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竹馬的製作方法是什麼?詳解竹馬的製作方法

竹馬的製作方法是什麼?詳解竹馬的製作方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竹馬的製作方法是什麼?竹馬具體指的是什麼習俗?歷史文獻上對“竹馬”一俗的最早記載,是《後漢書》的《郭伋傳》。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後漢書》上是這樣記載:(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

東漢以後,“竹馬”正式成爲兒童的遊戲方式加以提倡。同時,融入不少的人情、政治色彩。

竹馬的製作方法是什麼?詳解竹馬的製作方法

唐代開始了“竹馬”入詩的新紀元。“竹馬”,在唐代幾百年的傳承中,已有不少的發展與變化。這就爲唐以後的“竹馬戲”“竹馬燈”等藝術項目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和準備了條件。

唐以後,“竹馬”演變和發展成“竹馬戲”、“竹馬舞”、“竹馬燈”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各民族中廣泛流行,成爲中華民族藝林的一束鮮花。宋代時“竹馬”之戲,除了原始的那種胯下一根竹竿或木棍的形式外,已經出現以竹篾制扎,以紙糊成的“馬頭”,有鼻有眼、有耳有鬃,但沒有馬身。騎“馬”的兒童,脖子上系一帶子,帶下拴住“馬頭”。後面再接上一根長有綠葉的長竹,象徵“馬身”。南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裏,說當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元夕舞隊中,已出現“男女竹馬”。

竹馬是由兩部分組成,馬頭和馬的前半身爲一部分,馬的後半身連馬尾爲一部分。具體做法是:先用泥制馬頭與馬脖子的模具,然後用麻紙多層裱糊,待裱紙幹後,用力從馬頭的中鋒部位割開,取出模具,留裱糊好的紙殼,然後將兩瓣紙殼對好用紙貼合好,成一個空殼紙糊帶馬脖子的馬頭模型道具,前馬身與後馬身是用竹片綁制一個半圓形骨架,骨架外表用麻紙裱糊多層,馬尾是用麻兒製成的。在糊裱馬頭、馬脖子和馬身的外表時應用深紅色或是黑色平絨布裱裹起來。

最後裝飾上用適當材料、顏色製作好的馬鬃、籠頭和串鈴等道具。需要注意的是,前馬身外表與馬頭馬脖子部分兩處連接時要留一些空間,讓馬頭能自由上下活動。後馬身與馬尾連接時,要讓馬尾能左右活動。前後馬身要留有與騎馬的人有拴綁的拴扣和綁繩。表演時將馬的道具綁在表演者腰部,表演者左手拉馬的繮繩,右手握馬鞭,碎步跑動表演時,似真馬跑動姿態,它典雅美觀。

跑竹馬不用自制馬的道具,到文化用品商店裏便可買到,很是便利,並且購置的道具製作精緻,美觀,裝飾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