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至樂(3)原文及白話譯文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至樂(3)原文及白話譯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又稱《南華經》,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至樂》出自《莊子·外篇》,“至樂”的意思是最大的快樂。人生在世什麼是最大的快樂呢?人應怎樣對待生和死呢?這篇文的內容就在於討論、回答這樣的問題。

莊子·外篇·至樂(3)

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

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 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 以爲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 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則惑 ,人惑則死。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至樂(3)原文及白話譯文

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 ,奏九韶以爲樂,具太牢以爲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 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 鳥者,宜棲之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鰍鰷,隨行列而止, 逶迤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爲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 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 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於實,義設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列子行,食於道,從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知而 未嘗死、未嘗生也。若果養乎?予果歡乎?”

種有幾,得水則爲繼, 得水土之際則爲蛙蠙之衣,生於陵屯則爲陵舄,陵舄得鬱棲則爲烏足, 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 若脫,其名爲鴝掇。鴝掇千日爲鳥,其名爲幹餘骨。幹餘骨之沫爲斯 彌,斯彌爲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 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 ,皆入於機。”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至樂(3)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2張

白話譯文

顏淵向東到齊國去,孔子十分憂慮。子貢離開座席上前問道:“學生冒昧地請問,顏淵往東去齊國,先生面呈憂色,這是爲什麼呢?”

孔子說:“你的提問實在是好啊!當年管仲有句話,我認爲說得很好:‘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東西,水桶上的繩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裏的水。’如此說來,就應當看作是稟受天命而形成形體,形體雖異卻各有適宜的用處,全都是不可以隨意添減改變的。我擔憂顏淵跟齊侯談論堯、舜、黃帝治理國家的主張,而且還進一步地推重燧人氏、神農氏的言論。齊侯必將要求自己而苦苦思索,卻仍不能理解,不理解必定就會產生疑惑,一旦產生疑惑便會遷怒對方而殺害他。

“況且你不曾聽說過嗎?從前,一隻海鳥飛到魯國都城郊外停息下來,魯國國君讓人把海鳥接到太廟裏供養獻酒,奏‘九韶’之樂使它高興,用‘太牢’作爲膳食。海鳥竟眼花繚亂憂心傷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按自己的生活習性來養鳥,不是按鳥的習性來養鳥。按鳥的習性來養鳥,就應當讓鳥棲息於深山老林,遊戲於水中沙洲,浮游於江河湖澤、啄食泥鰍和小魚,隨着鳥羣的隊列而止息,從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們最討厭聽到人的聲音,又爲什麼還要那麼喧鬧嘈雜呢?咸池、九韶之類的著名樂曲,演奏於廣漠的原野,鳥兒聽見了騰身高飛,野獸聽見了驚惶逃遁,魚兒聽見了潛下水底,一般的人聽見了,相互圍着觀看不休。魚兒在水裏才能生存,人處在水裏就會死去,人和魚彼此間必定有不同之處,他們的好惡因而也一定不一樣。所以前代的聖王不強求他們具有劃一的能力,也不等同他們所做的事情。名義的留存在於符合實際,合宜的措置在於適應自然,這就叫條理通達而福德長久地得到保持。”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至樂(3)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3張

列子外出遊玩,在道旁吃東西,看見一個上百年的死人的頭骨,拔掉周圍的蓬草指着髑髏說:“只有我和你知道你是不曾死、也不曾生的。你果真憂愁嗎?我又果真快樂嗎?”

物類千變萬化源起於微細狀態的“幾”,有了水的滋養便會逐步相繼而生,處於陸地和水面的交接處就形成青苔,生長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車前草,車前草獲得糞土的滋養長成烏足,烏足的根變化成土蠶,烏足的葉子變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變化成爲蟲,生活在竈下,那樣子就像是蛻皮,它的名字叫做竈馬。竈馬一千天以後變化成爲鳥,它的名字叫做幹餘骨。幹餘骨的唾沫長出蟲子斯彌,斯彌又生出蠛蠓。頤輅從蠛蠓中形成,黃軦從九猷中長出;蠓子則產生於螢火蟲。羊奚草跟不長筍的老竹相結合,老竹又生出青寧蟲;青寧蟲生出程(一種赤蟲),程生出馬,馬生出人(此句有待細究),而人又返歸造化之初的渾沌中。萬物都產生於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一句,翻譯上多有爭論,個人以爲拋卻翻譯,可以理解爲:老竹生出了青寧蟲,青寧蟲使得程存貨,程使馬得以生長,馬使人生存,而最終人又歸於虛無。恰好與生物鏈所符合,微生物處出發滋養了生命,最終生命又歸於微生物的養分。以此恰好印證文章的無生無死)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