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兩漢時期奴隸盛多的原因是什麼?

兩漢時期奴隸盛多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奴隸們被大量的用於農業、建築的一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的工作。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強漢盛唐”是大多數人對中國封建王朝的認識,提起大漢王朝,人們會想起“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會想起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漢朝時依然有很多奴隸,而且很多都是自賣爲奴!

兩漢奴隸盛多

兩漢時期的奴隸數量很多,分爲官奴隸和私奴隸兩種。翦伯贊先生認爲兩漢時期的奴隸數目:“大抵平均幾十個人才有一個奴隸。”按當時的人口來算,大約是一二百萬的奴隸。胡寄窗在《 中國經濟思想史》、寧可在 《 試論中國封建社會的人口問題》中認爲, 漢代 “官私奴婢合計人數恐不會少於二百三十萬人”。

兩漢時期奴隸盛多的原因是什麼?

馬克垚認爲, 漢代 “全國當時的私奴婢四百五十萬人, 加上官奴婢, 可能有五百萬。 綜合以上數據看來,兩漢時期的奴隸數量應該在二百萬到五百萬之間,兩漢時期人口最多時不過五千多萬,這樣的奴隸數量確實很多。

官奴隸屬於政府,自然爲皇家、朝廷服務。官奴隸的主要任務是分配皇家所屬範圍養狗及其他禽獸,歷史記載“太僕牧師諸苑三十六所, 分佈北邊西邊, 所郎爲苑監, 官奴隸三萬人,養馬三十萬匹”。

史書記載張良家僮三百人,這是在秦末漢初之時,要知道張良出身韓國貴族,爺爺輩和父輩都是韓國的國相,有家僮奴僕很容易理解。而我們看看後世的相關記載,王商之奴千數,史丹僮奴千數,這兩人都是外戚出身,王商是王莽的叔叔,史丹是元帝、成帝之間的外戚。

除了權貴,豪富之家也是如此,比如東漢末年資助劉備的糜竺、糜芳,史書記載糜家爲東海豪族,“祖世貨殖,僮客萬人”。漢初張良出身貴族之家,只有三百人,西漢時貴戚權臣已達千數,而到了東漢末期,已經上萬了。而且不僅僅這些貴族、豪強,就是普通的中產之家,每家也有三五個奴婢可以使喚。

爲何兩漢有如此多的奴隸

農民在無可聊賴中,首先是出賣耕地,出賣耕地後生活不免更苦。其次只有出賣妻子乃至於出賣自身(如此則算賦、更役負擔皆免)。此爲漢代奴婢盛多之來源。——錢穆《國史大綱》

很顯然,在錢穆先生看來,漢代奴婢盛多的原因很簡單,農民爲了逃避賦稅、更役而自賣爲奴。這看上去似乎有些很難讓人相信,因爲我們知道漢初奉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無爲而治”的國策,百姓怎麼會有沉重的負擔呢?

不論是中學歷史課本上,還是我們讀詩書,都認爲漢文帝是一個賢德的帝王,把田租從“十五稅一”降到“三十稅一”,更甚至有幾年直接免除田租,這看上去是一項對農民特別有利的政策。事實也的確如此,漢初的田租的確不重,但除了田租,農民還有其他的負擔。

除了田租(就是稅),封建社會的百姓還需承擔算賦(後世的人口稅)、更戍(兵役)。雖然漢朝百姓的田租較低,但算賦並不低,漢代是15歲至56歲的每年需要交120錢,7歲至14歲需要交20錢。漢武帝爲了對匈奴作戰更是增加算賦,導致很多地方出現“生子不舉”的現象。

兩漢時期奴隸盛多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除了田租、算賦,更戍更是讓老百姓喘不過氣。漢朝更戍包括中央政府的“正卒”,時間爲一年;邊疆戍守,所謂“天下人皆值戍邊三日”,意思是說所有成年男子每年應該爲國家守邊三天,如果不去的話可以出錢代替。要知道古代交通不變,走到邊境耗時日久,所以大多都出錢。

另外,地方上還要求百姓每年需要爲郡國服一個月的勞役。如果不去,也可以交錢兩千僱人代替。所謂五口之家,授田百畝,當時極爲低下的生產力,100畝土地產出如何能夠承擔起如此繁重的稅賦和勞役,所以普通農民往往苦不堪言。於是只好賣地,最後連自己也賣了。

因爲自賣爲奴之後,不需要再繳納人口稅,也不需要再服更戍之役,因爲主人會承擔這些。所以相比於自耕農,還是爲奴爲婢生活更能過得去。比如大將軍衛青,就是出身公主家的“騎奴”,而且能夠大量豢養奴婢的往往不是權貴就是富商,所以就出現了土地兼併的現象。

隨着時間的推移,權貴富豪們更加的積累資本,反過來導致土地兼併,藏匿人口的現象愈演愈烈,所以國家慢慢的都收不到賦稅了,然後政府加稅,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只會導致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就此陷入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