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諸葛亮爲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揭祕:諸葛亮爲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延,三國中比較有爭議的人物,被孔明說有反骨,死前還在算計人家,其實從劉備入川開始,魏延是少數得到劉備和諸葛亮同時賞識的將領,魏延也不負衆望,將漢中守的固若金湯,子午谷奇謀更是直觀的反應了,魏延的軍事才華。

 魏延是哪裏人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信陽市溮河區三裏店,魏延在跟隨劉備之前,三國志等史書上沒有記載,反正歷史崔是沒有找到,魏延這個人,出現在史書中,是從劉備入川,幫劉璋對抗張魯開始的。

赤壁之戰後,劉備接過劉表舊部的荊州四郡,加上借來的南郡,臥龍在左、鳳雛在右,足足發展了3年,三年後在張鬆的撮合下,劉璋派法正找來劉備,一起對抗張魯,也就在這個時候,魏延帶着部曲,跟隨劉備一起來了益州。

揭祕:諸葛亮爲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和演義小說不同的是,史冊中的魏延,首次出場,能力就得到劉備的肯定。

劉皇叔入川后,和劉璋決裂,皇叔開始諸葛亮的三分計策,逐步吞併劉璋的勢力,劉璋雖然很軟弱,但是劉璋集團內部,人才還是有的,期間龐統戰死,不得已劉備強行徵調張飛進川幫忙,而他的軍師就是諸葛亮。

正是在這樣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魏延脫穎而出,屢立戰功,被升爲牙門將軍。

東漢末年,雖然全國各地都是軍閥,但是名義上,老大還是漢獻帝,對於手中握有權力的軍政首腦,心中難免會有點小九九,於是他們開始獨創官位,從而消弱皇權的影響,曹操創立軍師祭酒,而牙門將軍,也是劉備所獨創的。

劉備的第一任牙門將軍,是趙雲,赤壁之戰前,接受劉琮投降的曹操,再佔江陵,對劉備展開追殺,在長阪坡,劉皇叔丟下全家老小自個跑了,只有趙雲護送劉禪,安全的見到了他老爹,這纔有了牙門將軍的官職。

而牙門將軍的具體職責,類似劉備身邊的軍事參謀,戰時可以統領最精銳的親兵,坐鎮中央,需要文武全才,劉備封魏延爲第二任牙門將軍,可見對魏延的信任。

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劉備取得漢中之戰勝利後,自封漢中王,此時對於魏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爭取漢中太守。

如果說荊州是蜀漢的東大門,抵禦的是來自江東的威脅,那麼漢中就是蜀漢的北大門,抵禦的就是曹魏的正面進攻,荊州由關羽鎮守,漢中無論是按資歷,按輩分,滿朝文武,都認爲是張飛來把關。

最後的結果,出人意料,劉備選擇了魏延,歷史崔在翻閱資料的時候,比較贊同一位網友的見解,主要分兩個部分:

第一,張飛作爲萬人敵的猛將,作戰風格有點類似他的丈人,夏侯淵,比較適合偏門搶攻,以往的戰績也應徵了這一點,而且在定軍山,曹操留夏侯淵鎮守漢中,卻被黃忠一箭殺了。

第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這樣評價魏延的: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這不是關羽嗎,魏延與關羽相似的風格,按照諸葛亮的《將苑》中,對於仁將是這樣描述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

揭祕:諸葛亮爲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第2張

當然,張飛雖然沒有得到漢中太守的位置,但是劉備讓他鎮守的閬中,可以認爲是成都的第二道防線,是蜀中防禦的戰略要地。

而魏延在漢中太守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9年,在這個九年裏,魏延對漢中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無論蜀漢經歷怎樣的鉅變,曹魏沒有一個人有勇氣來進攻過這裏,甚至在魏延死後,姜維統兵的日子裏,這裏依然是最堅固的防守堡壘。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劉備死後,魏延就成了諸葛亮北伐戰爭中,最爲倚重的將領之一,公元227年,諸葛亮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封魏延爲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而說到北伐中的魏延,繞不開的,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襲。

