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武陵擂茶源遠流長,那麼它在現代有什麼特殊製作方法?

武陵擂茶源遠流長,那麼它在現代有什麼特殊製作方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陵擂茶在洞庭湖區源遠流長,相傳二千多年前,馬援率兵南征,屯駐司馬錯城(今鼎城區長茅嶺鄉),軍營鬧瘟疫,有仙人獻驗方,驗方上寫着“芝麻、綠豆、生薑、茶葉、炒米、,放入擂鉢,用梓姜木搗成糊狀,開水沖泡”。服後疫病痊癒,自此傳入民間。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武陵擂茶源遠流長,那麼它在現代有什麼特殊製作方法?

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是沅水流域民衆待客的上乘飲料。喝時,佐以炸炒的富有地方特色麪點以及專門製作的罈子菜,稱之爲“搭茶”。搭茶,少則十幾種,多則達四十八種,邊吃邊喝,饒有趣味。

罈子菜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的製作醬菜方法,在浙江,湖南,四川等地流行。用罈子醃製的鹹菜,脆、鹹、辣、酸、甜,營養豐富,極易刺激食慾。罈子菜起源於遠古時代,選用陶罐封存鮮菜,以備應急用。

經過數千年的口傳心授,推陳出新,罈子菜發展爲一種風味獨特、品種多樣的地方特產。罈子菜不同於泡菜、醬菜等醃菜,它突出的是罈子,罈子越老菜越香。新置的罈子,只有經過嚴格的技術處理後才能使用。不但所有蔬菜能製成罈子菜,而且花樣百出。以蘿蔔爲例,就有酒浸蘿蔔、豆腐乳蘿蔔、鹽水蘿蔔、甜酸蘿蔔,達數十個品類。每一個品類風味不一,卻是佐粥、拌飯、下酒的佳品。

廣義的罈子菜並不是指某一個特定地區的某一個菜式。罈子菜泛指那些在陶瓷(也有玻璃)制的罈子裏面進行過醃製的各種菜。一般而言,罈子菜在南方教北方更加流行。比如江浙一帶的梅乾菜(黴乾菜)也可以歸於這樣的一個類別。有些地方則把有別樣的叫法,如湘西稱之爲外婆菜。但是不管怎樣說,罈子菜應該經過在罈子裏面的醃製(或者儲存)這樣一個過程。

根據罈子裏面儲存的菜的狀態,罈子菜又可以分爲兩個不同的大類。一個是乾式的罈子菜,另一個則是溼式的罈子菜。所謂乾式的罈子菜,顧名思義,罈子裏面儲存的菜的狀態是乾式的——當時裏面的溼度對於不同的菜的種類可能出現很大的不同。梅乾菜可以歸爲此類。對於另外一類,我們熟悉的泡白菜就是溼式的罈子菜。大街上出售的酸蘿蔔也是屬於此種類別。

武陵擂茶源遠流長,那麼它在現代有什麼特殊製作方法? 第2張

製作罈子菜有一個十分要注意的地方,保證罈子的邊沿小槽裏面不會出現水分全部蒸發掉的狀況。因爲邊沿小槽裏面的水起這密封的作用,可以防止裏面的菜過早的腐爛。所以經常要往小槽裏面添水以保證裏面的菜的品質。

罈子菜特點:味酸而爽口,助消化,開胃、消暑,可單獨炒食,也可配菜用。代表菜有:浸蘿蔔炒肉,浸筍子炒牛百葉,浸酸椒炒雞,酸辣尤魚卷,就離不開浸蘿蔔、浸辣椒。浸黃瓜、浸窩筍頭,先天放入第二天便可食用。

擂茶,盛行於汕尾市和揭陽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區,是舊時隆重而又經濟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 它的製作方法是:首先將茶葉放進牙鉢(一種特製的內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溼潤後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 (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着將熟花生米、芝麻、九層塔(也叫金不換)等陸續投入牙鉢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衝入即成, 故又謂之擂茶。

然後主人將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着鹹茶的碗裏,熱氣騰騰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團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 邊扯家常,或談見聞時事,主人則不時殷勤地添上鹹茶、炒米等進行勸飲,衆樂陶陶,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