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莊子與叔本華思想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怎麼破解?

莊子與叔本華思想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怎麼破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的思想是什麼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西方哲學,在經過中世紀千年之暗後,開始形成兩個派別,即唯理論(理性主義)和經驗論(經驗主義)。兩個派別又爭執了幾百年,最後被“非理性主義”收割了。

非理性主義的開山人是叔本華,其次由尼采繼承,將非理性主義發揚光大,之後延伸了唯意志論、生命哲學、存在主義等學派。

從總體上來說,非理性很類似於中國古典哲學,拒絕理性的繁雜推理,以直觀、直覺、本能爲標尺來認識世界。簡單說,以“人”爲中心,從人的角度來的衡量世界萬物的價值。

可以說,中國哲學最核心的內涵就是圍繞“人的價值、人怎麼活”來展開,所以中國哲學堪稱生命哲學的巔峯。其中以莊子爲代表的道家學說,將生命哲學發揮到了極致。

莊子和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在很大層面,都可以稱爲生命哲學,很多學者也愛把莊子和叔本華進行比較,尋找他們的共同點和差異點。

那麼,一個是中國生命哲學的頂尖者,一個是西方非理性主義的開創者。當他們的思想放在一起來展現,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呢?

下面,我們從世界的本質、人的存在意義、解決的辦法等方面,嘗試進入他們的精神內核,看看他們的哲學魅力,以及對人類未來的作用表現。

莊子與叔本華思想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怎麼破解?

莊子書籍

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大同小異

莊子的思想繼承老子,其對世界的本質認識,基本依據老子在《道德經》的論述。

莊子在《大宗師》裏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爲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爲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爲深,先天地生而不爲久,長於上古而不爲老。”

簡單說,莊子認爲道是自有永有的,道無爲無形,人只能領會,卻不可見;道存在萬物之前,天地萬物都是從道而來;道無所不在,道在過去,也在未來,道不會衰老。

莊子的這個說法與基督教的“神造物說”有着本質的相同。

而叔本華認爲世界的本原是意志,世界萬物都是意志的表象。

叔本華說:“意志,作爲自在之物,是一切生靈的根基,它是一切生靈的重要部分,也是萬物永恆的元素。因此,意志是全人類所共有的,也是所有動物所共有的,甚至包括那些較低級的生存種類;就此而言,我們與萬物是同類的,換言之,萬物也充溢着意志。”

簡單說,叔本華認爲意志是世界的本質,那麼人的軀體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現,動物的各種活動都受生存意志支配,植物的活動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整個大自然以及無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所以,理性及其表現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慾望的表現,知識則是意志的工具。

從本質上來講,莊子的“道”與叔本華的“意志”沒有什麼不同,且在認識方法上,他們也都是建立在直觀主義上,無非就是概念上的區別。

唯一不同的是,兩人在對人與世界萬物的存在處理上,莊子整體上認爲世界是一種客觀存在,人在“道”面前是渺小、卑微的,所以稱爲客觀唯心主義;叔本華卻認爲世界萬物只是我的表象,是以人的主觀認識爲依據,所以稱爲主觀唯心主義。

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看法,莊子更具超越性

莊子雖然認爲人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但他卻肯定生命的價值,認爲人應該尊重自己的生命,即強調“貴生”。

也就是說,莊子認爲生命是人的最高價值所在,其他的諸如國家、權利地位、社會關係等放在生命之下。因此,莊子強調,人應當追清靜無爲、樂知天命、隨遇而安,而不應該將生命置於自己所不能自主的領地。

進一步,莊子在《天地》篇中說:“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爲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意即:人需要超越自己,與天合一,最終達到物我兩忘,生死超脫之境界。

在此,有必要強調一點,很多人認識莊子只是到第一層,認爲其是消極的態度,這是不完整的。莊子的目的是要讓人超脫自我的限制,從而可以像大鵬鳥一樣,遨遊九天而無所拘。其根本是教人活出真生命,而不是活成自己情緒的奴隸、更不是活成物慾的奴隸。那麼,當你達到這樣的狀態,你也就可以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自由而快活地生活。

簡單說,莊子讓我們首先給自己一種立於不敗之地的活法,這有這種活法纔是對我們的生命與人生負責。

傅佩榮在《向莊子請益》裏說:“莊子給我們的建議,就是要如何安排此生,纔算是盡了做人的責任?簡而言之,要學習悟道的智慧,再從真實提升到美感,欣賞所見的每一事物,享受生命的每一剎那。基本的功夫是“心齋”,亦即讓自己的心思漸趨單純、安靜、空虛、恬淡,好像對萬物(連自己的生死)皆無所執着。”

