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有着怎樣的繪畫風格?有着怎樣的影響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有着怎樣的繪畫風格?有着怎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英文名: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年 — 1930年),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巡迴展覽畫派重要代表人物。出生於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1873-76年先後旅行意大利及法國,研究歐洲古典及近代美術。回國後勤奮作畫,創作了大量的歷史畫、風俗畫和肖像畫,表現了人民的貧窮苦難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1878年,他參加巡迴展覽美術協會。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宣傳者被捕》、《意外歸來》、《查波羅什人覆信土耳其蘇丹》及《托爾斯泰》等。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有着怎樣的繪畫風格?有着怎樣的影響

列賓的創作中始終跳動着時代的脈搏,同時他本人也與進步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知識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繪製了許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鬥爭”爲題材的優秀作品。描繪流放者突然回家場景時的《意外歸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幅油畫就象是一部小說向人們講述一個革命者被流放後經受了怎樣的痛苦,家人是多麼的悲傷,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後他和家人是多麼的意外、興奮。這是畫家創作鼎盛時期的一幅作品。畫家的繪畫天賦在該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畫面上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襲黑衣的老婦人剛從坐着的椅子中站起來,轉向“歸來者”,似乎要撲過去擁抱,又擡不動腳步;桌邊坐着的兩個孩子,稍大的男孩兒欣喜地擡起頭注視着,嘴巴吃驚地半張着,好像要喊出聲來;較小的孩子有些膽怯地把目光從讀着的書本移向“陌生人”;……再看歸來的“流放者”,個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腳上是沉重的沾滿泥土的靴子,他是經歷了長途跋涉才得於與親人相見,他的姿態有些猶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這久違的家中他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但他的神態卻透出堅毅、勇敢。從流放者身上我們感覺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他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行爲”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及其它種種複雜的情感。畫家其它革命題材的作品還有《泥濘路上的押送》、《宣傳者的被捕》、《拒絕懺悔》等。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有着怎樣的繪畫風格?有着怎樣的影響 第2張

在一系列肖像畫中,最傑出的是《穆索爾斯基肖像》、《斯塔索夫肖像》、《托爾斯泰肖像》。還喜歡用輕鬆、歡快的筆調描繪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諸如《蜻蜓》、《休息》、《秋天的花束》等,實際上是一種類似風俗畫的肖像畫。在皇家美術學院任教的14年中,他爲俄國美術界培養了一代後起之秀。晚年以自傳體形式寫了回憶錄《撫今追昔》。

爲了描繪沙皇統治下俄國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他在畢業前曾兩度到伏爾加去,對縴夫的生活作了長期的觀察,畫了許多速寫,熟悉並瞭解他們的個性和生活經歷。在經過反覆推敲和長時期的醞釀之後,列賓筆下的縴夫們,既是苦難的生活底層的人們,也是有毅力的生活的強者。在構圖上列賓利用了沙灘的地形和河灣的轉折,使11個縴夫猶如一組雕刻羣像,被塑造在一座黃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畫面上對伏爾加河的景色作了很好的佈局,使這幅尺寸不很大的畫面具有宏偉深遠的感覺。它不僅揭示了現實的矛盾,同時肯定了社會的積極力量,使俄國風俗畫增添了新的語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