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一種刑罰不讓人進監獄 爲何人們還不願意去

古代一種刑罰不讓人進監獄 爲何人們還不願意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流傳幾千年的刑罰,這種刑罰從秦漢時期已經有專門的體制了,直到清末才被廢除,流放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你趕到邊遠地區,聽着好像挺簡單的,不用坐牢,還免費出去旅遊,多好的事情啊,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流放被稱爲一種刑罰,肯定就有它作爲刑罰的一種道理。

古代一種刑罰不讓人進監獄 爲何人們還不願意去

網絡配圖

原因一:遠離故土

在我國古代,人們普遍強調家族主義,落葉歸根。兒孫滿堂,都不願意遷移到其他地方,所以大多數人都被束縛到土地上,流放就是讓你遠離家人,遠離故土,這讓當時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古代一種刑罰不讓人進監獄 爲何人們還不願意去 第2張

網絡配圖

原因二:路途險遠

還有一點當時交通不便,不像現在這樣交通便利,當時從北京到廣州往往要走半年,路途險遠,再加上要流放的地方都是一些荒蠻之地,這些地方有很多瘴氣,毒蛇,等等不利於人生存,很多人都死在了半路上。

當時的主要流放地有,房縣(現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南臨神農架林區),海南島,豐州(豐州鎮現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南安市位東部,與泉州市區接壤),伊犁,嶺南地區,以及東北寧古塔。

古代一種刑罰不讓人進監獄 爲何人們還不願意去 第3張

網絡配圖

原因三:充軍,傳播文化

這些流放到各地的人,很多都是被髮配充軍,爲邊遠地區補充士兵,還有一些流放的是一些文人,比如說我國大文豪蘇軾,就被流放到海南島,蘇軾在海南傳播了很多先進文化,爲此海南還出了不少狀元。

東北的寧古塔,曾經也作爲重要的流放地,這些文人被流放,大多內心鬱郁不得志,就作了很多詩,明末兵部尚書張縉彥在清朝時被髮配到寧古塔,他組織的“七子詩會”是黑龍江省第一個詩社,他寫的散文集《意外集》是黑龍江第一部散文集。

由於流放沒有殺害受刑者,所以被統治者自詡爲一種仁慈的刑罰,體現了自己仁政的思想,所以很多皇帝都喜歡流放犯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