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根據梁啓超的查正,“戊戌六君子”被捕各有什麼原因

根據梁啓超的查正,“戊戌六君子”被捕各有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排左起:譚嗣同,楊銳,林旭,下排左起: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

根據梁啓超的查正,“戊戌六君子”被捕各有什麼原因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康廣仁、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被處死於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湖南瀏陽人。字復生,號壯飛。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少時博覽羣書,好讀西方自然科學書籍。甲午戰爭後,憤中國積弱不振,在瀏陽倡立算學館,開湖南維新風氣之先。遍歷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吸收新學知識。1896年入資爲江蘇候補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學》。1897年,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設立時務學堂、籌辦內河輪船、開礦、修鐵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設南學會,辦《湘報》,宣傳變法,抨擊舊政,成爲維新運動的激進派。8月,以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薦,被徵入京。9月5日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變法。9月21日,慈禧發動戊戌政變。25日被捕,28日與林旭等六人遇害。臨刑絕命詞有:“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被公推爲戊戌六君子之首。所著《仁學》,雜糅儒、釋、道、墨各家和西方資產階級自然科學、社會經濟學說,形成了獨特的哲學體系,書中猛烈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綱常名教”,宣傳“君末民本”的民權思想,從世界的不斷變易中論證其改革社會制度的政治理想。能詩,風格雄健,富有愛國精神。著作編入《譚嗣同全集》。戊戌六君子年齡:譚嗣同34歲,康廣仁32歲,林旭24歲,楊深秀50歲,楊銳42歲,劉光第40歲。

根據梁啓超的查正,六君子被捕各有原因:

楊銳、劉光第

楊銳、劉光第:楊銳及劉光第乃康有爲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榮祿亦恨他們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們。劉光第幼年時,父死家貧,母親王氏在艱難竭蹶中,咬牙送子讀書。雖然家裏窮得每天只能買三文錢豆渣作菜,但她仍對劉光第督學極嚴,劉光第亦發憤讀書,往往是三更回家,雞鳴即起。光緒六年(1880年),二十一歲的劉光第參加縣考,爲案首(童子試第一名),得到縣官陳錫囹的賞識和幫助,得以繼續攻讀,遊學於成都錦江書院。二十三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進士,授刑部廣西司主事。

劉光第在刑部供職達十餘年。此間,他在北京南西門外修復了一座廢圃和幾間舊合作爲寓所。那裏風景誘人,屋外柳樹下有一醴泉,泉水清澈如珠,蜂蝶翩翩而至,環境十分幽靜。劉光第居此期間,除上班例行公事外,不交往權貴,不應酬筵席,常是閉門讀書,埋頭著作。在刑部任職十多年,京中知道他的人還很少。當時刑部受賄成風,劉光第卻從不接受,而且辦事十分謹慎,一絲不苟。一次,刑部司寇因受賄某案.要他“枉法之”,遭到拒絕,因而得罪了上司,失去升官的機緣。這使劉光第看清了朝政的腐朽。

譚嗣同

譚嗣同:譚嗣同不想像漢朝張儉一樣,四處望門投止而連累志士與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喚醒國人變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絕逃亡。

林旭

林旭:林旭於慈禧太后軟禁光緒後,爲報光緒帝知遇之恩,不顧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諫,保存光緒。最後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擲入黑獄。

康廣仁

康廣仁:康廣仁爲康有爲之弟。康有爲及梁啓超逃亡時來不及通知康廣仁,最後康廣仁在南海會館被捕。康廣仁雖在戊戌變法中只負責辦報,但因爲是康有爲親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送了康廣仁到菜市口。

楊深秀

楊深秀:楊深秀於五人下獄後,感五人年輕有爲,不應就此死去,於是爲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楊深秀正直不阿,竟演變成要求慈禧太后將權力交還光緒帝的爭論,最後亦爲此賠上性命。

根據梁啓超的查正,“戊戌六君子”被捕各有什麼原因 第2張

歷史點評:六位君子乃中國社會改革之先驅,在十九世紀末那段中華民族最屈辱的歲月,在那個黑暗腐敗民不聊生的亂世,六人則用自己的青春之血化爲一盞明燈,指引後來者自省前行,啓迪那些擁有良知與頭腦的國人對於民主政體的認知。在這個六位先輩的祭日,國人更需要銘記的那段不堪的歷史,以史爲鑑,讓國人能夠居安思危,自強不息,那我中華輝煌之日將不遠矣,若六位君子地下有知,定會欣慰無比。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