心齋,就是虛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審美心境、審美態度。只有達到這樣的心境,我們才能見道而喜、睡臥起行皆有道,精神與天地同契,從而身心得安泰舒適。這就是作爲一個人,最具價值意義的活法。

而叔本華認爲,人活着就是一種痛苦,一個人所感受的痛苦與他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強的人,就會越痛苦。

叔本華強調,意志存在一種盲目的欲求和衝動,它的欲求的就是生命,即維持自己的生存以及繁衍後代。所以,意志又稱爲生命意志。

簡單理解,我們人的一生,除了逃不出死亡,還逃不出欲求和在欲求中掙扎的宿命。可以說,欲求和掙扎就是生命的本質。人生要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簡而言之,叔本華認爲人類的發展歷程就是慾望的發展歷程,人類的痛苦歷程也就是慾望帶來的痛苦歷程。

所以,叔本華認爲,世上沒有真正的幸福,一切的滿足或不滿足都會有痛苦,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在“圍城裏的人想出來,在圍城外的人想進去”,其實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有痛苦。

因此,叔本華認爲,如果人類要擺脫痛苦,就是要禁慾,擺脫意志束縛,否定生命意志,禁絕一切慾望。

叔本華的禁慾是一種徹底的、無生存的、逆反自然的,就像佛家一樣、遁入空門似的生活,也就是說,叔本華認爲唯有這樣才能解決人類的痛苦,因爲人繁衍其實只是痛苦的繁衍,沒有什麼意義。那麼,這樣的結果就是讓一切走向空了。

從表面上來看,莊子和叔本華都具有一種消極態度,這是一種對人性洞察後的深刻反省。

但兩人的起點和終點是不一樣的,莊子的起點是找到人的價值在於生命的自由,這是建立在符合道的“無爲”之性的徹悟,所以人無爲的目的不是爲了個人得益處,而是爲了道、整體得益處。

而叔本華的禁慾是建立在對意志帶來的不可控,即慾望膨脹後給人類帶來的危險的反抗或說逃避,但他主要是建立在個人幸福上。但實際上,禁慾本身就不一件幸福的事,也是一種反人道的行爲。如果全人類的禁慾了,人類怎麼繁衍。所以,後來尼采用權力意志的概念補足了這個缺陷,讓人有了追求的動力。但尼采的超人哲學又容易讓人誤解,引導出了希特勒這樣的反人道組織。

莊子與叔本華思想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怎麼破解? 第2張

莊子故里

現代人類面臨精神危機,西方哲學找不到出路

當我們今天考察現代人類的生活行爲方式以及心理因素等,幾乎是由西方近代哲學尤其是叔本華、尼采代表的非理性主義文化一手締造的。

當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好的一面就在於帶來了人性的復甦,激發了人的創造力,進一步催發了工業革命爲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壞的一面,就是帶來了現代人類面對的各種問題,環境問題、核武器問題,以及文化上的自我主義、自由主義、精緻利己主義、帝國霸權主義陰影等。

總體來說,整個人類社會目前都處在一種“無限追求的功利主義”變異狀態之中(卡夫卡的變形記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誕生),尤其是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揮霍無度的生活方式,爲世界帶來了極爲負面的影響,中國也未能避免。

儘管中國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滋養,但中國自從近代“效西”以來,中國人行爲方式也發生了鉅變,在整體文化背景上與西方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可以說,中國用揮刀自宮的方式,否定了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全然投身於西方文化帶來的生活行爲方式。

當然,我們不否定他們帶來的現代物質生活的滿足,但在對人類精神的引導上,他們無疑沒有做好,也就是說,人類在吃着漢堡、坐着飛機,但精神上卻出現了空虛、憂鬱。所以,人類最大的危機,首先是精神的危機,而精神的危機將會是其他危機的導火索。

當然,到今天,仍然有無數的西方哲學家企圖解決這個問題,但他們轉來轉去,越來越迷亂:這一段時間是相對主義,過一段時間又是懷疑主義,懷疑主義沒紅幾天,又轉到虛無主義。西方哲學就這樣在各種“破碎之後重建又破碎”中循環,而人們卻沒有一個價值可以選擇。而在這個過程中,問題越積越多。這就是人類現狀的問題根源所在。

