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戊戌六君子被處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戊戌變法失敗之後,譚嗣同悲壯的留下這般壯志名言,慷慨赴死,這樣的英雄氣節,世間少有。

但縱然譚嗣同意圖用鮮血喚醒當時中國人民麻木的思想,卻也未能如願,甚至在戊戌六君子赴死之時,得到的只是百姓的交好唾罵,更有甚者是向劊子手扔賞錢。爲何是這般炎涼之況,值得衆人深思。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作百日維新,這場在晚清不過持續了百日的變法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並且對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此次變法的主旨是意圖拯救腐敗的清王朝,是一場政治變革,但是最終在慈禧的強權碾壓之下,一敗塗地。

康有爲、梁啓超爲代表的維新派希望通過學習西方來改變晚清的敗局,擺脫被列強壓迫的命運,此次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但是因爲嚴重侵犯了慈禧爲首的守舊派的根本利益而遭到殘忍扼殺,最後落得光緒帝被囚禁,康有爲、梁啓超外逃,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爲了國之大義選擇慷慨赴死的悲慘下場。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第2張

當時之中國,可謂千瘡百孔,列強用炮火炸開了中國的壁掛鎖國之門,清政府割地賠款,簽訂了各種喪權辱國條約,百姓民不聊生,但因長久的封建統治,思想早已被愚化,固化且盲目的思想是清政府對百姓們進行統治的重要工具。

其實,譚嗣同等人原是可以逃離死亡命運的。康有爲、梁啓超獲得慈禧秋後算賬的消息,他們通知了譚嗣同,欲圖讓其一同出逃,但是譚嗣同斷然拒絕,英勇赴死。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和康廣仁六人英勇就義,史稱“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赴死是想震醒麻木不仁的百姓,他願做變法犧牲的第一人,只爲了國之崛起,民之醒悟。但是,悲壯如此,卻只換來觀刑百姓們的唾棄和交好,還有給劊子手扔賞錢之人。

觀此情此景,難免爲譚嗣同等人扼腕嘆息,但也不能全然怪罪當時的百姓們。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第3張

叫好緣由

百姓們爲何紛紛叫好唾棄,是因爲他們認爲戊戌六君子該死嗎?

並非如此。當時的中國長期處在清政府的統治之下,閉關鎖國讓中國錯失了許多發展的機會,長時間的閉關鎖國導致清政府國力衰弱、技術落後,並且統治階級腐敗。百姓長期受到清政府的思想控制,不會自我思考,容易被清政府慫恿渲染。

所以在當時,清政府在慈禧爲首的守舊派把持之下,一味的宣傳戊戌六君子等人乃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

人云亦云,沒有被啓發過多自我思考能力的百姓們自然是盲目的信賴和跟從清朝的統治,長期的奴役變成了一種正常的生活現狀。於是,被套上"亂臣賊子"性質的戊戌六君子,即便於歷史上如何的悲壯偉大,都無法撼動當時百姓的內心。

百姓們還未了解戊戌變法的內核,這場變法便失敗了,他們依舊沒能擺脫被控制、被擺佈的命運。戊戌六公子的死,在當時百姓們看來便是罪有應得。觀看罪大惡極之人被處死,這於百姓們而言是件大快人心之事。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第4張

設身處地的想象,當時的譚嗣同應當要如何的悲痛欲絕。明明是意圖以死明志,但他的鮮血無法喚醒百姓被麻痹的精神世界。而他所主張推崇的變法在慈禧等上位者眼中不過是"動搖國之根基"的叛亂,在民衆眼中更是"叛上作亂"的十惡不赦行徑。

百姓們有錯嗎?自然是有的,長時間的精神統治令他們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能力,但孰能忍心怪罪那些不明事理之人。他們遭受了如此長久的思想統治,儼然是最可憐的受害者。

百姓們掙扎於生活的漩渦,選擇盲從,或者是選擇隨波逐流。那便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但是,歷史的進步是少部分人推動之下的進步。

總有先覺醒之人,他們前仆後繼,希望改變那個腐朽的時代。當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覺醒之意義,那麼一往無前之人便會越來越多,衆志成城,一往無前。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第5張

赴死者與旁觀者

悲壯赴死的戊戌六公子和拍手叫好的百姓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是憂國憂民之心,他們率先覺醒,看着日漸沒落的國家奮不顧身,一方是麻木不仁,得過且過,飽受了封建統治和壓迫。這二者的區別,便是覺醒的早晚。

作爲率先覺醒之人,戊戌六君子無疑是身死明志的,而被思想控制的百姓們,一場鮮血無法喚醒他們封閉的思想。可造成這一切的,是上位者的昏庸腐敗。

受教育在今日是普及化的,但是在晚清的中國,只有上流階層可以享受。清政府方方面面控制着百姓們,包括受教育的程度和消息來源的渠道。這樣的控制,導致了百姓們的愚化,他們用已知的知識無法判斷一件事的對錯,只能順從或者是恐懼於統治階級的權威。

戊戌六君子是真的該死嗎 爲何被殺時百姓會紛紛叫好唾棄 第6張

先覺者多數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且擁有開拓的眼界,他們心懷家國,不忍國之滅亡,一心尋求出路,犧牲在所難免,但亦前仆後繼毫不畏懼。戊戌變法固然是失敗了,卻並非一無所成,這場變法影響了許多受教育的知識分子,讓他們爲了國之興亡而不懈努力。由此看來,戊戌六君子的犧牲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鮮血或許沒能第一時間喚醒國人昏聵的思想,但讓無數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在後人摸索成功之道之時,此次變法讓他們規避了錯誤的摸索,更快的通向了成功。

隨波逐流或許是大部分人的本性,但歷史謳歌的是那少部分逆流者。逆流不代表叛亂,而是在民不聊生之際,爲了國安上下求索的決心和心動。

百姓們在戊戌六君子死時叫好唾罵,那只是暫時的被矇蔽,隨着先進之士的不斷努力和奮鬥,人民思想得到解放,在回顧那場悲壯的戊戌變法,心痛之餘不經心生敬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