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扶蘇和秦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如果扶蘇繼位,有蒙恬輔佐,秦朝還會不會滅亡?

衆所周知,秦王朝是亡於秦二世胡亥,主要原因是胡亥昏庸無知,趙高掌握實權,實行苛政所致。而公子扶蘇素聞賢明,又是秦始皇病逝前認可的繼承人,如果扶蘇繼位,再加上蒙恬的輔佐,秦朝還不會滅亡呢?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可能有人認爲扶蘇太過軟弱,即便就是做了皇帝,也改變不了秦朝滅亡的命運。軟弱的說法大概是因爲扶蘇看見賜死詔書後並沒有任何抵抗,便立即自殺了,而扶蘇手中有北方三十萬邊疆大軍,是有能力反抗的。但扶蘇選擇自殺並不是他軟弱,而是因爲不得不死。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扶蘇爲什麼會自殺。

扶蘇自殺並非軟弱,而是因爲不得不死。

首先扶蘇身在上郡,當時並不瞭解父親病逝的消息。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後,丞相李斯擔心秦始皇的諸位公子會爭奪皇位,從而引發朝野動盪,於是便立即封鎖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只有趙高和秦始皇身邊的幾個親信宦官瞭解,就連一起跟隨秦始皇巡遊的羣臣都不瞭解皇帝已經去世。

雖然賜死扶蘇的詔書是趙高和丞相李斯一起僞造的,但遠在上郡的公子扶蘇並不瞭解趙高等人的密謀,因此這封蓋有皇帝璽印的詔書便和真的一般無二,等同於秦始皇下的命令,沒人敢違抗,也反抗不了。這點可以從蒙恬勸說扶蘇時的情景得到論證:

《史記》記載:“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衆守邊,公子爲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爲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第2張

大意是說,使者到達上郡下達賜死扶蘇和蒙恬的詔書後,蒙恬就對賜死詔書感到了懷疑,因爲皇帝沒有立下太子,讓扶蘇擔任三十萬大軍的監軍是天下重任,現在派使者前來下達賜死詔書,可能存在虛假情況。蒙恬便建議扶蘇再請示一下,得到確定回答後再自盡也不晚。

以此可見,蒙恬雖然對這封賜死詔書感到懷疑,但也不敢違抗秦始皇的詔命,只是建議扶蘇再請示確定一下,如果秦始皇真要賜死公子扶蘇,蒙恬也不敢從中阻攔,即便他是秦始皇最爲寵信、倚重的大臣之一。

其次是趙高、李斯、胡亥已經決定謀朝篡位,並一同商議制定了計劃。既然決定要除掉長子扶蘇和將軍蒙恬,就不可能想不到會面臨的問題,以及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賜死扶蘇和蒙恬的理由也很充分,“是以扶蘇爲人子不孝,蒙恬爲人臣不忠”。

《史記》記載:“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要是扶蘇和蒙恬不肯自殺,或者反抗怎麼辦?趙高等人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便讓胡亥的親信門客擔任使者。而且一到達上郡,使者便立刻解除了蒙恬的兵權,“以兵屬裨將王離”,將大軍交給了副將王離,爲的就是能順利除掉長子扶蘇和將軍蒙恬。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第3張

蒙恬沒有了兵權,也就失去了反抗的資本,即便他想幫助扶蘇也無法做到。而蒙恬也因爲不肯自殺被使者讓司法官吏關押了起來。如果扶蘇和蒙恬能提前得知秦始皇病逝的消息,或許還能反抗,但秦始皇去世後,消息立馬就被丞相李斯封鎖,爲此給趙高的謀朝篡位計劃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最終扶蘇看到賜死詔書後哭了起來,可能哭泣不是因爲害怕,而是他再也沒機會成爲太子,用他的理念治理天下,他不甘心,但是卻無法改變這一切。扶蘇已經想到了結果,不自殺又能怎麼辦呢?與其被使者逼迫,屈辱而死,倒不如按照詔書之命,自殺了結。

而且趙高對扶蘇的評價很高,“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爲丞相”,一位剛強堅毅且威武勇猛的公子,又怎麼可能軟弱無能呢?

那麼如果扶蘇繼位,加上蒙恬的輔佐,秦朝還會不會滅亡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推測,只要瞭解秦朝滅亡的關鍵原因,和扶蘇的執政理念,以及政治才能即可。

可能有網友會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既然有“如果”這個詞語,那就有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歷史本就比較枯燥乏味,要是從其他角度來了解歷史,解讀歷史,或許有不一樣的見解,能對已有史料的不解之謎,起到論證作用,也可以增加一些樂趣和不同的觀點。

話不多說,我們接着推測。雖然公子扶蘇和將軍蒙恬是死在趙高、胡亥等人手中,但並不是扶蘇和蒙恬的能力不行,而是趙高等人狼子野心,反叛君主,趙高和胡亥不僅害死了扶蘇、蒙恬等公子大臣,還使秦朝走向了不歸路,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衆所周知,秦王朝是亡於秦二世胡亥手中,那麼秦王朝爲什麼會滅亡?又爲什麼會滅亡得那麼迅速?

