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孝文帝爲了學習漢文化,對鮮卑族進行了哪些激進的改革?

孝文帝爲了學習漢文化,對鮮卑族進行了哪些激進的改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孝文帝,名爲拓跋宏,漢名元洪,是獻文帝的長子,生於公元467年,卒於499年,爲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五歲即登基,在祖母文明太后的臨朝聽政下積極進行改革,在政治上實行中央集權制。後孝文帝親身執政,繼續推進改革,加強吏治,實行三長治與均田制,隨後爲了推行漢化,遷都洛陽,替換漢服,使用漢語,鼓勵同漢族通婚,於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發展局面出現,各族矛盾也得到緩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孝文帝爲了學習漢文化,對鮮卑族進行了哪些激進的改革?

孝文帝五歲登基,年齡尚幼小,所以一切由祖母文明太后頒佈實施,所以這個時期,孝文帝對漢化還是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據《魏書》載:“馮太后頒佈漢化措施的時候,孝文帝纔剛滿10歲。”身體發育還未完善,漢化各項政策只能停留在模糊吸收階段,不能完全理解。後孝文帝登基親身處理朝政,但是這時期馮太后仍然一手把持朝政,並對孝文帝嚴格監視及壓制,孝文帝不敢反抗,只能是作單純的順從。

孝文帝隨着年齡的增加,智力慢慢發育成熟,對待漢化上能夠進行理性思考。受太后的影響,從小就喜愛漢族中原文化,並且接受了良好的漢文化教育,加上求知慾強烈,對漢文化作品經常手不離卷,促進了孝文帝對漢文化的認同。

由於孝文帝早期尚處於幼小感性階段,執政能力薄弱,又受馮太后的監管和壓制,因此,在對待漢化問題上,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漢文化,大展拳腳。待馮太后死後,孝文帝各方面也成熟起來,親自執政,加上理想遠大,企圖建設一個繁榮強盛的國家。於是,孝文帝改革內政,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推行漢化,以改變鮮卑族落後狀態。由於他執着堅定的信念,所以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全所未有的成功。

孝文帝爲了學習漢文化,對鮮卑族進行了哪些激進的改革? 第2張

孝文帝理想遠大,遷都洛陽是想繼續推行漢化改革,將國家打造出一個繁榮強盛的王朝。洛陽作爲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孝文帝想全面效仿中原文化習俗,但是,遷都並未給北魏王朝帶來多少政治利益,不但沒有使國家昌盛,反而使得原來鮮卑族彪悍的民風轉變爲淳樸民風,消弱了民族凝聚力,加速了內部分裂。在孝文帝遷都之前,就有許多朝臣及貴族反對,接着又發生了內部叛亂,加之,中央集權控制力在北緯廣袤的土地上參差不齊,因此,分裂是必然的。

孝文帝爲了學習漢化文明,對鮮卑族進行激進的改革。爲了追求儒雅,對鮮卑族的文字、服飾進行璀璨,《魏書》裏有論述:“民族根底莫若語言,語言消失,則是不自愛其語言也。”民族融合是一個長期過程,孝文帝改革短期內取得了成效,但是從長遠來看,通過語言、服裝的改變就以爲民族同化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而且踐踏了本民族的尊嚴,是一種對民族文化既不信任的表現,自然受到本民族的強烈抵制,“魏主欲變其舊風,國人多不悅”。

孝文帝爲了學習漢文化,對鮮卑族進行了哪些激進的改革? 第3張

孝文帝漢化改革是出於改變鮮卑族落後狀態而頒佈的激進措施,與其接受良好的中原文化教育時是分不開的,但是沒有尊重本民族文化特徵而強行易風易俗,失去了民心,失敗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