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揭祕:淝水之戰中弱小的晉國爲何能取得勝利

揭祕:淝水之戰中弱小的晉國爲何能取得勝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晉是彈丸小國,當時的兵力可支配的纔有八萬人,國土面積僅僅擁有江南半壁江山,不僅和大漢朝沒法相比,連和西晉也無法相提並論。畢竟西晉時期開始時長安、洛陽都是自己的大都市,可是西晉對外連年打敗仗,而弱小的東晉卻在肥水取得了勝利,打敗了興師來犯的九十萬大軍的前秦,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江湖認爲,不妨拿東晉和西晉相比:其一,西晉國君是白癡,西晉當時主持大局的是晉惠帝司馬衷,這是一個盡人皆知的愚蠢皇帝,在位期間,皇權先被野蠻的醜皇后賈南風所霸佔,賈南風被殺之後,國家又被權臣、自己的叔叔趙王司馬倫謀篡。司馬衷不過是任人擺佈的棋子。而東晉的皇帝司馬曜卻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好皇帝,很想振作一把。其二,西晉內訌不斷。西晉時期,由於皇帝司馬衷的不作爲和無法作爲,朝廷內部之間內訌不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一直延續到西晉滅亡,仍然無法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與慾望。相互之間武鬥不斷,各諸侯國儘管都是司馬懿的後裔,卻全然不顧,都想置對方於死地,沒有一點大局意識。而司馬曜的晉孝武帝時期,很少與之相抗的大臣,大臣的心思統一。

其三,西晉時非皇族大臣勾心鬥角。因爲朝廷不知要落到何人之手,皇帝無法處理政務,儘管有忠心耿耿的大臣,可是意見相左,彼此不和睦;而冬晉孝武帝時期,人才濟濟,謝安和大將軍桓衝都是當時最優秀的人才,尤其是謝安,他的氣度、知人善任的本領和軍事思想、戰略才華深受人敬佩。其四,西晉遭到天怨人怒。兩年內亂,再加上天災人禍乾旱等事件的發生,西晉在對待強大的對手往往束手無策,而且當時的劉淵、劉聰、劉曜等人都是一時豪傑,老百姓漸漸也不支持他們,所以後來長安、洛陽相繼失去;而東晉雖然偏安一隅,卻有不少有作爲的好皇帝,老百姓的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安定。

揭祕:淝水之戰中弱小的晉國爲何能取得勝利

其五,西晉時期貴族奢靡,鋪張浪費,人心浮躁。西晉的一些權臣彼此之間喜歡鬥富,藉此擡高自己羞辱對方,此舉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整個社會充滿了靡靡之音;而東晉面對着強秦犯境,朝野一心,憂患意識極強,所以有同仇敵愾的戰鬥意識。再把東晉和前秦相比:

其一,東晉是小國,儘管能調度的兵力只有八萬人,朝野上下有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而且一直處於危機中;而前秦自從苻堅即位以來,重用賢臣王猛,國力大舉,陸續滅掉周邊小國,儘管號稱百萬,可用兵力九十萬,前秦很浮躁。其二,領導人魅力:晉孝武帝司馬曜年僅二十歲,儘管年輕,卻是頭腦清晰,思路敏捷,善於調兵遣將,重用了一些列主站的大臣,比如謝安等人;而苻堅儘管早年叱吒風雲,此時卻急功近利,妄圖一舉拿下東晉。其三,東晉衆志成城。大敵當前,東晉君臣表現少有的團結,儘管謝安和桓衝以前有些過節,但是此時卻有極強的大局意識;而前秦,上自皇后、太后,還有死去的名稱王猛,以及朝廷身邊的忠心耿耿的大臣都提反對意見,有的甚至是死諫。

其四,東晉指揮得當,儘管開始有些失利,後來卻勢如破竹,便守爲攻;前秦剛開始雄心勃勃,後來遭到一點挫折,卻不去分析,一味的敗逃。其五,前秦大將反水。苻堅一到壽陽,立即派原東晉襄陽守將朱序到晉軍大營去勸降。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況。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衆,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只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爲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爲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爲攻,主動出擊。此消彼長,自然有利於東晉。

一場肥水之戰,徹底瓦解了前秦的鬥志,此時秦王苻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倉皇逃遁。九十萬大軍丟盔棄甲,晉軍乘勝追擊,一直到達壽陽附近的青岡。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九十萬大軍僅剩下不足十萬。江湖道:自古戰爭打得不是軍備,打得不是優越的條件,而在於士氣,在於將帥之間的調度,在於領導人的魅力,在於同仇敵愾的勇氣與信心。人不能欺心,假如士兵看到當官的愚昧麻痹自己,何以去賣命;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大同小異。作戰要知己知彼,要在於人民羣衆的配合,否則,人雖衆多,也很難取勝,條件雖優越,也難逃失敗的劫數。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