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揭祕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原因 內部腐敗是關鍵

揭祕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原因 內部腐敗是關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日甲午戰爭爲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豐島海戰的爆發爲開端,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告終。

甲午中日戰爭之前,日本人進行了以實現資本主義爲目的的明治維新,我們則進行了一場在強大官僚資本支持下的洋務運動。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礦山、企業,甚至鐵路都轉給了私人經營,而我們竟還有不允許私人開礦山、建工廠的荒唐規定,對民間企業還百般刁難,也不知道李鴻章之流在想什麼。如果非要說李鴻章賣國,這大概是他後來不得不賣國的經濟根源。腐敗的官僚們只知道下館子、逛窯子、娶姨太太,變着花樣壓榨貧苦百姓、手工業者,甚至小業主,不給他們留下任何發展空間,整個社會瀰漫着腐臭的不思進取的風氣。好像只有官僚的洋務工廠纔是民族工業,私人的工廠就不是我們民族的工業發展似的。我們把這種思考逐漸的在社會各個層面上蔓延,籍此製造出各種腐敗的藉口。

北洋水師的命運是悲壯的,愛國將士的事蹟也非常感人,但當時這支水軍幾乎是以親屬和鄉友關係組織起來的,這也是事實,其內部腐敗程度可想而知。我們爲其悲壯感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自身問題,或者說悲劇的根源到底是什麼?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也許正是造成歷史悲劇的原因所在。把這樣大的失敗的責任推給一個人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也說明我們民族到今天也不敢面對這一段歷史。

揭祕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原因 內部腐敗是關鍵

日本可以傾全國之力擴充海軍,我們的北洋水師卻無力購進新的艦船,官僚手中的洋務工廠也沒有能力對已有艦船進行改造。連我們的教科書也承認,這些洋務工廠勞動效率極低。豈止勞動效率的問題,這種工廠更缺少的是創新的活力和自我發展的動力,就是政府給再多的錢,它也沒有技術能力完成相應發展、改造和技術進步。

不是說我們的工廠缺少技術人才,我們中華民族始終不乏詹天佑、華衡芳、李善蘭這樣的英才,但我們似乎缺少一種更合理的經濟運行模式,或者說我們對更合理的經濟運行模式有一種牴觸的心態。這纔是深層次的原因,是生產關係沒有理順造成的問題。到今天爲止,我們也沒有認識清楚其中的真正規律,或者說沒有對規律真正的進行利用,讓這一規律來有效指導我們經濟生活、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再說,這時的清政府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了,是我們沒錢嗎?難道以當時清政府的地大物博,其財力還不及日本。不!我們當時的財力遠勝於日本。雖然我們選擇了毫無活力可言的官辦洋務工廠的經濟運行模式,但日本列島上有什麼?怎能和還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清帝國相比。可我們的錢都用在腐敗的勾當上了,雖然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可我們就是沒有危機意識。

發展經濟的模式都選擇了大官僚可以隨意控制、擺佈的所謂洋務運動,腐敗的官僚們還給自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就是向政府要錢的幌子,壓榨百姓的託詞,吹牛皮的說辭。他們百般刁難私營企業,堅定地認爲私營企業的發展就不是國家民族的經濟發展,是迂腐,是奸詐,是自欺欺人,還是自私心理作怪,就只能由後人評說了。

但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甲午戰敗,是《馬關條約》的割地賠款,是李鴻章在中國歷史上的千載罵名。雖然結果如此可悲,但我們在發展經濟時的思維好像始終走不出洋務運動的思維模式。及至蔣介石統治中國,他也對這種毫無活力的經濟模式情有獨鍾,四大家族暴發戶式的發展就是證明,他們還打出各種政治旗號欺壓小商人,限制他們的發展,腐敗的政客們利用各種可能利用的手段爲自己搜刮錢財,創造各種組織模式爲自己腐敗大開方便之門。

揭祕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原因 內部腐敗是關鍵 第2張

茅盾老師筆下的《林家鋪子》的倒閉就是當時國民黨的政客們造的孽,是對這種經濟模式的血淚控訴。經濟倒了,平民百姓生活無着落,這樣的國家在戰場上還有勝利可言嗎?難怪在東北、華北、華南,國民黨面對日本人的凌厲攻勢一敗塗地……又想起學生時代問歷史老師的一個問題:“假使帝國主義或者說日本不侵略中國,以當時統治者的腐敗程度,能使中國的經濟健康發展嗎?”老師只是說歷史就是歷史,它不存在“假使”。也正是因爲歷史不允許我們重走,我們才應該更加慎重。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