所以,當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將目光望向中國哲學的拔尖者莊子時,我們就會發現莊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爲我們隱約指出了現代文明的路勁,或者說爲我們開了一副藥。

北大教授翟玉忠《中國拯救世界:應對人類危機的中國文化》一書中說:“西方學術源於古希臘私學,而中國學術源於西周王官學。二者學術起點的不同似乎決定着:西方學術的發展呈現不斷分科和碎片化的趨勢,而中國古典學術則在長達兩三千年的時間裏保持着統一和互通的特點現代科學的迅猛發展以及人類知識視野的不斷擴張使東西方知識體系的統一成爲可能,而這種心智上的統一是人類實現持久和平和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在這裏,翟教授很好的指明瞭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不同點,也很好的說明了中國哲學在解決人類問題上的優越性。

在這裏,我覺得有必要多說幾句,很多人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認爲現代文明來源於西方,而中國文化沒有做出什麼貢獻。其實,中國沒有產生現代文明,並不是中國文化的問題,而是封建帝王制度的問題。

事實上,現代文明的的萌芽,中國早在諸子百家時期就已經誕生,比如墨子、孟子、楊朱代表的民主、科技思想,都是非常前衛的,但可惜的是被家天下的政權給腰斬了,從此沉悶千年,直到從外面來的力量,才促使我們不得不打破這個枷鎖。

所以,很多人否定中華文明,那是沒有認識到中華文明的價值,當然也是中國近代以來知識分子的問題。準確地說,沒有出一個哲學大師來肩負起承上啓下的責任、或能夠縱橫卑闔對中華優秀文明進行發掘創新,以適宜時代。

雖然,我們出過如魯迅、胡適這些有洞見的文學大師、或擅長整理資料如郭沫若、馮友蘭這樣的哲學家,但基本對中國現代化文明沒有帶來什麼影響。比如魯迅寫得夠深刻了吧,但在社會文明建設上卻幾乎沒什麼價值。

當然,這與時代有關係。近代的知識分子在國破家亡之際,面對着巨大的壓力,他們沒有理由不相信西方的東西更有用,所以一股腦兒往望向西方。

言歸正傳,當時代發展到今天,整個人類都集中表現了以下這些狀態:普遍自私、冷漠、自我主義、拜金主義、窮奢極欲、貪婪、迷惘、憂鬱;甚至爲了一己之私慾,人可以放棄操守、拋棄道德,作出傷天害理的事。

面對這些問題,如果我們再盯着西方哲學,我認爲前途很渺茫,所以我們應目光放在中國哲學上,或可爲人類找到解決精神危機的鑰匙。

莊子與叔本華思想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怎麼破解? 第3張

莊周夢蝶圖

解決人類精神危機,莊子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啓示?

首先,我們來看傅佩榮在《向莊子請益》裏對莊子給我們生活指導意義的說法:

“莊子一方面看透了萬物的存在與人間的價值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很容易化解成敗得失所帶來的情緒干擾;另一方面,他探本求源,覺察這一切短暫的存在與相對的價值並非夢幻,而是奠基於“道”之上的。譬如,一個人覺得生命無常,自己有生有死,因而也是可有可無的,然後就容易減低或失去生存的意念與樂趣。但是,他可以轉念一想:一個可有可無的我,居然得以生存,那不是道的力量在支撐嗎?道爲什麼要讓我這個可有可無的人活在世間呢?我又怎能不珍惜這短暫而可貴的一生呢?”

在這方面,我個人認爲,傅佩榮在對莊子思想的概括和分析上,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他很準確地道出了莊子的精神內核,甚至作了必要的昇華。

簡單說,莊子給了我們一個生命的意義和依靠,即我這個個體,儘管渺小,但卻是價值無限。也就是說,道既然給了我生命,就必然給我意義,給我獨特,給我依靠,並給了我歸宿。

那麼,從生活意義上來理解,就是我作爲個體,來到這個世界,我是有特殊使命的,這個特殊使命就是彰顯道、證明道。當我的生活符合了道,我也就是彰顯了道,我也在道中得着幸福了。

從這一個角度,我們就明白,我們沒必要太過於執著於世俗的東西、世界的東西,因爲這些東西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而應該珍惜和愛護屬於我們的生命,並愛惜和珍惜其他的生命,過好當下。當人類集體有這樣的意識,所謂的精神危機自然可以化解,同時其他危機也可以化解。

當然,從目前來看,要解決人類精神危機,哲學還有一段路要走,而莊子的哲學,我認爲對於哲學家在這方面的探索,具有很高就參考價值和意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