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爲什麼休沐制度並非惠及每一個人?

在古代,爲什麼休沐制度並非惠及每一個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休假制度並非惠及每一個人,市井小民是沒有節假日這麼一說的,古代比較正規的休假被稱爲“休沐”,不過只適用於朝廷官員。不過,古代並不實行現代這樣的雙休日,且歷朝歷代的“休沐制度”各不相同。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漢朝:官吏五日一休,節日相對較少

漢朝以前,還未建立起相應的休假制度,官員們想要休息只能請假,這被稱爲“告歸”。到了漢朝以後,規範的修建制度纔開始得以建立,而“休沐”一詞也正是源於西漢。

在古代,爲什麼休沐制度並非惠及每一個人?

漢朝時期,官吏平日裏辦公、住宿均在官衙,且家屬不允許跟隨,於是朝廷便規定官吏每五天可以返回家中,“休沐”便是休息、洗浴之意。例如《漢律》有載“吏員五日一“休沐”,又如《史記·百萬君傳》同樣有載“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此外,朝廷還會在重要節日給官員們放假,不過漢朝的節日並不多,按照《續漢書·禮儀志》的記載,漢朝似乎只在夏至、冬至各放假五天,皇帝誕辰放假三天。

至於爲何是每五天休息一次,這與漢代的“天人合一”觀念有關。古代曆法中,一年三百六十天,被分爲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候,即以五日爲一候,“氣候”一詞便由此而來。而古人又認爲人的行爲要順應天時,而“五日一休沐”,便是遵循了天人變化之道。

不過,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如果是在宮廷之中任職的官吏,那麼便享受不了“五日一休沐”的福利了,他們乃是一旬一休。而太學生、軍隊雖然也有休假,但因離家太遠,五日一休不符合實際,因此便按照五日一休進行累積,到時可以一起休假。

唐朝:採用旬休制度,常假減少節假日增多

漢朝的“休沐”制度一直沿用到了隋唐時期,直到唐朝時期對這種制度進行改革,而唐朝官吏顯然要比漢朝幸福了很多,他們的節假日得到了大幅度增長。

在古代,爲什麼休沐制度並非惠及每一個人? 第2張

唐朝官員雖然白天也在衙門辦公,但夜間只要不是值班,便可返回家中居住,而家屬也可以跟隨異地爲官的官員居住,因此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662年)時,朝廷改“五日休沐”爲“十日休沐”,也就是每十天放假一天,稱爲“旬休”,也被稱作“浣”。《問奇類林》有載“俗以上浣、中浣、下浣,爲上旬、中旬、下旬”。

唐朝的常假雖然減少了,但節假日比起前朝卻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唐律》規定,元日(春節)、冬至、清明放假七天,畢竟這幾個節日朝廷往往有重大祭祀活動,而官員們也要返鄉祭祖,因而假期普遍較長。又如唐玄宗因信奉道教,又規定道誕日(二月十五日)放假一天。再如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又將皇帝誕辰命名爲千秋節,也可放假三天(唐肅宗時改爲一天)。此外,中秋、夏至、臘日也可放假三天,而放假一天的節日更是多達二十一個。

此外,如果官吏父母在三千里以外,那麼每三年還有三十天的探親假,五百里以外者則有十五天。再如兒子行冠禮可放假三天,子女婚娶可放假九天,其他親屬結婚則根據關係親疏放假六天、三天、一天不等。五月份還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份則有十五天的備制寒衣假。父母去世,文官強制丁憂三年,武官則爲一百天,授業恩師去世也有三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