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太子被廢后,康熙皇帝爲什麼連封四位親王?

太子被廢后,康熙皇帝爲什麼連封四位親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康熙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經過一夜的忙碌,在張廷玉的明示暗示下,康熙皇帝纔算勉強完成了對“花錢買命案”的處理,也完成了對太子胤礽的保護。也許被胤礽傷透了心,康熙皇帝需要放鬆一下;也許是完成了對胤礽的再次保全,康熙皇帝的心情稍顯愉悅;於是,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狩獵。

此時的胤礽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康熙皇帝對其的反感和失望,但其“作死”的步伐依然沒有停駐,大有“不作到死”誓不罷休的勁頭。和康熙皇帝的後宮妃嬪鄭春華於鹿苑殿閣偷情時,胤礽的太子之位已經岌岌可危;皇十四子胤禵一封仿造的調兵手諭,則成爲了壓垮胤礽太子之位的最後一棵稻草。

和往常一樣,胤礽在犯錯以後並沒有第一時間給康熙皇帝解釋和懺悔,而是立馬逃走,去找到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幫忙,這不但給了胤禵仿造調兵手諭,調來熱河駐軍的機會,也幾乎同時坐實了胤礽的調兵事實。

於是,暗裏涌動許久的朝堂之爭,正式爆發!表面上,這是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間皇權和儲君之間的正面衝突,實際上,諸皇子之間的爭鬥也是此次朝堂之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好多熱心粉絲髮私信來問,爲什麼康熙皇帝明明對太子胤礽已經失望透頂,已經有了廢黜胤礽太子之位的打算,爲何不事先剝奪胤礽的調兵之權?一封太子手諭,就可以調來熱河駐軍,康熙皇帝爲何賦予胤礽如此大的權力?

太子被廢后,康熙皇帝爲什麼連封四位親王?

筆者認爲,對於這個問題,不需要過多糾結。畢竟,“九王奪嫡”事件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之前,已經初見端倪,康熙皇帝對於太子胤礽的保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維護朝局穩定,避免皇子之間的奪嫡之爭過早的進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就像皇十三子胤祥對胤礽所說的一樣,“只要您不謀反,我和四哥就誓死保全”,胤礽的太子之位只要還在,他手中的印信就代表了部分皇權,就具有僅次於康熙皇帝的巨大權力,調來熱河駐軍自然也在胤礽的權力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即使對胤礽失望,康熙皇帝也會顧念多方面因素而保全胤礽的太子之位和太子之位背後的巨大權力。

凌普率領熱河駐軍包圍康熙皇帝行宮之時,皇長子胤褆(這裏需要留意,等會要考)首先向康熙皇帝彙報:

“皇阿瑪,凌普帶着兩千兵馬,已進駐行宮了!”

這裏有個疑問: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在一塊喝酒;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在一塊密謀仿照太子胤礽的調兵手諭;爲何皇長子胤褆單單就在康熙皇帝身邊,向康熙皇帝彙報了凌普的逼宮?

因爲,皇長子胤褆乃系當日於康熙皇帝身邊當值護駕的阿哥,一直和康熙皇帝在一塊,這讓康熙皇帝幾乎可以直接明確皇長子胤褆並沒有參與到胤礽的“調兵逼宮”事件中來。這也是等下,康熙皇帝將行宮宿衛之權交給胤褆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做好了應對凌普叛軍的準備後,康熙皇帝對應召前來的皇子們下達了兩份諭旨:

1、着即加封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爲親王。2、從即刻起,停用太子一切印信。着直親王胤褆,總領行宮宿衛;着誠親王胤祉,總領熱河駐軍行營事宜。非奉朕親筆手諭,無論何人不得擅自向各部及各省發文調兵。所有從駕侍衛、親兵、善撲營兵士及駐地兵馬一體由直親王胤褆、誠親王胤祉及上書房大臣馬齊合議,請旨節制。

然後,康熙皇帝還有一個口諭:

直親王、誠親王,皇上口諭傳二位爺進去,其他親王貝子在戒得居外候旨,不得離開!

太子被廢后,康熙皇帝爲什麼連封四位親王? 第2張

這兩份諭旨,就是我們今天需要解析的所在。

太子胤礽的一封調兵手諭調來了凌普的熱河駐軍,這是皇子對於康熙皇帝皇權的巨大威脅和挑戰,乃系妥妥的“逼宮篡政”之舉,康熙皇帝爲何還要加封其餘皇子,給其餘皇子更高的地位和權力呢?

康熙皇帝在加封四位皇子親王爵位的之後,才宣佈了“停用太子一切印信”的決定,是不經意的順序問題還是刻意爲之,有着另外的目的?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需要注意在這兩份諭旨以後,康熙皇帝再得到張廷玉做好了一切安排的眼神“彙報”以後,康熙皇帝和皇長子胤褆之間的兩句對話。

康熙皇帝問到胤褆:

“你剛纔看見,胤礽和胤祥在凌普的叛軍中?”

