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的藝術特色是怎樣的?對社會有着什麼影響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的藝術特色是怎樣的?對社會有着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1910年開始,他的藝術與俄國前衛藝術一脈相承。塞尚的分析立體主義與意大利畫家的未來主義對他的藝術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馬列維奇繼續探索符號與立體主義現實之間的差異,嘗試消除作爲具象藝術根基的形式與內容之間的對立,以及孤立“純粹”的符號。因此,他在俄國詩人柯來伯尼科夫的影響下創造了不合邏輯的畫,即“理性之外”的“跨越理性”的繪畫。與具象圖案和簡單抽象相比,馬列維奇傾向於選擇最簡單的形式,如方塊。他不斷探索着形體、色彩與空間的關係,斷言:“如果想成爲真正的畫家,那麼畫家必須拋棄主題與物象。 ”以這句箴言而付諸實踐的至上主義代表作《黑色正方形》,成爲了現代藝術的關鍵之作。這是一幅絕對抽象的油畫作品。馬列維奇自己視此爲藝術中純粹創造的第一步。這是一幅對客觀世界進行否定的至上主義作品。在《至上主義》中,大小不同的幾何形體從線條到平塗色都在不斷變化着,它們相互交錯,重疊或避開。一條細細的黑線把作品分爲兩個部分:一個稍稍向上傾斜的黑色大四邊形,它的右上角消失於畫面之外;由幾乎與平面平行的純色圖像組成的下半部分似乎更爲穩定。從這幅繪畫開始,馬列維奇展開了構築“無物象的世界”。

馬列維奇初期的創作階段,是從印象主義的風景,與俄國聖像畫傳統的樸素民衆繪畫相結合。他說:“出發的階段,我也模彷聖像繪畫。我企圖將聖像畫與農民美術結合,通過農民去了解聖像畫,聖像畫中的神聖人物不再是聖人,而是平凡的人。……我站在農民美術的身旁,開始描繪原始主義的精神。”過了數年之後,馬列維奇身處一九○○年到一九三四年俄羅斯前衛藝術勃興時代,他從畫面色彩與精神分析,脫離自然描寫,創造了一種心象的構造物,自稱新原始主義,再進一步簡化形成嶄新的“無神論的”無物象繪畫。在設計未來派戲劇《征服太陽》的舞臺與服裝時,他發現了《至上主義》的根本主題,並延伸出無限寬廣的創作空間。以不規則的幾何學的形象,構成理想的非具象的《白上黑》、《黑色正方形》、《黑十字》等一系列至上主義代表作,建立劃時代的至上主義理論,塑造了馬列維奇成爲二十世紀美術界的偶像之一。

在馬列維奇的繪畫中,真正做到寫實主義,就是繪畫要只爲自身而存在。也就是說,創作僅僅存在於繪畫本身,其所包含的造型並非借自於大自然,而是源於繪畫的質與量。所有的至上主義藝術的基本上造型都源自於方形:長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圓形是方形的自轉,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於水平交叉。《黑十字》及《黑色圓形》就是《黑色正方形》的姐妹作品。這已經成爲了至上主義美學的簡約化身。馬列維奇在其生涯的不同時期,畫過好多個黑色正方形的版本,最後甚至伴隨他長眠於地下。以此爲代表的至上主義作品,其內涵均存在於其本身以及與其有關聯的東西上。一具至高無上的黑方塊,並不象徵任何東西,它只是一種存在。由此而推進,則最終在《白色上的白色》成了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的藝術特色是怎樣的?對社會有着什麼影響

馬列維奇曾經說過,“方的平面標誌之至上主義的開始,它是一個新色彩的現實主義,一個無物象的創造,所謂至上主義,就是在繪畫中的純粹感情或感覺至高無上的意思。”在否定了繪畫中的主題、物象、內容、空間之後,簡化成爲了最終的表現,人們的意識在接近於零的內容之中,最後在繪畫的白色沉默之中,被表現出來。“無”成爲了至上主義最高的繪畫原則。

