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隆基登基後,在文化、科技與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與舉措?

李隆基登基後,在文化、科技與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與舉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爲唐朝由盛轉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載(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爲太上皇。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爲泰陵。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爲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爲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爲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主要成就

  文化

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雖然沒有被查禁,但發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別是對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發展沒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爲了從宗教上來打擊李姓,武則天對佛教採取了縱容態度,這使得佛教發展迅速。在全國的各個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侶們不僅在國家的包庇縱容下兼併土地,還極力逃避國家稅收。和尚數目的大量增加,使國家承擔賦稅和徭役的人數減少,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在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削減全國的僧人和尼姑數量,最後使全國還俗的僧尼達到一萬二千人之多。然後,唐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廟,禁止鑄造佛像,禁止傳抄佛經。對於官員和僧尼的交往也進行禁止,這使佛教在玄宗時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李隆基登基後,在文化、科技與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與舉措?

圖書建設

在文化事業上,唐玄宗重視圖書建設。開元三年(715年),約請褚無量、馬懷素等人,商討史館經籍之事,因內府是太宗、高宗時代遺留舊書,常令宮人管理,有所殘缺,未加補輯,篇卷錯亂,難於檢閱,遂令褚無量、馬懷素率學者加以整理。

開元七年(719年)唐玄宗又下令:“公卿士庶之家,所有異書,官借繕寫。”馬懷素、元行衝、吳兢、韋述等學者20餘人在祕閣編校數年,成《羣書四部錄》200卷。後有專門設立書院等藏書機構,開元十年(722年),在東宮“麗則殿”設立“麗正書院”,次年又創“集賢書院”,專供藏書、校書。開元時代藏書爲唐一代最盛之時。總數達3060部,51852卷;另有道經、佛經2500餘部。長安、洛陽各藏有四部書,分爲甲、乙、丙、丁,排列經、史、子、集四庫。史稱“開元文集最備”,所藏達7萬卷,命集賢院學士張說等47人分司典籍。

創建書院

書院是古代教育機構,最早由唐玄宗李隆基創立。 袁枚《隨園隨筆》雲:“書院之名,起於唐玄宗之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建於省外,爲修書之地。”

據《唐兩京城坊考》記載,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於東都改明堂爲乾元殿,又於乾元殿東廊寫四部書,因號乾元院。次年改爲麗正修書院(後改名爲集賢殿書院),“書院”機構由此產生。

李隆基登基後,在文化、科技與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與舉措? 第2張

科技

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聽說一行和尚學問淵博,尤其精通天文曆法,即徵聘他到京師。爲了備顧問,特意將一行安置在皇宮光太殿內,並多次去看望他,詢問治國安民之道。

開元九年(721年),唐玄宗詔令一行改造新曆,以糾正舊曆的失誤。一行先製造了黃道遊儀,以確定黃道的進退。接着,一行用它測量二十八宿與天體北極的度數。在實際測量中,發現了二十八宿的位置與古籍記載的不同,從而證明了恆星的位置是不斷移動的。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學說早了將近一千年。

一行另一科學成就是首次測量子午線的長度。開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命太史監南宮說等進行實測南北各地晷影和北極高度,測知影差與距離的比例並不固定,證明了過去“王畿千里,影差一寸”學說的謬誤。 一行又使用自己設計的“覆矩圖”儀器,利用勾股圖計算,得出了南北兩地相距351裏80步(約合今129.22公里),北極高度相差一度的結論。 [33] 一行等人實地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不僅在中國天文史上是一次創舉,在世界上也屬首次。所測子午線長度雖不十分精確,但和近代測定的數字(111.3公里)相近,方法也是科學的。

《大衍曆》的撰成是唐代天文曆法領域所取得的一項新成就。一行在研製成黃道遊儀的基礎上,參考了歷代曆法,考其得失,於開元十五年(727年)寫成了草稿。一行病逝後,由特進張說、歷官陳玄景繼續編次,翌年撰成上奏,開元十七年(729年)開始頒行新曆。《大衍曆》提出了比較正確的“定氣”概念,推算出與農時相應的二十四節氣。自漢初《太初曆》至唐高宗《麟德歷》共有二十三家,雖然與天體的運行比較接近,但都不如《大衍曆》精確,“其倚數之法固無易也。後世雖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

李隆基登基後,在文化、科技與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與舉措? 第3張

外交

唐玄宗時期,國力強盛,中外交往異常頻繁。高麗、新羅、百濟(均在朝鮮半島)、日本、林邑(今越南)、泥婆羅(今尼泊爾)、驃國(今緬甸)、赤土(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蘇門答臘)、訶陵(今印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國都與唐朝有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各國使節、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旅遊者,人數衆多,不斷來到唐朝。

唐朝的使臣、僧侶、商人,亦不絕於途。亞非地區和唐通使交好的國家,有70多個。唐朝有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商館招待外商,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長安、洛陽、揚州、廣州、蘭州、涼州、敦煌,是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長安尤爲著名,這裏彙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西市”經營店鋪,長期居住,國子監接受了衆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胡人”多達4000家—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