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墨子的作者:墨子中的五十三篇文章是由誰寫的?

墨子的作者:墨子中的五十三篇文章是由誰寫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書十五卷、五十三篇,不僅所涉內容極爲廣泛,且編寫體例及寫作風格也不盡一致。有關《墨子》一書的作者和真僞問題,在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看法:

三項分類法,

把《墨子》全書分爲“內,外二篇”及“雜篇。”汪中這種分法從全書中另輯“雜篇”一組,完全打亂了原書的篇章次序和結構,似不可取。

五組分類法

第一組是《親士》到《三辯》,共七篇。皆後人假造的......。前三篇全無墨家口氣。後四篇乃根據墨家的餘論所作的。根據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的考證,當爲魏晉時認爲是儒家作品,新中國國學愛好者認爲,乃漢末一介儒家學者,無名氏託名墨子進諫君主如何取捨人才。

第二組:《尚賢》三篇、《尚同》三篇、《兼愛》三篇、《非攻》三篇、《節用》兩篇、《節葬》一篇、《天志》三篇、《明鬼》一篇、《非樂》一篇、《非命》三篇,共24篇。大抵墨者演墨子的學說所做的,其中也有許多後人加入的材料。《非樂》、《非儒》兩篇更可疑。墨子死後,墨家分成三派,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因三派所傳的學說不同,後人在彙編此書時,便把三派所傳之學分上、中、下三篇並列。

墨子的作者:墨子中的五十三篇文章是由誰寫的?

第三組:《經》上下、《經說》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不是墨子的書,也不是墨者記墨子學說的書。......這六篇是惠施、公孫龍時代的“別墨”作的。......

第四組:《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並5篇,乃是墨家後人把墨子一生的言行輯聚來作的,就同儒家的《論語》一般。其中有許多材料比第二組還要更爲重要。

第五組,自《備城門》以下到《雜學》共十一篇,所記都是墨家總結戰國時期守城備敵的方法。分別有“禽滑釐所受守城之法”說,“秦末所作說”、“僞作說”等。

研究墨家者,可先讀第二組合第四組,後讀第二組,其餘二組,可以不必細讀。

此種分法對《墨子》書中篇章的分組比較細緻,既顧及到作者,又考慮了各篇的內容以及它們在墨家研究中的地位,同時也保持了原書的篇章排列。分的甚好,因而被廣爲採納 。

《墨子》在六朝以後逐漸流失,因墨子中有道家之語,正統十年(1445年),張宇初奉敕,將《墨子》刻入《道藏》。現代所傳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這些篇幅是因爲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錄,才得以留傳下來。汪中將墨子書分爲內外二篇以及諸雜篇,著有《墨子表徵》一卷。現存《墨子》53篇,關於《墨子》的真僞一直是學界的大問題。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諸位學士考證《墨子》非墨子自著:“書中多稱子墨子,則門人之言,非所自著。”

《墨子》非墨子自撰一說又有分別。一種說法是,全書皆爲墨子門人乃至後人著錄纂集而成,甚至夾有僞作,根本沒有墨子自撰的成分。方授楚稱:“墨子未嘗自著書也,今所傳《墨子》書,乃墨翟弟子及其後學所記述綴輯而成者。”郭沫若說:“墨子自己並不曾著書.現存的墨子這書是漢人所纂集的,其中有些是墨家弟子的著錄,有些還不是墨家的東西。”

另一種說法是,全書既有墨子自撰的篇章。也有弟子及後人的作品。畢沅、梁啓超等持這種看法。至於今本《墨子》中哪些篇爲墨子自撰,哪些篇出自墨子弟子或後學之手,以及那些是僞訛之作等,各家說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