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罪己詔》?《罪己詔》通常在哪三種情況下出現?

什麼是《罪己詔》?《罪己詔》通常在哪三種情況下出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二是天災造成災難,三是政權危難之時。用意都是自責,只是情節輕重有別。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罪己詔》?《罪己詔》通常在哪三種情況下出現?

詳解

“罪己詔”中的“詔”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告也,從言從召。東漢的鴻儒鄭玄爲“詔”作注,謂之:“詔,告也”。告,告訴,對人說。這個人有上,也有下。

《管子》一書中記載:齊桓公一次探望臥病的管仲時,徵求管仲對日後政事的良謀:“仲父亦將何以詔寡人。”“仲父”(管仲)是臣,“寡人”(齊桓公)是君,意思是要臣“詔”(告訴)君。齊桓公並沒有以“君”爲是,而是把“詔”字放在上下君臣平等的位置。

但是,自秦始皇宣告“命爲‘制’,令爲‘詔’”之後,“詔”的語權就變成皇帝的專利了。“罪己”,就是帝王責怪、自省自己的“口諭”,與“詔”字並用,就成了詔告天下的一種文書。

試舉幾例:

一、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詔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羣司勉修職事,極言無諱。”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覽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頒示百官,詔曰:“羣僚所言,皆朕之過。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輕用人力,繕修宮宇,出入無節,喜怒過差……永覽前戒,悚然兢懼。”

二、漢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三月,京師大飢,民相食。壬辰,公卿詣闕謝。詔曰:“朕以幼衝,奉承洪業,不能宣流風化,而感逆陰陽,至令百姓饑荒,更相啖食。永懷悼嘆,若附淵水。咎在朕助不逮。”

三、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唐憲宗輕信了廟堂官員御史關於淮浙水旱災的不實彙報,對地方官的真實報災表示懷疑。此事一經宰相李絳指出,他當即認錯:“國以人爲本,聞有災當亟救之,豈可尚復疑之邪!朕適者不思,失言耳。”

四、宋理宗於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春正月庚辰下“罪己詔”曰:“朕德不類,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羣生

什麼是《罪己詔》?《罪己詔》通常在哪三種情況下出現? 第2張

下過罪己詔的之和,變異頻仍,咎證彰灼,夙夜祗懼,不遑寧康。乃正月辛未,有流星見於營室,太史佔厥名曰彗,災孰大焉。天道不遠,譴告匪虛,萬姓有過,在予一人。

今朕痛自刻責,豈聲利未遠而讒諛乘間歟?舉措未公而賢否雜進歟?賞罰失當而真僞無別歟?抑牧守非良而獄犴多興歟?封人弛備而暴客肆志歟?道殣相望而流離無歸歟?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謫見上帝,象甚著明。爰避正殿,減常膳,以示側身修行之意。”

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臺……乃者貳師敗(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大宛慘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令百姓養馬即可免除徭役),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六、王恭廠大爆炸:是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啓六年五月初六)端午節次日上午9時,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這次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米,面積達到2.25平方公里。共造成約萬餘人傷亡。

事件發生後,爆炸範圍附近的傷者和屍首皆發生衣服被捲去而致全身赤裸、一絲不掛的怪況,更給此災變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逼得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不得不下了一份《罪已詔》,認爲自己的行爲觸怒了上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