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監察制度是什麼樣的?爲何會有官員知法犯法?

明朝監察制度是什麼樣的?爲何會有官員知法犯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明朝監察的故事。

提起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我們不得不提到明朝。因爲在明朝時期,無論是中央對於地方,還是帝王對於官員和百姓的監察力度皆達到了頂峯。

所以說,如果要考究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那麼明朝絕對是不得不提的一個節點。讓我們走進明朝,來探索明朝的監察制度以及嚴苛制度給明朝帶來的諸多影響。

一,明朝先進的監察制度構想

1,中央監察機構——督察院

明朝監察制度是什麼樣的?爲何會有官員知法犯法?

明朝開國皇帝在中央設立的督察院可是相當於我們如今最高檢察院的存在,在那裏的官員甚至可以將自己道聽途說的傳聞利用職能去證實。

其實,都察院的組成人員並不複雜,但是,其中的最高長官督察御史是我們不得不提的存在。帝王賦予他極高的權力和地位,甚至可以跟老牌權臣六部尚書比肩。既然得了好處,自然不能沒有作爲。督察御史是相當於皇帝耳目的存在,他們蒐羅貪官污吏的證據,將作惡的人繩之以法,還大明澄清政治。

當然,在中央有督察察院,地方上也有相應的部門來處理相關事物。明朝十二道中的檢察御史署,是明朝地方上行使檢察權力的主力軍。

在我們眼中,捕風捉影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事,但是明朝的都察院以及地方各級都察院,很多時候都是從捕風捉影入手,不斷收羅證據,爲民除害。

2,地方監察——巡撫、督撫

檢察制度在中央進行的如火如荼,在地方上自然也不能懈怠。

明朝監察制度是什麼樣的?爲何會有官員知法犯法? 第2張

在明朝地方的巡按御史可是很威風的存在,比如一位明朝的巡按御史,只要有充分的證據,他可以向中央彈劾自己所遇到的不法官員,甚至他可以自主處理六品及以下的小官吏,這足以見得帝王對他的信任。除此之外,倘若遇到有大才的文人,他可以向帝王舉薦,遇到災荒年代,他就是帝王賑災的眼,遇到冤假錯案,他就是帝王親授的判官。

但是,由於巡按御史的權力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三司會審的多人辯論會成了補救的方法,但是因爲人多主意多,所以難免分歧多。由此延伸出巡撫以及總督制度,這些官署不斷爲地方檢察之路添磚加瓦。

明朝的檢察制度,並沒有止步於中央,它不斷地拓展,越來越條理有序,越來越完善有矩。

3,皇帝暗衛——廠衛

提起明朝的檢察機構,東廠等宦官以及錦衣衛等衙署是我們不得不提的存在。

其實,同樣作爲皇帝的暗衛,宦官和錦衣衛是對立而又統一的存在。因爲帝王不允許自己的耳目一家獨大,沒有制衡的強大,會使得帝王夜不安枕。所以,宦官和錦衣衛是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存在的,哪怕沒有矛盾也會被製作出合適的矛盾。但是,宦官和錦衣衛統一隻接受皇帝命令,不受任何官員的約束。這一政策有利也有弊,正是因爲沒有相關的約束機構,只是任憑帝王的主觀意願來決定他們的任務得失,爲明朝埋下了極深的隱患。

在明朝宦官和錦衣衛從來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但是,哪怕一開始帝王的初衷是好的,他希望這一政策可以安保大明千秋萬代,卻不曾想這是大明大廈傾覆之源。

二,明朝監察制度在明朝的地位

1,行使權力不受制約,只對皇帝負責

明朝監察制度是什麼樣的?爲何會有官員知法犯法? 第3張

在封建朝代,任免官職從來都是吏部的事,但是,到了明朝的監察機構,任免官職是帝王纔有的權力。

無論是中央的最高監察機構還是地方上的各級監察機構,官職的任免都離不開帝王的決策。而深受帝王信任的監察官員自然不受其他機構的約束,他們只是唯帝王的命令是從。

也就是說,倘若在明朝,一位在監察機構的官員執行任務的時候,哪怕對方官職高於自己,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和話語權。