皇長子胤褆回答道:

“天又黑,人又多,兒臣沒看清楚。但兒臣可以斷定,胤礽肯定在叛軍當中!”

這兩句問答能夠說明什麼?

說明康熙皇帝並不相信胤礽會調兵逼宮!

先不說,凌普的兩千兵馬能不能對守衛森嚴、宿衛將士衆多的康熙皇帝行宮形成有效威脅,太子胤礽真要調兵逼宮,不會傻到用兩千兵馬就想“雞蛋碰石頭”,就想完成皇權更迭。單單就皇長子胤褆交給康熙皇帝的那份太子調兵手諭就能說明問題。

既然凌普的熱河駐軍是太子胤礽調來逼宮的,還需要用太子調兵手諭向當值阿哥皇長子胤褆證明自己進駐熱河行宮的原因所在嗎?不應該直接攻入行宮,武力奪取政權嗎?

既然太子胤礽想要調兵逼宮,還會傻到讓凌普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調兵包圍行宮的證據嗎?

太子胤礽真被魘鎮弄的一點腦子都沒有了?

當然不是!

這就是康熙皇帝不相信胤礽調兵逼宮的原因所在!

對於那封調兵手諭,並也不是張廷玉提醒以後,康熙皇帝才意識到手諭是僞造的。只是,礙於當時的情形,康熙皇帝誰也不會相信,誰也不能相信,要隱藏自己的所有心思和打算罷了!

康熙皇帝命令圖裏琛“你領人護朕、大阿哥、張廷玉、馬齊去戒得居”,僅僅只是保護?恐怕,更多是戒備和防範的意圖在內!

在當時的皇子中間,對於皇位的爭奪主要分爲五大派系,分別爲:以皇長子胤褆爲首的“大爺黨”;以太子胤礽爲首的“太子黨”;以皇三子胤祉爲首的“三爺黨”;以皇四子胤禛爲首的“四爺黨”和以皇八子胤禩爲首的“八爺黨”。

太子胤礽被“停用一切印信”以後,就只剩下四大派系,康熙皇帝連封的這四位親王,就是這四大派系的首腦人物。

筆者認爲,康熙皇帝此舉的目的有三:

1、宣示皇權

胤礽的太子之位爲何被廢?

從以上解析可以看出,並不是因爲凌普調兵包圍行宮的“武裝政變”,因爲康熙皇帝早就明白那封調兵手諭並非胤礽所爲。

凌普包圍熱河行宮只是康熙皇帝廢黜胤礽的導火線,長期以來,胤礽對於國家律法的踐踏;肆無忌憚拉攏朝臣、結黨營私;都讓康熙皇帝出於大局的考慮而隱忍了自己的失望,數次放棄了廢黜胤礽的念頭。但是和自己的後宮嬪妃私通,乃系胤礽對於康熙皇帝擁有絕對主權的範圍涉足,往小了說,這是有悖人倫的道德問題;往大了說,這就是“造反”,就是對康熙皇權和皇帝權威的挑戰和踐踏。

說到底,太子胤礽代表的儲君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權,這是康熙皇帝絕對不允許的!

作爲一代帝王,康熙皇帝和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一樣,對於臣子,包括皇子乃至太子,都是一個指導思想,那就是:

我給,你受;我不給,你不能奪!

太子被廢后,康熙皇帝爲什麼連封四位親王? 第3張

從根本上講,跪在戒得居外的諸位皇子,和太子胤礽都是同一階層和地位的所在,都是擁有威脅皇權和挑戰皇權可能的勢力階層,康熙皇帝在徹底打壓和消除胤礽對自己的挑戰和威脅後,還要對其餘蠢蠢欲動、有着胤礽同樣想法的皇子們予以警告和敲打。

四個皇子黨派的首腦人物就是康熙皇帝選擇的正面教材!

朕可以廢黜了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也可以一口氣連封四位親王。朕纔是大清王朝唯一的“扛把子”,纔是擁有至高無上之絕對權力的所在,收起心中的陰謀打算,要不然,胤礽就是反面教材!

2、維穩

康熙皇帝被皇長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的爭吵,氣的“一口氣憋不過來,就昏過去”,甦醒以後,張廷玉對康熙皇帝說道:

“太子失德是咎由自取,皇上對他仁至義盡、天下盡知,縱使千秋萬代以後,也不至於玷污聖德。微臣現在擔心的並不是廢黜太子,而是因此會引來奪嫡之爭、蕭牆之禍!”

