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爲什麼說春秋時期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

爲什麼說春秋時期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車戰,在中國古代商周時期曾經是兩軍戰鬥的主要戰法,戰車兵是軍隊的主力兵種,以一乘戰車和其附屬的徒步的士兵爲一個基本作戰單位。車戰的歷史可上溯至三皇五帝的時代,不過,車戰在春秋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春秋時期,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也可以說是一種貴族是的競技,那麼,車站是怎麼演變成貴族式的戰爭的呢?一起來看下。

春秋時期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

爲什麼說春秋時期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

車戰(網絡配圖)

當時的車戰乃是君子之戰,雙方約定了一些規定,是彼此之間的一種切磋,好比文人以詩詞比興,並不是現代意義的戰爭。

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兼併戰爭的加劇,戰車數量大幅度增加,如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晉國一次出動戰車已高達七百乘(750乘);而到春秋末期,一些大的諸侯國,如晉國和楚國,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已在四千乘以上,公元前505年的柏舉之戰,各國參戰的戰車也均在千乘以上。連年的戰爭造成甲士的奇缺,而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國遂增加了兵源充足,裝備簡單而又易於訓練的徒兵,步兵由每乘戰車隸屬二十二人增加到七十二人,同時又取消了原來的七名車下甲士,連同三名車上甲士,共計七十五人,以五伍(二十五人)編爲一兩,共三兩。方陣戰術也由原來步車相脫離的兩線配置,改變爲三個步兵兩以戰車爲中心的環形配置,把過去的密集隊形改變爲疏散隊形,密切了步車協同,加大了方陣縱深﹐提高了方陣對複雜地形的適應能力和前進速度。

公元前567年,在鄢陵之戰中,晉國苗賁皇首創翼側攻擊戰術原則,使方陣戰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以上因素制約下,車戰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所擴展。一場戰爭往往由若干規模不等而又具有共同目的的戰鬥所構成;遭遇﹑迂迴﹑翼側攻擊﹑長途追擊等多種作戰形式亦開始出現。

車戰的最高目的,是消滅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如周武王滅商之戰。

爲什麼說春秋時期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 第2張

車戰(網絡配圖)

但是在車戰最盛的春秋時期,主要是在各諸侯國之間進行的。那時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開始時強大的諸侯多打着尊周王的大旗,以成霸主地位,並不以滅國奪地爲目的,勝者常以締盟成爲霸主爲目的。隨着諸侯爭霸的發展,大國國力日強,遂漸拋棄尊王的旗幟,終於從締盟稱霸走向滅國奪地,兼併弱小。動員的兵力日多,一次戰鬥使用的戰車從幾百乘發展到幾千乘,戰場縱深加大,時間延長,由過去單一戰場的一次交戰決定勝負,發展到在幾個作戰階段中進行反覆較量,經過不同地點的多次戰鬥,才能達到目的。

在一場車戰中,由於當時諸侯思想觀念深受禮制約束,還有宗法迷信等的深刻影響,所以在戰前首先要進行祭祀占卜,然後召集全軍及加盟的友軍舉行誓師禮,由國君或最高統帥歷數自己承天命,如何正確,對方逆天命,如何殘暴無道。再約束部隊,嚴明紀律。流傳至今的著名誓辭,有周武王滅商前在牧野所作的《牧誓》,收錄於《尚書》之中。

爲什麼說春秋時期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 第3張

車戰(網絡配圖)

兩軍到達戰場後,先要派遣使者到對方請戰,例如晉、齊之戰前,齊侯派使者請戰,說:“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您帶領國君的軍隊光臨敝邑,敝國的士兵人數很少,請在明天早晨相見。)晉軍主將闋郄克作答,先講晉與魯、衛是兄弟之國,故來援助,最後說:“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您的命令不會不照辦的。)雙方用這樣客氣的外交詞令,最後決定第二天早晨決戰。

在正式開戰之前,還要派勇士去對方營地挑戰,以鼓舞自己軍中士氣,挫對方士氣。正式開戰前,兩軍先要擺好陣式,所謂「不鼓不成列」,然後才堂堂正正地展開戰鬥。戰勝以後,又要祭祀,迫敗者盟誓,回國獻俘,在春秋初還有時將戰利品和俘虜獻給周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