1913年末,馬列維奇開始對克服地心引力和征服宇宙感興趣。他曾在《致馬秋申書》中這樣說,“我的新繪畫完全不屬於地球。地球象個被蛀壞的房子一樣,已經被遺棄了。確實,在人的身上,在人的意識中,有一種對空間的渴望,一種脫離‘地球’的嚮往。”在他畫中,有關宇宙及太空飛行的主題開始突出起來。他的許多作品,形體儘管各富於運動感,但卻脫離了上與下的概念,彷彿在某種無垠的虛幻空間中自由翱翔。天空的藍色遮住了通往太空的視線,於是馬列維奇要把這彩色的天篷扯破。“我已經打破了色彩極限的藍色世界,”他充滿激情地宣稱,“我轉向白色,除我之外,還有飛行員同志們,遊弋於這個無限之中。我已經建立了至上主義的旗號。遊弋吧,自由的白色之海,無限躺在你面前。”當太空的主題達到頂點,白色便成了其終極的標誌。

1918年,馬列維奇最著名的《白色的白色》問世。這一標誌着至上主義終級性的作品,徹底拋棄了色彩的要素,白色成爲光的化身。那個白底上的白方塊,微弱到難以分辨的程度,它彷彿瀰漫開來,並在白熾光的氛圍裏重新浮現。在這裏,馬列維奇似將進入一種難以用肉眼看見,難以用心靈體察,難以用感覺品味的境地,所有關於空間、物體、宇宙規律的當代觀念,在這裏都變得毫無意義。畫家所要表現的,是某種最終解放之類的狀態,即某種近似涅槃的狀態,而那細小的,難以看清的邊緣,就是涅槃留下的唯一具象痕跡。這是至上主義精神的最高表達。“方形(人的意志,或許人)脫去它的物質性而融匯於無限之中。留下來的一切就是它的外表(或他的外表)的朦朧痕跡。”

1913年,馬列維奇畫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塊》,這是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標誌着至上主義的誕生。馬列維奇在一張白紙上用直尺畫上一個正方形,再用鉛筆將之均勻塗黑。這一極其簡約的幾何抽象畫,於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畫展》展出,引起極大轟動。觀衆們在這幅畫前紛紛嘆息,“我們所鍾愛的一切都失去了……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一無所有!”不過在馬列維奇看來,畫中所呈現的並非是一個空洞的方形。它的空無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實之處;它孕育着豐富的意義。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的藝術特色是怎樣的?對社會有着什麼影響 第2張

馬列維奇認爲,觀衆之所以對該畫難以接受,是因爲他們習慣於將畫視爲自然物像的再現,而沒有理解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在他看來,“拉斐爾、魯本斯、倫勃朗等人的繪畫,對於批評家和公衆來說已變得只不過是無數‘物體’的團塊,這個團塊掩蓋了這些畫的真正價值,即產生它們的感情。倘若能夠抽走這些大師作品中所表現的感情——亦即它們真正的藝術價值所在——把它藏起來,那麼公衆、批評家和藝術學者連想都不會去想它。”(馬列維奇著,鄒春梅譯:《至上主義》,《世界美術》1990年第1期,第7頁。)白底上的黑方塊是馬列維奇表現非客觀感情的第一個形式。方塊:感情,白底:超越此感情的空間。在這裏,藝術沒有死亡,而是萌發出了新的革命性意義。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不僅對馬列維奇本人意義重大,而且對整個現代藝術史影響深遠。它是非具象藝術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此後,馬列維奇進一步發展出至上主義繪畫的一整套語言體系。他用圓形、方形、三角形、十字交叉這些至上主義基本成份及簡單明快的顏色組構出許多畫面,展示了至上主義方塊的多樣性。1918年,經過一個較爲複雜的時期後,他迴歸簡化,達到輕靈簡約的巔峯。馬列維奇於1920年對至上主義的發展作了總結:“按照黑色、紅色和白色方塊的數量,至上主義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即黑色時期、紅色時期和白色時期。……這三個時期的發展過程是從1913年至1918年,它們都是以純粹的平面發展爲基礎。”(轉引自薩拉比亞諾夫着,杜義盛譯:《馬列維奇與二十世紀早期美術》,《世界美術》1990年第1期,第11頁。)

這幅《一個英國人在莫斯科》作於1913~1914年,畫面有88×57釐米,現藏荷蘭阿姆斯特丹斯特德利克博物館。

俄國畫家卡齊米爾·馬列維奇(1878.2~1935.5)是十月革命前夕俄國“至上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之一。大約在1913年,他用鉛筆在白底子上畫一黑方塊,排除了他早年掀起的俄國立體-未來主義風格。照他自己的話說,要把藝術從物體的重壓下解放出來。在他寫的《非客觀的世界》一書裏,他說道:“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東西是感覺,因而是與環境完全隔絕的,要使之喚起感覺。”馬列維奇稱這種觀點爲“至上主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