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孝文帝推行了很多改革,爲何北魏仍然衰落了呢?

孝文帝推行了很多改革,爲何北魏仍然衰落了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從公元386年拓跋珪立國,到公元439年拓跋燾一統北方,三代人用了五十三年的時間,剪平北方,不得不說速度十分迅速,可是就是這樣如此雄霸天下的北魏,在百年後就分裂爲東,西魏,子孫盡數淪爲傀儡。

孝文帝推行了很多改革,爲何北魏仍然衰落了呢?

這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它不再保持原有的民族特性,其遵循馬克思所言的:"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的歷史定律,它的漢化不僅論證了這條定律,同時改變了鮮卑族的民族特性。他是一個膽識過人,魄力無邊的,敢於革除傳統弊病的統治者;他是一個意志堅定,面對反對之聲,仍然將改革進行到底的統治者。他的存在名垂千古,他讓鮮卑一族迅速繁榮強盛,但爲何鮮卑族在歷史上終究是曇花一現?繁盛一時後迅速的衰敗,這究竟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還是巧合?

略施謀略,遷都洛陽

北魏,這個在亂世之中成長起來的政權。在統一中原之後,國力日益強盛,但北魏這個遊牧民族成長起來的政權在面對農耕文明的中原,就處於生產力落後,民族文化落後的情形,兩者之間產生了嚴重的衝突矛盾。未來鮮卑族是繼續保持原民族的特性還是進行改革,接受先進的民族文化?它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此刻,北魏的統治者必須做出這艱難的抉擇。

亂世之中的北魏呼籲着一個強大的君王出現,最終北魏孝文帝接受了時代的召喚,帶領着北魏民族做出未來的抉擇。其實在北魏建立之初就有漢化的趨向,但卻在極爲有限的範圍內。最終在北魏孝文帝的手中,北魏在此冉冉升起。孝文帝拓跋宏5歲就登基了了,其10歲後父親被毒逝世,因此其後由太皇太后馮太后把持。公元490年拓跋宏開始親政,開啓了大刀闊斧的漢化改革,史稱"孝文帝改革"。

改革路途上,矛盾重重,各方阻撓,爲了能夠改變最初北魏原始遊牧的社會習性,因此其決定遷都。但遷都的背後總有一堆保守反對派的阻撓,他們拒不接受現今的民族漢化,因此孝文帝揚言要南伐,然而大軍在洛陽恰逢陰雨連綿。羣臣就紛紛勸諫不要再進軍了,然而孝文帝此時就揚言:"如果不南伐,就只能遷都了,不然難道讓天下人看我們到處跑着玩的笑話嗎?"孝文帝略施計謀最終成功遷都,展現了帝王的謀略與佈局。

大刀闊斧,漢化改革

成功遷都之後,接下來孝文帝又會進行哪些改革措施呢?剛剛入駐中原的孝文帝就進行了該穿漢服的舉措,其規定禁止穿胡服,消除民族之間的服飾差異。又在公元495年進行漢語改革,責令三十歲以下的官員必須儘快在朝中講習漢語,否則就遭到罷官或者降職的處分。

其中改革最爲讓保守派難受的就是歸鄉情節,和中原民族一樣,鮮卑族也保持着落葉歸根的傳統情緒。然而孝文帝卻規定將遷往洛陽的鮮卑族籍貫改作洛陽,並且規定死後不得埋回平城,同時改鮮卑姓氏,使之符合漢文化的主流。此時反對派做出了怎樣的反擊措施?

以保守派爲首的太子在一次趁着孝文帝外巡的機會,圖謀出奔平城。孝文帝聽後連忙返回,囚禁太子,最終狠心將太子毒殺。太子的死亡讓保守派看到了孝文帝的改革決心,因此反對之聲才逐漸銷聲匿跡。而孝文帝也爲改革留有餘白,允許那些受不了暑熱的鮮卑貴族和北方各少數民族酋長,秋天在洛陽居住,春天迴歸舊部落。

同時孝文帝進行最重要的改革——提倡儒家學說,從此再思想上對儒家學說進行學習,其不僅廣設學校,傳播儒學;封孔子後人爲侯,治國上"尊儒敬孔";在社會上根據"孝悌"進行獎懲來對百姓進行引導,從而給社會的穩定添加了一份"增強劑"。

孝文帝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使得北魏政權的統治基礎得到了極大的擴展,遷都後的北魏政權使得北魏成爲了各個民族的融合劑。漢族和鮮卑族在各方面得到了極大的融合,雙方交流日益頻繁,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開發與融合,也使得北魏封建化的完成。

內政不修,統治腐敗

盛極一時的鮮卑政權又能維持多久的繁榮呢?是什麼讓他日益走向衰敗呢?其實早在北魏政權建立之初,其統治階級內部就成在着一些弊端,官員貪污腐敗嚴重。但在孝文帝統治時期,由於中央政權的重視,因此北魏官員多少有所顧忌。但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駕崩宣武帝繼位,此時各級管理開始鬆散,官場風氣日下,政治逐漸趨於腐敗。

宣武帝駕崩之後的孝明帝繼位,年僅7歲。此刻胡太后垂簾聽政,然後公元520年宗室元叉聯合宦官劉騰幽禁胡太后,隨後在公元525年胡太后誅殺了元叉再度臨政。但此刻的北魏政治早已腐朽衰敗,對各級官員的管理鬆散不堪。朝中權貴賣官鬻爵賄賂成風,各級官員大肆收刮民脂民膏。此刻北魏孝文帝時期的政治經濟繁榮局面早已蕩然無存,原本被掩蓋的矛盾也全盤暴露,階級矛盾開始日益激化,各地起義也風起雲涌。

軍事不理,北魏滅亡

孝文帝推行了很多改革,爲何北魏仍然衰落了呢? 第2張

而北魏後期面臨的各地起義起點又在哪裏呢?這個答案就藏在平城。北魏建國初期,爲加強平城的軍事部署,以此來防止柔然攻入塞內。因此設置了六個軍鎮來鎮守邊疆。由於中央的極度重視,因此在最開始六個軍鎮的各級官員都是出自鮮卑王室和王公貴族。

但隨着北魏孝文帝遷都和北魏政權的發展,六大軍鎮逐漸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戍守邊疆的士兵竟然在最後也一度讓罪犯擔任。並且腐敗的氣息逐漸充斥在軍隊裏面,各個軍官剋扣軍娘,使得基層士兵長期處於"食不飽,力不足"的局面。這讓其鄰居柔然恢復與發展,最終南侵平城,最終導致基層士兵由於"食不飽"而起兵謀反。這迅速引起了各地勢力紛紛加入到起義的步伐之中,一時間天下震驚。雖然六軍鎮的起義兵在政府和柔然的聯合鎮壓下宣佈破產,但不久之後各地再次爆發起義,此後逐步走向衰亡。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改變了鮮卑族的落後生活方式,實現了北魏的封建化政權,最終促進了北魏王朝的強盛時期。但改革之後幾十年不到的時間,改革成果全部轉化爲烏有,各地風起雲涌,造成了新一輪的分裂局面即將拉開序幕。究其繁榮與衰敗,到底還是政府對其官員的管理不善與對軍隊的鬆懈,其紀律鬆散,造成內政與軍事的政治腐敗,最終引起了各層矛盾激發,最終導致北魏政的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