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淝水之戰勝利後發生了什麼,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使得陳郡謝氏的威望達到頂峯,當時陳郡謝氏可謂是顯赫一時,然而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卻在淝水之戰後不久,交出部分權力,離開朝廷中樞,出鎮廣陵,這是爲什麼呢?

謝安爲什麼退讓?其中緣由,和東晉門閥政治難以爲繼存在着重大關係,謝安選擇退讓,使得晉孝武帝有機會重振皇權,這也對東晉政局也造成了重大影響。

陳郡謝氏在顯赫中透露出尷尬

雖然淝水之戰,東晉取得了勝利。這取得這場勝利的關鍵人物,是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這叔侄倆。淝水之戰的勝利,也把正在興起的陳郡謝氏推向了巔峯時刻。

爲了趁勝追擊,謝安上表請求北伐,得到朝廷同意。然而就在此時,突然發生的一個變化,卻讓謝安暫停了北伐的腳步,更讓謝安陷入了非常尷尬的處境,那就是昏君猜忌和佞臣誹謗。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當時在位的晉孝武帝,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沒什麼才學和理政能力。他對以謝安爲代表的陳郡謝氏,非常忌憚。晉孝武帝表面上禮遇謝安和陳郡謝氏,但是內心特別牴觸。謝安對朝廷和晉室忠心耿耿,卻始終無法獲得晉孝武帝的信任,晉孝武帝始終非常排斥謝安。

晉孝武帝之所以對謝安表現出牴觸和排斥,其根本原因在於他一心想重振皇權,而謝安和陳郡謝氏就是他重振皇權路上的絆腳石。

自東晉初期確定門閥政治以後,到晉孝武帝時,東晉的朝政大權一直被士族所掌控,琅琊王氏、潁川庾氏、龍亢桓氏和陳郡謝氏先後執政,皇權淪爲門閥政治的附庸。

晉孝武帝即位後,對東晉長期由士族把持朝政的現象非常不滿,一直力圖重振皇權。當時執掌東晉的陳郡謝氏,成爲晉孝武帝的眼中釘、肉中刺。礙於陳郡謝氏的威望和實力,晉孝武帝不便直接動手鏟除陳郡謝氏,但還是做了一系列安排,以鉗制和打壓陳郡謝氏。

一方面,晉孝武帝對取得淝水之戰勝利的有功之臣-陳郡謝氏,沒有任何進行封賞。直到淝水之戰後結束的兩年後,朝廷纔開始封賞陳郡謝氏和北府兵將領,不過那時陳郡謝氏已經明顯失勢了,而謝安也早就駕鶴西去了。

另一方面,晉孝武帝下詔讓自己的弟弟、會稽王司馬道子進入中樞,錄尚書六條事,分走了錄尚書事謝安的一部分權力。司馬道子和謝安共同輔政、參與機要,使得司馬道子的政治地位明顯提高。謝安則遭到了壓制。

再一方面,晉孝武帝還大力提拔儒學寒門,如徐邈、範寧、王雅、車胤等參政,以牽制陳郡謝氏所代表的玄學士族。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第2張

除了晉孝武帝的猜忌和排斥,謝安還面臨佞臣的讒言誹謗。謝安的女婿-王國寶,看出了晉孝武帝有意打壓陳郡謝氏、重用司馬皇族的態勢,果斷倒向了司馬道子,讒言誹謗自己的岳父謝安,和司馬道子一起構陷謝安。

會稽王道子好專權,復爲奸諂者所構,與太保安有隙。安欲避之,會秦王(苻)堅來求救,安乃請自將救之。壬戍,出鎮廣陵之步丘,築壘曰“新城”而居之。-《晉書》

在這種昏君猜忌和佞臣誹謗的雙重壓力下,謝安作出了離開朝廷、出鎮廣陵的決定。

陳郡謝氏爲何沒有反抗

晉孝武帝一系列舉措,只爲打壓陳郡謝氏,恢復皇權,這一幕,和東晉初期晉元帝提拔劉隗、刁協,疏遠王導、打壓琅琊王氏何其相似。然而結果卻完全不一樣。

晉元帝牽制、打壓琅琊王氏的舉措,遭到了琅琊王氏的強勢反擊。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王敦從武昌起兵,兵鋒直指都城建康,而在朝廷執政的宰相王導則對王敦造反之舉採取默許和縱容的態度。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第3張

