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滿族的“赫圖阿拉城”有何歷史意義

滿族的“赫圖阿拉城”有何歷史意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爲橫崗。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在史學界被稱爲“清王朝第一都城”,爲清太祖努爾哈赤所築,城池依勢築於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崗之上。峭壁崢嶸,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城內地勢南高北低,四周築有高高的城垣。

內城週五裏,外城周十里。城周十里設九門即南三門、北三門、東二門、西一門。外城駐紮着八旗精銳部隊,建有點將臺、校場、倉魔區,外城內、內城外建有駙馬府,內城建有汗宮大衙門、八旗衙門、關帝廟、城隍廟、啓運書院、文廟等。汗宮大衙門呈八角形,俗稱“金鑾殿”。

1616年,努爾哈赤在此登基稱汗,創建了史稱後金的大金國;1619年,努爾哈赤在這裏指揮了關係到清朝命運的薩爾滸大戰。爲以後逐鹿中原,統一華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滿族的“赫圖阿拉城”有何歷史意義

汗宮大衙門西側,一處深潭,面闊水幽,荷香四溢,金鯉滿池;東側陡坡下,還有一泓清澈的池水。西潭東池景色恰人,汗宮大衙門好似龍頭,兩弘碧水左右輝映,恰如龍目,故“神龍二目”之謄。

滿族的“赫圖阿拉城”有何歷史意義 第2張

清代以後,在赫圖阿拉還建有協領衙門、理事通判衙門、堵閣詞等。該城曾居住人口十萬餘衆,闢有十里商賈鬧市,車水馬龍,呈現一派繁華景象。清軍入關之後,赫圖阿拉被稱作興京,設專職人員守護。但卻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沙俄軍隊將古城破壞殆盡,原有風貌蕩然無存,現已部分修復。

城中的土道被青石道代替,保存下來的古榆樹和新鋪的草坪使整座城池顯得既有歷史遺韻又有現代氣息。汗宮大衙門已經在原址上重建起來。而那口被譽爲千軍萬馬飲不幹的“汗(罕)王井”則經歷了400來年的風風雨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