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人犯罪之後爲何要發配幾千裏 直接關進監獄不好嗎

古人犯罪之後爲何要發配幾千裏 直接關進監獄不好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爲何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是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到千里之外?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前言

中國古代有很多刑罰,其中有一些是爲了懲罰那些犯了罪的人,但有一些卻是爲了“屈打成招”。

後來隨着新朝代的出現,刑罰體制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不過“發配”自從出現在刑罰行列中之後就幾乎沒有被取消過,而很多人也一直好奇一點:

古代爲什麼不將犯人直接關進監獄,而是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到千里之外呢?

古人犯罪之後爲何要發配幾千裏 直接關進監獄不好嗎

發配

很多人都以爲發配與流放是一個概念,事實上這兩者之間存在較爲明顯的差異。

所謂“流放”簡單理解就是將犯人或者被牽連者直接押解到偏遠荒僻遠離家鄉的地方生活。

而“發配”指的是把人送至某個地方服勞役。這兩者從懲罰力度上來看,發配要更加嚴重一些,它具有終身永久的性質,即便是犯人自己死了,子孫後代還要接替祖輩的懲罰一直生活下去。而古代之所以選擇這種懲罰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古人犯罪之後爲何要發配幾千裏 直接關進監獄不好嗎 第2張

選擇發配的原因一:折磨犯人

在歷史上明王朝的官員最喜歡使用發配之刑,畢竟這樣能夠同時折磨犯人的身心。據悉明朝的時候,犯人們主要被髮配的地方是極南極北之地,這些地方環境都非常惡劣,且幾乎沒什麼人煙。

犯人在經過數千裏的徒步跋涉之後本就疲憊不堪,等到了被髮配之地之後還要進行非常繁重的體力活動。

很多犯人以前也是享受着錦衣玉食的官員,就算俸祿再低也至少比平民要好上不少,當他們被判處發配之刑以後,有一部分人會因爲疾病或者勞累死在路上。

還有一些人則會在發配之地積勞成疾,最終早早離世,正是因爲發配之刑非常折磨人,因此很多人也將發配之刑稱爲“僅次於死刑的古代刑罰”。

選擇發配的原因二:墾荒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農業,這一點從“士農工商”的排序上就能夠看出來。

雖說古代中國很多人都會從事農業勞動,但國境內還是有不少土地因沒人耕種而淪爲荒地,其中特別是邊疆地帶。

那裏本來就人煙稀少,土地還非常貧瘠,很多本地居民還會爲了能夠得到更好地生活而想方設法地向中心城鎮遷居,進而致使當地變得更加荒涼。國家爲了充實這些地方的人口,儘可能多地開墾荒地,便選擇將罪犯直接發配邊疆。

選擇發配的原因三:不見血版“斬草除根”

前文我們也提到了,發配之刑具有終身永久的特點,犯人死後確實能夠擺脫折磨,但他的子孫後代卻依舊處於懲罰之中。

再加上古代有“連坐”制度,這就使得很多時候被判處發配之刑的不光只有犯人,還有與犯人有血緣關係的親眷以及有交集的友人鄰居。

很多犯人會在發配過程中抑鬱早逝,就是因爲他們覺得是自己連累了那麼多人,心理負擔實在太重了。而對於朝廷來說,發配也是不見血版的“斬草除根”,因爲被髮配的犯人以及相關人等幾乎不可能再回來展開報復。

結語

總而言之,古代不將犯人直接關進監獄而是選擇發配犯人的原因主要還是懲罰犯人以及“物盡其用”。由於發配之刑非常痛苦,很多人寧可被幹脆利落地砍頭也不願意被髮配邊疆。

畢竟古人非常重視孝悌忠義,爲自己家人不斷奮鬥或爲兄弟出生入死的例子比比皆是,發配對於這些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殘忍的折磨。

古人犯罪之後爲何要發配幾千裏 直接關進監獄不好嗎 第3張

最後再補充一點,相比於發配之刑而言,流放在統治者眼中要相對仁慈一些,因爲對於統治者而言,“不忍刑殺”就是“仁慈”。

不過不懲罰犯人統治者又看不過去,就乾脆直接“流之遠方”,以體現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而這在現代人看來幾乎沒什麼不同就是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