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爲何沒有在土木堡之變後遷都?會有什麼結果

明朝爲何沒有在土木堡之變後遷都?會有什麼結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明朝爲何沒有在土木堡之變後遷都,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土木堡之變又稱土木堡之禍,是發生在明朝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當時的明英宗朱祁鎮親率大軍征伐瓦刺,土木堡位於居庸關到大同一線的長城內側,是長城防禦體系的一部分,這場戰爭,明朝兵敗,率兵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被俘,20萬明朝精銳大軍及數十位文臣武將都損失殆盡,土木堡兵事慘敗之後,消息傳到國內,引起一陣恐慌,明朝內部出現二個聲音,一是帝都南遷,回到陪都金陵;二是繼續組織軍隊抵抗、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送明英宗回京,率領大兵逼近了北京城,一路勢不可擋,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遷都城,當時的兵部侍郎于謙極力反對遷都,要求堅守京師,公元1449年十月初,也先、脫脫不花等經大同,奪下紫荊關兵分兩路進攻明朝都城。其結果,在京師保衛戰中,明軍擊退瓦剌,瓦剌無奈之下,退走大漠。對於明朝來說,之所以能在土木堡之變後獲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

明朝爲何沒有在土木堡之變後遷都?會有什麼結果

第一、整體實力上來看,明朝要強於瓦刺,雖然土木堡之變導致明朝損失了20萬精銳之師,但是,此時的明朝還是處於鼎盛時期,只要經過休整,穩住陣腳,必然可以發揮出大國的國力。

第二、明朝在明英宗之前,明宣宗朱瞻基這位皇帝在位時,具有一批能人異士,如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張輔,于謙、周忱等等。雖然明宣宗朱瞻基與其父親的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1年,但這一段時間缺創造了史稱“仁宣之治”的盛世。

就是因爲有“仁宣之治”打下的堅實基礎,促使明朝可以在土木堡之變後戰勝瓦剌。另一方面來講,在土木堡之變後,皇帝被俘虜,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時的朱祁鈺九月六日即帝位,遙尊明英宗爲太上皇,成功的穩住了明朝內外的陣腳,這樣一來,也先想用明英宗來要挾明朝的計劃就不可能成功。

明朝爲何沒有在土木堡之變後遷都?會有什麼結果 第2張

第三、明朝之所以能夠在土木堡之變後,面對瓦刺的進攻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于謙等諸位不肯南遷的大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堡之變後,大明京師可謂人心惶惶。在此背景下,于謙等諸位大臣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並且于謙還升任兵部尚書,總攬一切事物。

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後,穩定了不少陣腳,加上于謙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率領各路勤王保駕之師,在北京九門外列陣進行防禦,抵禦瓦剌大軍,面對于謙等人的防守,加上明朝本身的國力,瓦剌被迫釋放明英宗朱祁鎮。

隨後就是和議,之後的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總的來說,于謙等人組織的京師保衛戰,取得了勝利,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明朝京師的野心,促使明王朝轉危爲安,這也是明朝沒有南遷最終的結果。

假如明朝南遷,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

第一、人心不穩,明朝深陷內亂之中

明朝爲何沒有在土木堡之變後遷都?會有什麼結果 第3張

明朝自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開始,一直奉行“天子守國門”,如果南遷,必然會讓臣民以及一些心懷禍心之人以爲明朝大勢已去,蠱惑百姓造反。

衆所周知,明朝一共是有二套班底,北京和南京各一套,雖然南京的沒有太多的實權,但是如果南遷必然會引起爭鬥,二套一模一樣的班底,不見面的時候還好,如果在一起,則必然引起不必要的爭鬥。

第二、丟失半壁江山

南遷之後,明朝的重心自然會放在南方,北方就會變得相對不夠重視,加上不戰而逃,北方防禦部隊必然會受到打擊,軍心渙散,如果北方異族趁機入侵就會丟失大片領土,參照西晉和北宋,一樣是南遷,北方將會徹底淪喪。

總而言之,明朝沒有南遷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假如南遷,那必然不會比沒有南遷更好,不管從哪方面來講,其實南遷都沒有必要,畢竟雖然經過了土木堡之敗,但明朝還完全有實力擊退入侵者,因爲當時的情況已經是最壞的時候了,如果南遷了,一切都是未知數,可能會好,但更多的可能是丟失北方,嚴重一點可能還會就此覆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