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水族“卯節”有何歷史來源?爲何又叫“歌節”

水族“卯節”有何歷史來源?爲何又叫“歌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卯節,又稱“歌節”。水族民間節日。流行於貴族三者和獨山縣部分村寨。每年水歷九、十月(家歷五、六月)擇一卯日舉行。當天,青年男女打着傘,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遊玩。晚上,人們彙集村寨廣場,擊銅鼓、敲皮鼓、吹嗩吶、演出傳統的花燈劇等。還邀請客人飲宴。

卯節,水語稱“借卯”,意爲吃卯。卯節的日期是依據水族曆法來推算的。具體的日期雖不固定,但有個選擇的原則,即在水歷九、十月(陰曆五、六月)內的卯日分四批過節。水歷十月,水書稱爲“綠色生命最旺盛的時節”,辛卯日被稱爲“最順遂的日子”,是過節的上吉日。

水族人認爲,過節逢辛卯就預示風調雨順,人壽年豐。與此相反,丁卯日被視爲凶日,是過節的忌日。過節逢丁卯日會招致旱象蟲災與瘟疫。卯節的分批在很古的時候就約定俗成。水家節日歌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浦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寬:吃卯殿後”。頭三批卯節在荔波境內,第四批卯節,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鮮、水維、永康等鄉的水族人,也在這最後一批卯日過節。

卯節的起源來自一個神話故事。傳說遠古時候一支水族的祖先來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嚴重蟲災,人們束手無策,眼看顆粒無收。

水族“卯節”有何歷史來源?爲何又叫“歌節”

這時,水書先生陸鐸從天而降,指示人們掃積屋內煙塵撒在禾苗上,終於除去了害蟲。人們慶勝利,聚而歡歌,代代沿襲便形成了卯節。

在水族中,有“過端不過卯,過卯不過端”的傳統區分。過“卯節”的這些村寨把水歷九月或十月(農曆五、六月)的卯日作爲新年節日,叫做“借卯”,意爲“吃卯”。按照水族的族規,凡過端節的村寨,就不過卯節,而過卯節的,就不過端節。

關於這種風俗。較一致的傳說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兩個兒子,哥哥被分住到上邊的內外套地區,弟弟被分住到下邊的九阡地區。原先約定好,豐收後到祖公處團聚慶祝。後來感到相距路遠,往來不便,就決定哥哥過端節,弟弟過卯節。時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過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