琅琊王氏採取了強有力的反擊,再加上其他士族的都不同程度地支持王敦,使得晉元帝打壓士族、重振皇權的企圖破產,晉元帝也因此憂憤而死。士族門閥政治也得以延續。

如今,晉孝武帝採取類似的手段,打壓陳郡謝氏,恢復皇權,爲什麼陳郡謝氏沒有進行任何反抗,反而退讓呢?

這和東晉後期士族人才匱乏有直接關係。衣冠南渡之後,士族人才繁多,然而過了兩三代之後,迅速出現凋零之勢。以陳郡謝氏爲例,當時陳郡謝氏中,謝安唯一的依靠是侄子謝玄,他也是陳郡謝氏同輩人中,最優秀的人才,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人才。

晉孝武帝排擠陳郡謝氏時,謝玄當時“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同時,謝玄手裏還掌握着東晉最具戰鬥力的軍隊-北府兵。謝玄沒有效仿王敦造反,而是按兵不動。謝安也沒有授意謝玄,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

謝玄之所以沒有舉兵反抗,謝安也沒有授意謝玄這麼做,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王敦和謝玄所處的時代不同。王敦所處的東晉初期,時值士族門閥政治基本確定,士族力量也非常強盛,能有效壓制皇權;而謝玄所處的東晉後期,士族門閥政治政治已經開始走向終場、即將謝幕。士族因爲人才凋零致使由迅速轉衰,難以效壓制皇權。

王敦能打敗晉元帝,除了他本人擁有非常高的實力和威望,也離不開其他士族的相助。如王敦攻打建康時,江東士族的代表-義興周氏就主動打開城門,投靠了王敦。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第4張

琅琊王氏能挫敗晉元帝重振皇權的企圖,維繫門閥政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士族實力強勁,能成爲琅琊王氏的有力依靠,最終迫使晉元帝重振皇權的計劃破產。

而到陳郡謝氏執政時,士族已經是強弩之末,人才凋零。陳郡謝氏無法像琅琊王氏那樣,能聯絡其他士族共同對抗皇權。因爲不管是陳郡謝氏還是其他士族,都呈現出由盛轉衰的跡象了。

自謝安之後,士族再沒有出現王導、謝安這樣傑出的政治家了。士族與司馬氏共天下的門閥政治格局,走到了盡頭。

以陳郡謝氏爲代表的士族人才凋零,勢必會由盛轉衰。面對皇權的崛起,士族無力抵抗,只能選擇退讓。門閥政治在陳郡謝氏時,已經難以爲繼,讓位於皇權是在所難免。

晉孝武帝完成了東晉歷代皇帝想做卻沒做到的事情,那就是重振皇權,“政由己出”,皇帝君臨天下。晉孝武帝也是東晉歷代皇帝中,唯一掌握實權的皇帝。

謝安出走後,東晉政局極度混亂,國祚進入倒計時

面對士族人才凋零、士族門閥政治難以爲繼的殘酷現實,謝安最終選擇了退讓。晉孝武帝總算拿回了權力,實現皇權復興。

晉孝武帝重振皇權之後,本應該有所作爲,然而並沒有。晉孝武帝只想收回權力,至於收回權力該做些什麼,他沒考慮過。逼走謝安,收回權力之後的晉孝武帝,讓司馬道子代爲執政,自己則沉迷酒色之中。