雖然秦朝是亡於秦二世胡亥,但實際上秦始皇在位時期,已經很大程度上動搖了秦朝的統治基礎。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天下人心尚未安定,並且經過多年的戰火,天下早已創傷累累、一切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天下百姓需要的是休養生息。秦始皇應當集中精力讓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比如賑救百姓的急難,恤養老人,撫育孤兒等,儘快安撫天下人心。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第4張

但秦始皇稱帝后,卻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並向全國徵發了大量百姓,大興土木工程,如陵寢、阿房宮等,以及巨大的國防建設,如長城,靈渠、秦直道等。並不是說建設這些大型的國防工程有錯,相反確實有利,但是急政會激化了社會矛盾,失去民心。

據估計,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全國人口大概不到兩千萬,而服兵役、勞役的人就超過了兩百萬,佔了壯年男子三分之一還要多。天下人心還未安定,大量的百姓就被迫去修築大型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此舉背離了天下人心,因此秦始皇完成一統大業的同時,也爲秦王朝的傾覆埋下了隱患。

在秦始皇在位時,秦王朝的統治就已經處於崩潰,只不過由於秦始皇以及開國大臣都還健在,百姓不敢和朝廷對抗,只能期待新繼位的皇帝能多爲天下百姓着想,讓他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但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卻進一步加重了對百姓的剝削和壓迫,不僅繼續向全國徵發了大量的農夫修建皇陵和阿房宮,而且百姓的賦稅也日益沉重,刑罰也越來越嚴厲。在苛政之下,百姓的困苦達於極點,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致使秦王朝迅速滅亡。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第5張

以此可見,秦王朝滅亡的關鍵原因在於失去了天下民心,迅速滅亡的原因是秦二世加重了對百姓的剝削和壓榨。如果公子扶蘇能改變這種現狀,很大可能就不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秦朝也就不會迅速滅亡,那麼扶蘇能不能改變已有的現狀,從而避免秦朝的覆滅呢?

根據已有史料記載,扶蘇很重視天下人心。雖然史料中對扶蘇的記載並不多,但其中有一段記載就表明扶蘇很重視天下人心,並且具有政治遠見:

《史記》記載:“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在“坑儒”事件發生前,扶蘇曾勸諫過父親。大意是說:天下剛剛平定,天下百姓還沒有安定,如今用殘酷的刑罰來懲治歌頌和效法孔子的儒生,會使天下百姓不安。比起數百萬的兵、勞役人數來說,坑儒事件僅四百六十餘人,但扶蘇也不想父親因爲懲治這些人,讓天下人心中產生不安。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第6張

以此可見,扶蘇對於秦朝的整體局勢很瞭解,有大局觀和政治遠見。雖然史料中並有記載扶蘇是法家思想,還是儒家思想,但可以肯定,扶蘇很重視天下百姓。以扶蘇勸諫坑儒一事來看,又如何看不出大量的兵役、勞役纔是秦王朝存在的主要隱患。

而且扶蘇信任人又善於激勵士人,不像他父親秦始皇性格多疑、且獨斷專行。相信秦朝不乏一些具有大才的臣子,難道其中就沒有一人能看出秦朝已經存在的危機嗎?但是他們爲什麼沒有勸諫秦始皇呢?李斯輔佐秦始皇定天下,不可謂不智,深受秦始皇信任,被任命爲丞相,但他依然沒有進言勸諫。

如果扶蘇繼位,很可能會任用蒙恬爲丞相,下放行政、軍事、財政等大權,用有才能的人來擔任要職,讓這些人來輔佐他更好地治理國家,而不是像秦始皇那般,無論大小事全都由他一個人決斷,大臣淪爲執行命令的機器,雖然博士有七十餘人,但不受重用,基本上都是一些無實權充數的官員。

以扶蘇的治國理念和政治遠見來看,秦朝的國策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扶蘇可能會減少徵發兵役、勞役的數量;減輕賦稅;改變律令,減輕刑罰、減少酷刑等等,並安撫天下人心,從根本上解決秦朝所存在的隱患,從而避免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發生的。

軍事方面有蒙氏、王氏家族坐鎮,即便局部有小規模的起義也不用擔心,而且扶蘇繼位,有蒙恬、蒙毅、馮去疾、馮劫等大臣輔佐,駐守南方百越的任囂的趙佗也不會割據稱帝,脫離秦王朝的統治。

因此,如果扶蘇繼位,有蒙恬等大臣輔佐,秦王朝起碼在扶蘇在位時很難滅亡,如果扶蘇在位時間夠久,在扶蘇的治理下,可能會使天下百姓逐漸認可接納了新生的秦王朝,百姓對秦朝有了歸屬感後,秦王朝可能也會成爲一個長久王朝。

結語:

公子扶蘇賢明、信任且善於激勵士人,並具有政治遠見。蒙恬天資聰穎,自幼熟讀兵書,有很高的軍事素養,後收復河南失地,使匈奴南下不敢牧馬,從此威震匈奴,被譽爲“中華第一勇士”。反觀胡亥和趙高這對組合,胡亥昏庸無知,趙高奸詐,只顧眼前利益,貪戀權勢,結黨營私,苛政之下,最終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扶蘇如果順利繼位在加上蒙恬輔佐 秦朝最後還會滅亡嗎 第7張

可以說扶蘇和蒙恬這對組合,要比胡亥和趙高的組合強很多,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因此兩人繼位也會有不同的結果。秦朝時期著名的方士侯生和盧生說秦始皇生性剛毅殘暴,可能長子扶蘇繼承了剛毅的優點,而少子胡亥卻只繼承了殘暴的缺點,因此在秦二世殘暴的統治下,最終激起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導致秦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