子午谷在陝西長安縣南邊,是漢中通向關中的一條穀道,是秦嶺六條連接西南的大道中最險峻的一條,正因爲他的險峻、人跡罕至,所以很多統兵大將,希望從這裏展開奇襲,不過這條古道,據說在唐朝時,變成了高速公路,爲了給楊貴妃運輸荔枝,這是後話。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借鑑的案例就是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明顯的軍事行動,從正面迷惑敵人,掩蓋自己真實的攻擊路線,他要求諸葛亮繼續他的北伐,吸引魏軍主力,只要給魏延一萬人馬,就可以通過子午谷奇襲,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

長安拿下,諸葛亮再兵出斜谷,與魏延會師與潼關,就可以切斷西涼和中原的聯繫,繼而蠶食整個涼州,此後以長安爲根據地,就有了與魏國長期對戰的資本。客觀來講,當時蜀軍的當兵作戰能力,是明顯弱於魏國的,通過佔據涼州,將可以建立一支精銳的騎兵。

這將是一次非常冒險的軍事行動,但是根據魏延的調查,當時長安的守將叫夏侯楙,是夏侯淵的兒子,這傢伙不像他老爹,是利用裙帶關係,才坐上的高位,基本就是個草包,奇襲長安的計劃,成功率很大。

以下是歷史崔引用《魏略》中的原文:

“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但是,諸葛亮沒采用,原因有很多種,大部分都傾向於,諸葛亮求穩,不喜冒險,魏延也是這麼認爲“延常謂亮爲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如果關注歷史崔的中國歷史名人有段時間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到,從秦國開始,真正以滅國爲前提的大兵團作戰,不是佔地,而是滅敵,只有消滅對方的戰鬥主力,戰爭纔有意義。

回到三國,曹操之所以能吞併袁紹的地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官渡之戰中,消滅了袁氏最精銳的8萬軍隊,退一步講,就算魏延的計劃,可以成功,蜀國佔領長安和涼州,此時蜀國的戰略中心必將前移,進入長安,而單憑蜀軍羸弱的防線,是無法阻擋魏國精銳部隊,瘋狂進攻的。

此時,放棄了西蜀的地理優勢,如果無法守住長安,前有追兵,後有天險,蜀國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

揭祕:諸葛亮爲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第3張

魏延爲什麼會造反

三國演義裏,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說人家有反骨,勸劉備不要留下他,其實就算不看史書,現實中,如果你去公司面試,剛和老闆談到一半,突然有人衝進來說你這人不能用,遲早會出賣公司機密。

老闆的反應,肯定以爲這名員工有腦子有問題,不僅不可能阻止老闆錄用你,多半自己也會被炒魷魚。

應該說,魏延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兼有冒險家的精神,放到西漢,絕對是霍去病一樣的人物,可惜在當時,就子午谷計劃來說,魏延的眼光,看的就不夠長遠。當然,雖然諸葛亮沒有采用魏延的計劃,魏延也經常發牢騷,但是並不影響諸葛亮對魏延的器重。

公元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入漢中,發起反圍剿,兩路因爲大雨,歇菜了,還有一路由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統領,在陽溪一帶,遭遇魏延大軍,戰鬥的結果就是,魏延大勝,此後,被封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

魏延的悲劇,不是軍事層面的,而是敗在了政治上,魏延和關羽一樣,爲人有點剛愎自用,瞧不起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之前有諸葛亮在還好,大事小事一把抓,下面的人也不敢怎麼樣。

三國志中記載,魏延和固陵郡太守劉琰,鬧矛盾,最後在諸葛亮的干涉下,劉琰親自寫信向魏延道歉。

就這樣,在諸葛亮死後,矛盾爆發了,史冊上記載,孔明死後,作爲徵西大將軍的魏延,開始憧憬獨立領兵作戰,於是與其他官員、將領之間爆發矛盾,與其說魏延造反,更多的是和楊儀等大臣,爭奪軍隊的控制權。

 魏延是怎麼死的

由於性格上的缺陷,魏延幾乎沒什麼朋友,在諸葛亮死後,爭奪控制權的戰役中,魏延完全是弱勢的一方,結果也是顯而易見,被楊儀派遣的馬岱咔嚓,夷三族。

這裏說一下,諸葛亮死後的接班人,叫蔣琬,老成持重,年少成名,而這個楊儀,最後因爲誹謗,自殺在了獄中。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