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魏延當初提出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使用

魏延當初提出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使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子午谷奇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諸葛亮爲什麼不用魏延出子午谷奇謀?

看三國曆史,最爲幾個人的死惋惜。

第一,就是關羽。

關羽後世是神的存在,然而,死得卻很悲涼。被東吳斬了首級,還被送到曹操那裏,落得個身首異處。其一世英名,卻落得如此下場,叫人唏噓。

第二,就是張飛。

張飛長阪坡一聲大吼,何等英勇,然而,卻被手下兩個小嘍囉斬了首級。張飛的死最是不值。武將應當戰死沙場,而他卻在醉夢中稀裏糊塗地死去。結果,劉備出兵東吳爲關羽報仇,手下又少了一員大將。

第三,則是魏延。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一直被諸葛亮強調,其腦後有反骨。但魏延在蜀國後期,的確是一等一的大將。特別是其後來鎮守漢中,對阻擋曹魏的進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這樣,爲蜀漢戰鬥了一輩子的大將,到最後不是死於敵手,而是死於自己人之手,看得人爲之扼腕。

推究魏延最終落得身死自己人之手的原因,則是其兵出子午谷的計謀一直沒被諸葛亮採用。

蜀國後期去曹魏對陣的過程中,魏延屢次建議要派一支奇兵,由自己率領,兵出子午谷,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一舉拿下長安。

然而,這一建議始終沒有得到採納。

《三國志》記載:“延常謂亮爲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又說其勇猛過人,自視甚高。但越是這樣,就越是懷才不遇。他與楊儀的關係處不好。所以,諸葛亮死之後,遺命魏延斷後撤軍。魏延不答應,說丞相雖然死了,我魏延也是一方大將,自可以領兵繼續伐魏日,怎麼可以就此撤軍前功盡棄。

魏延當初提出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使用

於是,楊儀自引軍還,命姜維斷後。魏延得知大怒,就率軍攔截,燒燬劍閣棧道。結果,楊儀就表奏魏延造反。魏延則向後主奏楊儀造反。

最終,魏延在這場爭端中失敗,被夷三族。

三國中大將身死者不少,但是被夷三族的則僅有魏延。

追究魏延身死之本源,則是其大志不得展。他一直以爲自己能獨當一面,希望能和諸葛亮各自領軍出征,然後在某地會師。

這個想法如今看來其實很正常,但一直沒被諸葛亮採用,所以魏延恨恨不已,並最終引發了後面的慘禍。

那麼,魏延的計謀到底可不可行呢?

我個人認爲是可行的。可以從幾個戰例加以佐證。

第一,鄧艾滅蜀走陰平之策。在鍾會、鄧艾滅蜀的過程中,鍾會領軍隊走大道出徵,鄧艾則率軍從陰平小道入蜀,像天兵一樣突降在成都。既然鄧艾出騎兵能夠成功,有什麼理由懷疑魏延沒有機會呢?

第二,歷史上漢武帝徵匈奴都是多路兵齊出。漢武帝征討匈奴,可謂東中西線同時出征,然後會於某處。當然,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漢武帝的幾路軍隊也不是都能成功。李廣和張騫就曾經因爲迷失道路不能如期會師而被軍法處置。但是,從大戰略來看,漢武帝這一戰法是有效的,霍去病、衛青多立戰功,霍去病還曾經打到了狼居胥山,築壇祭天而返。

第三,借鑑明太祖朱元璋北征蒙古兵分二路的案例。在朱元璋北征蒙古的過程中,命徐達爲徵虜大將軍,李文忠爲左副將軍,馮勝爲右副將軍。“分兵爲二道:一令大將軍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一令左副將軍出居庸關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應援。”

以上三個戰例都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兵分兩路的真實戰例,而且都頗奏效。既然如此,可知魏延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謀絕非毫無機會。

魏延當初提出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使用 第2張

然而,諸葛亮每次都是出祁山穩紮穩打。但是,由於蜀國國力不足,諸葛亮數次出征,往往因糧草不繼而被迫退兵。

其實,以弱制強,最符合出其不意。而諸葛亮的穩紮穩打戰略,幾乎次次功敗垂成,但次次依然這樣去打,也難怪魏延會覺得他膽小。

諸葛亮一生號稱要匡扶漢室,但惋惜的是,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也難怪寫《三國志》的陳壽這樣評價他:“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