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抗日戰爭 > 海陽地雷戰有效反擊侵略:民兵制“頭髮絲雷”

海陽地雷戰有效反擊侵略:民兵制“頭髮絲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影《地雷戰》讓山東海陽民兵名聲大振。抗日戰爭時期,英雄的海陽人民廣泛開展地雷戰、麻雀戰、聯防戰,有效地反擊了敵人的侵略,保衛了自己的家園。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海陽民兵共作戰2000餘次,斃傷俘敵1500餘名,繳獲各種武器600餘件,涌現出縣以上英雄模範500多名。

本文是作者根據當地文史資料記載整理而成的,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當時海陽人民爲膠東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初期地雷戰見“奇效”

1940年2月7日,日軍由青島侵入行村,10日進佔海陽縣城(今鳳城街道),先後在城裏、魯古埠、行村、大山所安設據點。中共海陽縣委配合我抗日部隊,開展游擊戰,同日僞軍和國民黨投降派進行堅決鬥爭。

1943年春,海陽縣武委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介紹了平度大澤山區民兵用地雷殺傷敵人的經驗,傳授了埋雷方法,併發給各區數顆鐵製地雷。從此拉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當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前來搶小麥的日僞軍5名;同年秋,行村區趙疃民兵隊長趙同倫,率趙守福、趙乾江,在村西南山棗埠頂附近埋設兩顆絆雷,炸死炸傷僞軍6名;文山後民兵指導員李樹梓和分隊長於化虎,帶領爆炸組在野虎嶺埋設地雷兩顆,炸死炸傷敵人7名;大山區葉家村民兵基幹隊隊長葉洪福,在謝家村頭埋雷1顆,炸死炸傷日僞軍5名……初期地雷戰的勝利,鼓舞了全縣民兵的鬥志,地雷戰也由點到面,普遍展開。

海陽地雷戰有效反擊侵略:民兵制“頭髮絲雷”

  “名牌”地雷

地雷戰初期,民兵普遍採用“等敵雷”,即把地雷埋在固定地方等敵人來踩。在長期的對敵鬥爭中,海陽民兵們發明了多種地雷,並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的戰術。

“飛行埋雷”,俗稱“不見兔子不放鷹”,即等見到敵人的影蹤後,民兵迅速埋好地雷。1945年5月10日,駐行村的日僞軍到文山後“掃蕩”。民兵于化虎從縣上跑回家時,敵人已離村不遠。他背起地雷迎着敵人跑去,在日僞軍必經的道口上埋好地雷,10幾分鐘後便爆炸了,敵人傷亡7名。此後,各村民兵普遍學會使用“飛行埋雷”的方法,屢次挫敗日僞軍的“掃蕩”。

日僞在吃盡地雷的苦頭後,便挖空心思對付地雷戰。敵人行軍時,先派尖兵偵察,發現可疑之處,用石灰畫上“○”,後面的人馬便繞轉而過。民兵發現敵人的做法後,便在敵人必經的路面上畫上“○”,並在“○”的周圍埋上地雷。敵人見“○”後向兩邊閃躲,正好踏上地雷。針對敵人選擇用望遠鏡觀察前方,民兵們又研製了“頭髮絲雷”,把頭髮系在雷弦上,使望遠鏡發現不了。敵人又從青島調來工兵,用探雷器探測,破壞了不少地雷。民兵們立即晝夜試驗,趕製出“子母連環雷”,敵工兵起出的是假雷,向上一搬,底下的真雷隨之爆炸,敵工兵立即粉身碎骨。一段時間裏,敵人發現我方地雷在下雨後容易受潮的特徵後,便選擇在雨後“掃蕩”。對此,民兵們將計就計,埋雷時用油紙、麥糠等防潮物件保護好,在“雷嘴”上扣一瓷碗防潮。一次雨後,敵人來趙疃騷擾,結果踩響了防潮雷,當場被斃傷18人。

地雷戰廣泛展開後,鐵雷供應不足。文山後、趙疃、五虎村、欒家、夏澤等村民兵,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地制宜,創造了石雷。文山後民兵在一次反“掃蕩”中,佈設石雷70餘顆,斃傷日僞軍17名。縣、區武委會總結推廣其經驗後,全縣民兵普遍學習造石雷。鐵雷、石雷並用,威力大增。日僞軍走到哪裏,地雷就響在哪裏,每次“掃蕩”均遭殺傷,只好窩在據點,輕易不敢出動。

