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戊戌六君子被捕後,康廣仁爲何在獄中大哭?

戊戌六君子被捕後,康廣仁爲何在獄中大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甲午戰後,清朝簽訂《馬關條約》向日本割地賠款,讓西方列強看得着實眼紅,對中國的領土也越來越索求無度。爲了擺脫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當時清朝的光緒皇帝試圖效仿日本,實行變法維新。因爲1898年爲戊戌年,所以又稱爲“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的過程以及最終失敗的原因,我們在此不再詳述。而變法失敗後,光緒一系的人馬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報復。 光緒本人被慈禧囚於瀛臺;康有爲、梁啓超師徒被迫逃亡海外;譚嗣同等六人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場口,史稱“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被捕後,康廣仁爲何在獄中大哭?

據史料記載,戊戌六君子臨刑前,都是慷慨激昂、視死如歸, 彰顯了變法先驅的精神和氣度。

尤其是爲首的譚嗣同,作爲湖北巡撫的兒子,他本來也可以和梁啓超那樣出逃保命。但爲了中國變法自強的大業,譚嗣同選擇留了下來,試圖用自己的鮮血來喚醒麻木的國人。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在《南社詩話》中記載,戊戌六君子入獄時,看守他們的獄卒劉一鳴,描述了六人在獄中時的情狀。其中譚嗣同“意氣自如,終日繞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後世流傳下來的譚嗣同詩歌,大約就是這個時候所作。

不過這六人中,卻不是每個人都像譚嗣同這樣鎮定。其中一人在獄中“以頭撞壁,痛哭失聲”,大喊冤枉,他就是康有爲的胞弟康廣仁。

戊戌六君子被捕後,康廣仁爲何在獄中大哭? 第2張

這被逮捕入獄的六人中,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是光緒新提拔上來的軍機章京,是參與戊戌變法的主力軍,自然逃不開干係;楊深秀則是在慈禧發動政變後,“抗疏請太后歸政”,自己撞到了槍口上,因此也被抓捕。

但康廣仁,他一沒有直接參與變法,二沒有上疏陳詞,本來整件事情都和他無關。 就連康有爲逃亡之後,康廣仁也覺得自己沒有參與其中,沒有想着逃跑,結果卻不明不白當上了替罪羊。

所以在《南社詩話》那個獄卒描述的故事中,康廣仁在獄中大哭,說道:“哥子的事,要兄弟來承當!”

可見康廣仁自己也知道,自己被捕入獄,只是因爲哥哥逃跑後慈禧遷怒於己,代兄受過而已。

戊戌六君子被捕後,康廣仁爲何在獄中大哭? 第3張

當然,上面的記述,與我們以前所讀的歷史有所出入,孰真孰假不好判斷。

一方面,我們所讀到的康廣仁生平事蹟,多是戊戌六君子被處決後,他的哥哥康有爲所記述的,不排除康有爲落筆時有爲死者諱、爲親者諱的嫌疑。 另一方面,上面《南社詩話》中的記載,也主要是當年汪精衛入獄時,與獄卒聊天所聽到的故事,其真實性有待驗證。

但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戊戌六君子爲變法而流血犧牲,是不爭的事實。康廣仁在獄中表現如何,並不影響歷史對他的評價(鄧穎超語,“康廣仁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

我們讀史之人,需明白這些爲變革而犧牲的人,並非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他們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對死亡感到恐懼。因此對於歷史人物,我們無需對其過分神化。對歷史真相秉筆直書、直言不諱,或許更能體現這些犧牲的真實和可貴,也更加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