張廷玉對於廢黜太子以後的擔心,正是康熙皇帝在明知道太子胤礽參與“花錢買命案”、參與“賣官鬻爵”以後,仍然試圖保全胤礽太子之位的目的所在。

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後宮嬪妃偷情在前,調兵手諭帶來熱河駐軍進駐行宮在後,康熙皇帝不能再繼續隱忍,相對於皇子奪嫡的結果,康熙皇帝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皇權穩定。但在廢黜太子胤礽之前,康熙皇帝必須完成對其餘皇子的強制穩定。

將四大皇子派系的首腦統統加封爲親王爵位這一皇室最高等級爵位,就能讓胤褆、胤祉、胤禛、胤禩同時看到自己成爲新太子的希望,而成爲新太子的前提就是保證康熙皇帝的皇權穩固,就是確定太子胤礽沒有其餘兵力再行“進駐行宮”,威脅到胤礽被廢后,這一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好局面。

如此一來,才能達到康熙皇帝在廢黜胤礽太子之位時,想要的穩定局面。

和張廷玉完成對話以後,康熙皇帝爲什麼要把皇十三子胤祥關起來以後,纔將諸位皇子叫進戒得居,宣佈“你們中間難免會成爲這個新太子”的決定?

胤礽馬上被廢,胤祥都能捨命相陪,康熙皇帝下令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胤祥肯定也會據理力爭,證明胤礽沒有調兵謀反,這就會再次引起混亂,會再次打破康熙皇帝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面。

這些都是康熙皇帝出於對局面穩定的考慮,出於對皇權穩固的考慮。

也只有穩定的局面,也只有穩固的皇權,康熙皇帝才能靜下心來,用心看透“調兵逼宮”事件背後的真相,才能冷靜安排以後的皇子勢力分佈和皇儲人選的最終決定。

3、制衡

在加封了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以後,康熙皇帝在第二份諭旨中,不但宣佈了對太子胤礽的“權力終止”,爲何還將“總領行宮宿衛”職權交給了皇長子胤褆;將“總領熱河駐軍行營”職權交給了皇三子胤祉,卻讓胤禛和胤禩帶領着其餘皇子們“於戒得居外候旨、不得離開”?

這就是康熙皇帝的制衡之術!

太子胤礽被廢,剩餘的四個皇子黨派勢的首腦勢必會成爲新太子的有力競爭者,在晉封四位皇子親王爵位,完成“皇權宣示”和“局面穩定”目的以後,又會因爲對皇子黨派首腦爵位的加封再次引起新一輪對康熙皇權挑戰和威脅的可能。

所以,康熙皇帝在此基礎上,還要再次進行皇子黨派勢力的平衡和制約。

就胤褆、胤祉、胤禛和胤禩四位皇子的綜合實力來看,以皇長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的勢力最爲薄弱,交付他們兵權,就是康熙皇帝給予兩位勢力薄弱皇子的強有力補充,才能真正達到勢力平衡的目的。

這裏需要強調三點,強調康熙皇帝在皇子勢力平衡控制的同時,對於細節的處理,結結實實的細思極恐。

1、太子胤礽的印信被停用以後,皇長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因爲年齡長、序齒早,被康熙皇帝交付兵權則更能服衆,更能讓局面趨於穩定。

2、胤褆和胤祉的兵權僅僅針對“行宮”、“行營”,也就是康熙皇帝於熱河狩獵或者返回京城之前的臨時性兵權交付。只要康熙皇帝回到京城,“行宮”、“行營”變隨即消失,胤褆和胤祉的兵權也就自動消失,而只要回到京城,回到自己的大本營,康熙皇帝就能真正高枕無憂。在利用胤褆和胤祉制衡胤禛和胤禩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身皇權的維護和穩定。

3、宣佈完諭旨以後,康熙皇帝爲什麼把擁有了部分兵權的皇長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單獨交到了戒得居?

又爲何留下了同樣被晉封爲親王,卻並沒有任何權力交付的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留在了戒得居外?

經過康熙皇帝的制衡以後,胤褆和胤祉的綜合實力相當;胤禛和胤禩的綜合實力相當。

被加封了親王,又被賦予了兵權,胤褆和胤祉很容易生出“可能會成爲新太子”的想法,而這就是康熙皇帝刻意製造的假象。帶着奪嫡渴望的胤褆和胤祉只有在康熙皇帝面前,纔會相互發動攻擊,形成對立局面,達到相互制約的狀態

也只有這樣,康熙皇帝才能完全保證回京之前,手握兵權的胤褆和胤祉不會對自己再次產生威脅。

對於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也是同樣的目的所在。

既能利用這兩位親王分別約束戒得居外未被晉封王爵的胤祥、胤禵等皇子,又能在兩人之間形成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的最佳狀態。

康熙皇帝用兩道諭旨,一道口諭,將廢黜太子胤礽的過程圓滿完成,將原本已經受到威脅和挑戰的皇權進行了有效的修補性穩固。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這既是必須又是無奈,身爲帝王,康熙皇帝也只能將父親的角色置於君王以後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