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罪己詔》是怎麼來的?哪些皇帝下過《罪己詔》?

歷史上《罪己詔》是怎麼來的?哪些皇帝下過《罪己詔》?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的典籍裏能夠找到的“罪己詔”模本,是《尚書》中的《湯誥》和《秦誓》。文字比較詳細並且能夠作爲模本的,是《呂氏春秋》裏出現的這句後代“罪己詔”常用的格式語言:“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講的是商湯罪己的故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所以,“罪己詔”的起源,古人認爲是從“禹、湯罪己”開始的。據古籍記載:大禹登上帝位後,有一次,無意中看見了犯罪的人,就傷心地哭了起來,左右問其故,禹曰:堯舜之時,民皆用堯舜之心爲心,而予爲君,百姓各以其心爲心,是以痛之。

歷史上《罪己詔》是怎麼來的?哪些皇帝下過《罪己詔》?

禹見民心渙散,深感內疚,認爲自己沒有當好這個帝王,於是自省自責,主動承擔失查和保護的責任。商滅夏後,湯也佈告天下,安撫民心,此佈告史稱《湯誥》。在“湯誥”中,湯檢討了他自己的過錯。禹、湯“罪己”,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後來經附會神化,遂成爲後世皇帝效法的“罪己詔”。

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亂之後,他擔心“家國多難不堪忍,又陷困境多煩惱”(《詩經·周頌·小毖》),就反思了禍亂產生的原因並做詩自誡:“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大意是:沒人把我來牽扯,禍害拖累自己找)。

《尚書·秦誓》記述了秦穆公也曾在勞師遠征慘遭敗績、付出數萬將士的性命後,做了“罪己詔”,結語曰:“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提出了一國之君與國家安危的關係:國家有危險,是因爲我一人之過;國家安寧,也是因爲我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地頒佈“罪己詔”的人是漢文帝。公元前一七九年,有人建議漢文帝要早立太子,漢文帝不同意,就頒“詔”說:“朕既不德……”意思是說,如果我現在立太子,就是更加加重了我的不道德。同年冬天,漢文帝又下了一個“罪己詔”。

歷史上《罪己詔》是怎麼來的?哪些皇帝下過《罪己詔》? 第2張

古代帝王“罪己詔”的資料,除《二十五史》的帝王本紀之外,還有《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續資治通鑑長編補遺》、《續資治通鑑》,以及宋代的《冊府元龜》,明實錄,清實錄,清朝的東華錄和歷代的記事本等等。

有位叫蕭瀚的學者,在唐太宗全集中就找到了二十八份唐太宗的“罪己詔”;在“二十五史”中找到下過罪己詔的周成王下了二百六十份“罪己詔”,另外還有四份,一份是漢武帝著名的“輪臺詔”,兩份是崇禎皇帝的“罪己詔"。

如果包括袁世凱在內的話,在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八十九位皇帝下過罪己詔。最早的一份是漢文帝在公元前一七九年下的,最後一份是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下的,整個時間跨度爲兩千零八十五年。如果以“二十五史”爲限的話,那麼最後一份“罪己詔”頒佈的時間應爲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時間跨度是兩千零七十四年,平均八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詔。

各朝下“罪己詔”的皇帝數量分別是:若包括呂后的話,兩漢有十五位下過“罪己詔”;接下來三國有一位,就是魏文帝;再有吳國兩位、兩晉七位、南朝十四位、北朝一位、隋朝一位、唐朝八位、五代六位、宋代七位、遼代一位、金代一位、元朝四位、明朝十一位、清朝八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