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的退休制度是怎樣的?退休又被稱爲什麼?

古代的退休制度是怎樣的?退休又被稱爲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的退休制度是怎樣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告老還鄉”,又稱“告老還家”,“告”是請求,“老還鄉”是年老回到家鄉,“告老還鄉”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爲理由向皇帝請求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種制度。

古代的退休制度是怎樣的?退休又被稱爲什麼?

我國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僅僅限於是官吏,常見的稱謂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傳》上“退而致仕”,書中註釋說“致仕,還祿位於君”,意即交換權利於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於漢朝時期,發展於唐朝時期,完善於宋、元、明、清時期。但“退休”一詞始見於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韓愈《復志賦序》中說到“退休於居,作《復志賦》”,《宋史韓贄傳》中有“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詞句。

退休制度是我國古代官僚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達到一定的年齡條件,《禮記曲禮》說:“大夫七十而致事。”後來的漢、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實行七十而致仕的規定,但到了明清兩朝則規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但到達退休年齡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規定“老病不堪釐務者,與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傷者,雖未到退休年齡也可以退休請俸;明朝亦有規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軟弱無效能的官吏,可隨時勒令退休。可見,在我國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辭去官職,提前退休也是允許的。

古代的退休制度是怎樣的?退休又被稱爲什麼? 第2張

“告老還鄉”就是“老病不堪釐務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動請辭,提前申請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較簡單,只要官吏提出申請,皇帝一般都會准許。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專門下詔:“自願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大清宰相劉羅鍋歲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請求告老還鄉,獲得“恩准”後,便僱用小毛驢,直奔山東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