正是因爲明朝監察機構如此鮮明的獨立性,才使得他們擁有超越官職的權力,在執法過程中有着絕對的優勢。

2,全方位、全官職監察

明朝的監察制度可不是說說而已的空頭支票,而是實打實的貫徹到底。

在中央,依據職能的偏重性分成了兩個監察系統,爲了防止一家獨大的局面,兩家監察系統既是相互監督的競爭對手,又是必要時相輔相成的好搭檔。

而地方上的監察系統也在不斷完善,緊密合作,因爲消息的共享,逐漸織成了一張嚴密的監察巨網。

與此同時,監察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張,從影響重大的軍事政治到無關痛癢的文化思想,皆被全面地囊括其中。

但是,明朝時期的監察雖然力度很大,卻在不知不覺中變了味道。畢竟,之前監察機構是監督帝王的枷鎖,明朝的監察機構是帝王處事的耳目。

所以說,明朝全方位,全官職的監察使得帝王能夠更好的掌握朝廷的動向,卻不知不覺中陷入皇帝一言堂的漩渦,爲未來埋下了隱患。

明朝監察制度是什麼樣的?爲何會有官員知法犯法? 第4張

3,品級低而功能大,無人敢惹

因爲明朝監察官員手中握有獨特的權柄,所以哪怕他們官位不高,卻依舊在明朝的官場吃得開。

對於明朝監察機構的官員,高官厚祿不再是他們的追求,他們也明白自己與那樣的官場生活無緣,有些人會安於現狀,用手中的權力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些人會不甘心,既然得不到更高的官職,他們會追求更多的財富,所以利用職能的便利,勒索官員,壓榨百姓,使得源源不斷的不義之財流入自己的口袋。

監察官員雖然品級低,卻有着極高的功能,他們在明朝可是無人敢惹的存在。但是,這也是他們容易釀就苦果的原因之一。

三,爲什麼監察機關如此嚴密,明朝仍然混亂?

1,監察官員滋生腐敗,與監察目的背道相馳

明朝政府給了監察官員絕對的權力,卻沒有給予他們不忘本的錢財。這使得極爲容易被錢財誘惑,從而走向貪污的不歸路。

其實,因爲明朝剛剛建立之時,政治清明,官員有理想,哪怕監察官員手頭沒錢,經濟窘迫也不覺得困難。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官場的普遍黑暗,監察官員也動了不該動的心思,他們藉着職位的便利,到處斂財,甚至有了都撫蒞任,例賂權要,名謝禮;有所奏請,,佐以苞苴,名候禮的受賄投名狀。

不僅如此,由於監察官員掌握着地方官吏的前途,他們的巡查出行在地方官員的安排下,愈發奢靡,每日耗費的雪花銀以百兩爲計。爲什麼地方官吏如此謹慎的伺候監察祖宗呢?原來監察官員手中握有他們能否升遷的關鍵一票。

臭名遠揚的明朝督察御史胡明善,他所做的壞事數不勝數。比如,迫使已經嫁人的女子爲妾,隨便給平民安下罪名等等。他在百姓中仿若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一般。

明朝監察制度是什麼樣的?爲何會有官員知法犯法? 第5張

所以,在明朝由於朝廷對於監察官員的待遇不夠,以及監察官員自身的貪婪,使得監察過程中進行的工作與設立監察職能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成大事者,一定不能給未來留下如此明顯的隱患。

2,監察官員結黨營私、拉幫結派

倘若覺得監察官員只是行使監察職能的副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明朝的監察官員,可是能夠在朝堂呼風喚雨的存在。

雖然,一開始監察官員走入核心政壇只是作爲帝王的耳目,但是隨着帝王逐漸被首輔大臣架空,他們成了首輔大臣的依附者。甚至,每一任首輔大臣的掌權和沒落都少不了監察官員的手筆。由於當時的禮部侍郎王瓚得罪了朝廷當中風頭正盛的首輔大臣楊廷和,這就鑄就了御史言官討伐的戰場,因爲他們的再三上書彈劾,最終,王瓚被帝王一貶再貶。

後來,隨着監察體系的成熟,監察官員不再滿足於依附首輔大臣,他們開始抱團牟利,甚至向當時的首輔大臣挑戰,比如李廷機,哪怕貴爲首輔大臣,在御史言官的攻擊下,最後不得不黯然退場。

明朝的監察官員通過結黨營私和拉幫結派,使得明朝的政治宛如一灘渾水,成爲了一舉覆滅明朝的幕後推手,而這一切的根源,無非是因爲利益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