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的品級制度是什麼樣?王公貴族是什麼權利?

唐朝的品級制度是什麼樣?王公貴族是什麼權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唐朝的品級制度是什麼樣?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唐朝的制度,與後來的宋元明清都不同,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王公貴族的特權都不大,他們也是按照做官的級別享受待遇,王子皇孫的收入,未必就比功臣勳貴高,像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那樣的國公,爵位跟嗣王、郡王平級,嗣王郡王的兒子見了秦瓊那樣的功臣勳貴,也是要行禮如儀的。

唐朝可不像清朝,有個爵位就可以把尾巴翹到天上去,就是一年見不到公主幾回的“額附”,也是超品(大於正一品)。不但額附是超品,就連公侯伯也都超品,韋小寶一開始受封子爵,那是正一品,和珅世襲的輕車都尉,也是正三品。

和珅因爲是滿人,而且老爹有軍功,所以和珅紀曉嵐根本就跟他沒法比——清朝漢人極少受封爵位,苦熬苦幹一輩子,也不如和珅那樣有一個好爹。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說說唐朝王公大臣品級制度及其食邑俸祿。比較之下我們就會發現,與其他朝代相比,唐朝的龍子龍孫待遇可能最低,只會吃不會幹的帝三代、官二代,雖然不至於捱餓,但是想跟真正有能耐的人比闊氣,他們還真比不了。

皇室不暴富,功臣不差錢,百姓衣食無憂,我們甚至可以說唐朝是貧富差距最小的朝代,也是官員數量最少的朝代。

一、唐朝的品級制度:皇親國戚未必就比功臣高

唐朝的品級制度是什麼樣?王公貴族是什麼權利?

唐朝的品級,最高正一品,最低從九品,但是這與“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魏晉九品中正制有本質的區別,九品中正制是拼爹拼祖宗,而唐朝的九品職散勳爵制度,拼的是自己,能力和戰功、貢獻,是三條主要考覈標準。

《舊唐書·職官志》記載,當朝一品的職事官有六個,分別是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爵正一品,散官和勳位沒有正一品的。皇帝一下最大的就是王,王是正一品,也就是說,在唐朝不存在超品官,也就是一品就到頭了。唐朝還有一個說不上是職事官還是武散官抑或是勳位的特殊稱號,那就是正一品的“天策上將”,此稱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李世民一人曾獲此殊榮。

除了天策上將,李世民還“消滅”了另一個官職——“尚書令”,自從李世民當過尚書令之後,唐朝尚書省就改成了兩人負責制,也就是左右尚書僕射都享受宰相待遇。

從第一品的職事官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每個職位不僅限一人),開府儀同三司屬於從一品文散官,驃騎大將軍屬於從一品武散官(程咬金曾獲此追封),嗣王、郡王、國公屬於從一品爵。

文散官特進、武散官輔國大將軍、開國郡公(爵)、上柱國(勳)都是正第二品,唐朝沒有正第二品的職事官,這都拜李世民所賜:“《武德令》有尚書令,龍朔(唐高宗李治年號,李世民時期是有此官無此人,李治直接取消了尚書令一職)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無職事官。”“以太宗嘗爲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僕射爲尚書省長官,與侍中(門下省長官,又名納言)、中書令號爲宰相。”

唐朝實際掌權的最高級職事官(太師、太傅、太保等雖是職事官,但卻不管什麼事,以至於有人誤以爲其爲散官、加官)是從第二品的尚書左右僕射。往下三品職事官就一抓一大把了: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秦瓊曾任左武衛大將軍)、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將軍、左右千牛衛大將軍(比如《神探狄仁傑》裏的那個李元芳)、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左右散騎常侍統統都是正三品。有人說唐朝三品官就是宰相級別,那顯然是不太瞭解唐朝官制。

三品以下的官員就不說了,因爲那些官職太多了,咱們還是重點說一下親王嗣王郡王國公及侯伯子男的級別。

二、唐朝爵位逐級遞減承襲,鐵桿莊稼根本就不存在

唐朝的王爵,不是鐵帽子,即使是嫡長子,也只能逐級遞減承襲,所以鐵桿莊稼根本就不存在:皇帝的兄弟和兒子,是親王,但是他們有繼承權的那個兒子,就變成了嗣王,不是嫡長子的,只能封郡公,比秦瓊程咬金那樣的國公要低一級。

唐朝的品級制度是什麼樣?王公貴族是什麼權利? 第2張

即使是唐高祖李淵,他的絕大多數孫子,也只能獲封郡公,除非他們在疆場上殺敵建功或者特別受賞識,但是他們的爵位也有一個上限,那就是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爲嗣王,諸子爲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

親王承襲爵位的嫡長孫,比他的叔叔們高一點,可以受封國公。

至於皇家之女金枝玉葉,最高的大長公主(皇帝的姑姑)是正一品,皇帝的姐妹和女兒,都叫公主,享受一品待遇(視一品),以下的就是郡主(太子之女從一品)、縣主(親王之女從二品)都不比國公級別高。