  地雷戰與麻雀戰相結合

地雷戰與麻雀戰相結合,是民兵對敵鬥爭的基本戰術,依靠這個戰術,海陽民兵取得了豐碩戰果。

1943年冬,300多日僞軍去趙疃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便埋伏於仗子山,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裏時,突然向西轉去。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僞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於地雷陣,死傷15人。

1945年5月19日,日僞軍500餘人侵擾五虎村。敵搜索隊邊打槍邊向山上爬,行至山腰,踏響了信號雷。這時,西山上紀洪福帶領的“麻雀組”和東山頭紀彥、辛壽方帶領的遊擊小組,一齊向敵人開火。日僞軍趕到紀家店疃北,又踏響了地雷。敵軍走不多遠,突見路上有幾堆新土,怕有地雷,便繞道而行,正好踏上了頭髮絲雷。日僞軍在付出極大傷亡後竄進紀家店,沿街向南進犯,走到關帝廟時,又觸響了兩顆地雷,10餘人傷亡。500多日僞軍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整整5個小時,走了不足5里路,踏響地雷20多顆,棄屍30餘具後逃回據點。

1945年夏,日軍在盆子山上構築工事,企圖控制盆子山區。趙疃民兵隊長趙同儉毅然提出“包打盆子山”的口號。6月25日夜,趙同倫率趙紹雲、趙新瑞,帶着地雷摸上盆子山,把敵人築的圍牆炸掉。26日晚,又挑選13名爆炸能手再上盆子山,在敵人的掩體和道路上佈下地雷;摸上小盆子山,埋設4顆地雷;最後在山頂敵人的大蓆棚裏,把一顆15斤重的地雷埋進煤堆,雷弦系在風箱上。次日8時許,大小盆子山的地雷連續爆炸;時近中午,一聲巨響,“風箱雷”爆炸。敵人死傷慘重,工事也被炸燬,日僞軍不敢再上盆子山。

海陽縣民兵熟練掌握地雷的製作和運用技巧後,根據當地多山多丘陵的自然環境,靈活地開展地雷戰,同時配合以麻雀戰、破襲戰、封鎖圍困戰、民兵聯防戰等,村村佈防,戶戶備戰,給予敵人重創,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這些勝利大長了海陽乃至膠東人民的志氣,有力鼓舞了膠東人民的全民抗戰。

  “膠東遠征爆炸隊”

1943年冬,趙守福、于化虎、趙同倫、欒恆月等60餘人,組成“膠東遠征爆炸隊”,開赴萊陽,在城外佈雷,對日僞據點實行封鎖。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等,在小紀區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人,夜入萊陽五尺渡,襲擊頑軍趙保原的聯絡點,俘敵8人。撤離時佈下地雷,大量殺傷前來增援的敵人。1944年1O月,于化虎奉命率領5人爆炸隊,赴煙濰線開展地雷戰,歷時四個多月。他們在黃縣、蓬萊一帶,教會1000多名民兵埋地雷;于化虎等一次在蓬萊城附近埋雷20多顆,斃傷日僞軍28人。

1945年1月,膠東區武委會派於鳳鳴帶領4人爆炸組,到蓬萊縣執行任務。10余天中,教部隊、民兵600多人學會爆炸技術;佈雷封鎖大辛店據點,斃傷敵軍40多人,受到膠東武委會通令嘉獎。

此外,趙同倫受膠東軍區委派,帶領趙炳昆等5名爆炸隊員,扛着軍區授予的“膠東遠征爆炸隊”旗幟,到膠濟鐵路沿線的藍村一帶,配合南海獨立團作戰,並向部隊幹部戰士傳授爆炸技術。同部隊一起實驗,用地雷加炸藥爆破敵人鐵路,連續3次,炸燬鐵路50多米,致使敵人的鐵路運輸長期中斷。1945年5月6日晚上,各路日僞軍集結萊陽城,趙守福奉命帶領“遠征爆炸隊”,奔赴萊陽城及東漩河,埋設地雷20顆。次日,敵人被斃傷24人。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