既威權己出,雅有人主之量。既而溺於酒色,殆爲長夜之飲。-《晉書·孝武帝紀》

司馬道子毫無學識,執政能力極低,比謝安差太多。司馬道子輔政時,寵信小人,把朝政弄得一團糟,朝政極其混亂,人心盡失。東晉政局明顯惡化。

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爲道子所樹立。既爲揚州總錄,勢傾天下,由是朝野奔湊。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爲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司馬道子傳》

儘管司馬道子非常不得人心, 但是晉孝武帝並沒有罷黜他,而是引入外戚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恭的力量制約司馬道子,另外再任命殷仲堪爲荊州刺史、郗恢爲雍州刺史以策應王恭。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第5張

晉孝武帝此舉讓東晉末期的政局進一步惡化,司馬道子和王恭雙方爭來鬥去,他們既沒有穩定政局的能力,也沒有穩定政局的心思。晉孝武帝死後,王恭曾兩度舉並討伐司馬道子,最後兵敗被殺。東晉政權歸入司馬道子及其兒子司馬元顯手中。

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倆的執政能力非常堪憂,每天飲酒作樂,導致朝政荒廢,很快民怨四起,爆發了孫恩起義,接着桓玄篡權,東晉名存實亡,東晉國祚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在平定孫恩起義中屢立戰功的庶族寒士劉裕,最終掃平了天下,終結了東晉,建立了劉宋王朝。

從晉孝武帝恢復皇權到東晉滅亡,這中間大約隔了30年,這30年是東晉政局最混亂的時期。士族執政時,雖然也爆發了王敦之亂和蘇峻之亂兩場戰亂,但整體相對安穩。

淝水之戰取得勝利後,爲什麼陳郡謝氏當家人謝安選擇了退讓? 第6張

以晉孝武帝恢復皇權爲界點,對比前後東晉政局,可以發現晉孝武帝恢復皇權前的政局,比晉孝武帝恢復皇權後的政局要好得多。

晉孝武帝以爲奪回權力就萬事大吉,沒想到才過了30年,東晉就滅亡了。這恐怕是晉孝武帝想不到的。歸根結底,是因爲東晉皇族整體素質低下,缺乏能穩定政局的傑出人才。司馬皇室腐朽不堪,無法使東晉迴歸傳統的皇權政治。

在士族門閥政治難以爲繼,皇族無法穩定政局的情況下,只能由庶族出身的人-劉裕,纔可能澄清天下,建立新的王朝-宋。

門閥政治向皇權政治的過渡

謝安選擇退讓、晉孝武帝能重振皇權,根本原因是士族人才凋零,無法像東晉前期和中期那樣人才鼎盛。人才凋零使得士族無法有效掌控政局,士族對東晉政權失去了主導權和控制權,士族和司馬氏共天下的門閥政治難以爲繼。在這樣的情況下,謝安爲了自保,只能選擇妥協。謝安的妥協,意味着士族讓位於皇權,皇權開始主導東晉政權。這也標誌着門閥政治在向皇權過渡,但是這個過程非常曲折。

因爲晉孝武帝重振皇權後,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復興東晉,反而使得東晉政局變得極度混亂,由此導致東晉很快走向滅亡,原因則是東晉皇族沒什麼人才,要麼胸無大志,要麼貪鄙成性,要麼庸庸碌碌,都是昏聵無能之輩,根本無法承擔起穩定政局的重任。晉孝武帝引入外戚制約宗室,此舉使得朝廷權力鬥爭進一步加重,政局一步步惡化。可見,皇族和士族一樣腐朽,讓浸淫門閥政治多年的東晉,難以迴歸傳統的皇權政治,只能把東晉推向滅亡。

再後來,經過孫恩之亂和桓玄篡權的衝擊,東晉已經名存實亡。東晉政權已經行將就木,需要有人建立新的政權。而這個人就是劉裕,他建立的政權,就是南朝宋。而在南朝,皇權政治得以最終確立,劉裕成功地把門閥政治過渡到了皇權政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