大家以爲唐玄宗李隆基封自己的三個大姨子爲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就是超常待遇了,其實任何一個一品官員和國公的母親妻子都享受這個待遇:“文武官一品、國公之母妻爲國夫人。”

說完他們的品級,咱們再來看看待遇,唐朝規定:爵位分九等,第一等是正一品親王,食邑萬戶;第二等是從一品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第三等是從一品國公,食邑三千戶;第四等是正二品的開國郡公,食邑兩千戶;第五等是從二品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第六等是從三品開國縣侯,食邑一千戶;第七等是正四品上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第八等是正五品上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玄武門之變前,侯君集就是全椒縣子。

第九等是從五品上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前兩個男爵都不是,只能算是白丁。

但是規定是規定,真正執行起來很難,因爲唐朝不像宋朝,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搶奪百姓土地分給功臣的習慣,所以親王公主的待遇要大大縮水,能拿到一千戶食邑就算不錯了,這裏有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叫“食實封”。

據《唐會要·諸王》記載:“親王食封八百戶,有至一千戶。公主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有至六百戶。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於常制。垂拱中,太平至一千二百戶。”

一生不太平的太平公主,食實封達到一千二百戶、三千戶,就已經被有人要把眼睛瞪出血來了,太平公主最後也落了個身敗名裂。

唐朝的品級制度是什麼樣?王公貴族是什麼權利? 第3張

後來唐朝逐漸富裕了起來,皇帝也開始大手大腳,但是沒有一個親王的食邑真正達到一萬戶的,食邑紀錄的保持者,是相王李旦(李治武則天之子,唐中宗李顯之弟,唐玄宗李隆基之父,本人也當過皇帝,就是唐睿宗)的七千戶;排名第二的是李隆基的大哥寧王李憲(李成器,固辭太子之位給李隆基),五千五百戶;並列第三的是岐王李範(李隆範,追諡惠文太子)薛王李業(李隆業,追諡惠宣太子)各五千戶。

三、功臣的收入有多少?親王公主跟他們比不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原來在唐朝,並不全是看血緣關係的,親王郡王公主縣主,待遇還真未必比得上功臣勳貴,因爲功臣勳貴享受的待遇,他們還真享受不到,那就是職分田、永業田。

在唐朝,即使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努力耕種,發家致富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爲朝廷給他們的土地實在是太多了:“丁男、中男給一頃,篤疾、廢疾給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若爲戶者加二十畝。所授之田,十分之二爲世業,八爲口分。世業之田,身死則承戶者便授之;口分,則收入官,更以給人。”

如果一家有三個男丁,就會有頃土地,就是殘疾人和獨居弱女子,也有三四十畝土地,就是自己不種而租出去,也可以吃穿不愁了。

咱們還是拿秦瓊來舉例:秦瓊受封上柱國的時候,拿到了三十頃永業田,受封翼國公,又得到了三十五頃永業田,這也是不上稅而且可以世代相傳的。

按照《舊唐書·食貨志》的記載,“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五尺爲步,步二百四十爲畝,畝百爲頃。”

唐朝一尺摺合現在三十公分,換算下來,一畝土地五百四十平方米。也就是說,秦瓊這六十五頃土地,摺合今天的三百五十一萬平方米。這些土地在唐朝是六千五百畝,每畝租出去只收兩鬥糧食(當時官方確定的地租),秦瓊也有一萬三千鬥糧食進賬,這還不算他當左武衛大將軍的薪俸,更不算唐高祖李淵給他“積賜金帛以千萬計”。

唐朝的品級制度是什麼樣?王公貴族是什麼權利? 第4張

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敢拿金銀收買沒有爵位和勳位的尉遲敬德,是因爲尉遲敬德比較窮,而上柱國翼國公秦瓊太有錢,他們收買不起。淮安王李神通跟張婕妤的老爹(也算李淵的老丈人之一),爲了幾十頃土地打了起來,官司一直打到李淵那裏,李世民還因此捱了一頓臭罵(高祖大怒,攘袂責太宗曰:“我詔敕不行,爾之教命,州縣即受”)。由此可見在唐朝,土地是多麼重要。

幾十頃土地在功臣秦瓊眼裏不值幾個錢,但是皇親國戚爲此卻能打起來,由此可見功臣的日子過得遠比皇親國戚富裕。

唐朝之所以重功臣而薄皇室,是因爲在開國幾位帝王眼中,雖然繼承了隋朝大批金銀布帛糧秣,但是好鋼還要使在刀刃上,在歷朝歷代中,唐朝精兵簡政做得最徹底,據《新唐書·卷四十六》記載:“太宗省內外官,定製爲七百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材,足矣。’”

整個大唐帝國拿朝廷俸祿的官員居然只有七百三十個,唐太宗李世民還沾沾自喜地認爲這些官帽已經足夠天下英才分配了——七百三十頂官帽,可能還不夠清朝一個總督巡撫部下戴的。

這樣看來,唐朝不但是貧富差距最小的朝代,也是官員數量最少的朝代,秦漢盛唐,唐朝之所以強盛到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是不是跟這兩點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