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林旭:清朝維新變法時期重要人物,爲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旭:清朝維新變法時期重要人物,爲戊戌六君子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旭(1875年—1898年9月28日),字暾谷,號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維新派人士,爲“戊戌六君子”之一。遺著有《晚翠軒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林旭:清朝維新變法時期重要人物,爲戊戌六君子之一

生平

自幼入私塾學律賦,博學強記,聰慧好學。年長曾隨岳父沈瑜慶遊武昌,結識贊同維新變法

人士陳寶箴、陳三立父子。1893年回鄉參加福建恩科鄉試,中第一名舉人。1894年到北京參加恩科會試,不中。次年再次赴京參加乙未科會試,又不中,乃入贄於內閣中書。

時值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基於國家與民族的嚴重危機,開始投身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維新變法運動。5月2日,與同試舉人“發憤上書,請拒和議”,反對割讓遼東和臺灣。1897年入張元濟等在北京創辦的“通藝學堂”學習,增長了西學才幹。

1898年1月31日,發起並動員寓京的福建籍維新人士,成立閩學會,與粵、蜀、浙、陝等學會互通聲息,傳播西學。不久,康有爲在京組織保國會,他爲該會“始倡董事,提倡最力”。6月11日,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朝廷命四品以上各官薦舉人才。翰林學士王錫藩以“才識明敏,能詳究古今,以求致用,於西國政治之學,討論最精,尤熟於交涉、商務,英年卓犖,其才具實屬超羣”,將他推薦給光緒帝。

9月5日,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四人被授予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預新政事宜。在9月5日到14日10天裏,上書言事最多,不少變法上諭出自他的手筆。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再次“訓政”,他與譚嗣同等皆被捕入獄。9月28日,被殺害於宣武門外菜市口。時年23歲。

家室

林旭夫人沈鵲應(1877-1900),字孟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重臣沈葆楨之孫女,沈瑜慶之長女。自幼師從著名詩人陳衍,天資聰穎,現存《崦樓遺稿》(附《晚翠軒詩集》後),存詩29首,詞35首。

從1894年至1898年間,林旭、沈鵲應夫婦師從陳書,言詩論詞,從事詩詞創作。據林紓《劍腥錄》記載,林旭並不擔心自己的生死,只是掛念“嬌妻尚在江表,莫得一面,英烈之性,必從吾死,不期酸淚如綆”。

林旭死後,沈鵲應曾寫過一副輓聯,表達心志:“伊何人?我何人?全憑六禮結成,惹得今朝煩惱;生不見,死不見,但願三生有幸,再結來世姻緣。”據說,她曾經以仰藥、絕粒等方式殉夫,最後還是因哀毀過度,於1900年4月香消玉殞,年僅24歲,無子女。

林旭:清朝維新變法時期重要人物,爲戊戌六君子之一 第2張

夫妻二人安葬一處,墓聯雲:“千秋晚翠孤忠草,一卷崦樓絕命詞。”

沈鵲應詩選:

《浪淘沙》

報國志難酬,碧血誰收,篋中遺稿自千秋。腸斷招魂魂不返,雲暗江頭。

鏽佛舊妝樓,我已君休,萬千悔恨更何尤?拼得眼中無盡淚,共水長流。

錢仲聯編選《清詞三百首》時,收入沈鵲應詞兩首。他評論說:“悼夫之詞,不施一些粉飾,全是樸素之詞,爲血淚所凝成。”

詩作

《獄中示覆生》

青蒲飲泣知何補,

慷慨難酬國士思。

欲爲君歌千里草,

本初健者莫輕言。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九日(1898年9月24日),林旭被捕入獄。這首詩是林旭在獄中寫給譚嗣同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