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廣的戰績拿不出手嗎?爲什麼他難以封侯?

李廣的戰績拿不出手嗎?爲什麼他難以封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李廣,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西漢名將李廣,出生於將門世家,長得身材高大,手臂修長,受家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一生中,經歷大小戰鬥七十餘次,無不身先士卒,勇猛異常,被匈奴人稱之爲“飛將軍”。唐人王昌齡有詩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高適亦有詩云:“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然而這樣一位武藝高強,身手敏捷,馳騁沙場,戎馬一生,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名將,卻終身難以封侯,李廣究竟爲何難以封侯呢?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感嘆:“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在王勃看來,李廣之所以未被封侯,是因爲生不逢時,命運不濟的原因。漢文帝也說過類似的話,可惜李廣生不逢世,倘若趕上高祖打天下的時候,封萬戶侯是沒有問題的。漢文帝說這番話時,是李廣第一次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進擊匈奴,因箭無虛發,殺死和俘虜了許多敵人,以軍功升任郎中時,漢文帝爲了勉勵少年郎再接再勵,隨口說出的,從此,李廣聲名鵲起。可到了漢武帝時,沙場征戰,抗擊匈奴,大殺四方,成爲常態,也成爲大丈夫建功立業的絕佳時機;漢朝時武將封侯是需要軍功的。連名氣、武功、實力遠不如李廣的堂弟李蔡,都被封爲了樂安侯。而李廣仍然難以封侯,只能說明李廣軍功未到,與衛青的七戰七捷,霍去病的六戰六勝相比,李廣的戰績難以拿出手。

李廣的戰績拿不出手嗎?爲什麼他難以封侯?

可在李廣看來,自己之所以難以封侯,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特別是李蔡封侯的事情,深深刺傷了自己,於是,李廣不問蒼生問鬼神,他找來了素以算命著稱的王朔,牢騷滿腹的發問:自從抗擊匈奴以來,我每戰必在其中,而其他將領才能遠不及我,封侯賜爵者卻已有數十人,我李廣不爲人後,爲什麼就不能建不世功勳得以封爵呢?難道是我的面相不該爲侯嗎?王朔忽悠道,請將軍想想,是否做過悔恨的事情?李廣傻眼了,難道是因爲羌族造反,我殺降八百多人的事嗎?王朔繼續忽悠,這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呀。從此,李廣心中更加悒鬱,王朔的這段話成爲李廣心中的一道陰影,也直接導致了李廣後來絕望中自刎事件的發生。

李廣之所以難以建功,終老一生未被封侯,除了時運不濟,運氣不佳外,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原因,“性格決定命運”。分析起來,至少有如下原因:

原因一,李廣只是一員猛將,而絕非統帥之才。衝鋒陷陣、臨陣殺敵是他的長項,而運籌帷幄,靈活機變是他的短板。李廣每次戰鬥必身先士卒,披堅執銳,勇猛向前,他置個人生死於不顧,只知一味拼殺,以力戰聞名。早在做上谷太守時,典屬國公孫昆邪就看出了這個問題,上書皇帝哭訴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皇帝愛惜李廣,怕他孤軍深入,有性命之憂,將其從前沿陣地調到二線。導致李廣一生唯一一次被俘,也緣於他的自負,雁門關出擊匈奴時,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不知避敵鋒芒,伺機殲敵,而是硬碰硬,結果,因寡不敵衆,被匈奴人擒獲。如果不是對方首領敬重李廣要活捉面見的話,飛將軍早就身死被辱了,好在他巧妙設計,伺機逃脫。史書上流傳的李廣的英雄事蹟,全是他個人如何勇猛,譬如,把石頭當作猛虎,一箭沒入石中;再如,他重傷後撲殺猛虎;以及在上郡時,以百騎迎戰匈奴大部隊,設計脫身。而鮮見其作爲統帥,大破敵陣,大敗敵軍的事蹟。相反,漢武帝時,與匈奴較大的幾次戰爭中,李廣從來沒有勝過。對於李廣的弱點,知人善用的漢武帝一清二楚,他曾警告大將軍衛青,不要讓李廣單獨與匈奴對陣,恐生意外,導致對匈奴戰爭的功虧一簣。後來的事實證明,漢武帝不幸而言中了。事實上,李廣就是一員虎將,以勇猛勝人,不僅自負,而且輕敵,說好聽點,不懂謀略和戰略部署,難聽點,就是一介武夫,勇而無謀,欠缺指揮千軍萬馬的軍事統帥能力。雖然其戰功赫赫,但於大局無補,因李廣的任性好戰,剛愎自用,與漢武帝雄心勃勃的戰爭韜略和戰略佈局時常產生齟齬,這是導致其不能封侯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李廣的戰績拿不出手嗎?爲什麼他難以封侯? 第2張

原因二,不識時務,眼光短淺。作爲將門之後,李廣弓馬嫺熟,鮮有敵手,可是做爲官員,政治上卻很不成熟。早在平定“七國之亂”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吳楚聯軍,立下戰功,樑王劉武看到李廣如此神勇無敵,有心結交,私下裏大加奉承,在飄飄然之中,李廣毫無戒心,頭腦一時發熱,竟然接收了樑王私授的將軍印。樑王劉武何許人也?漢文帝次子,漢景帝一母同胞的兄弟,其人野心勃勃,結交李廣,就是期待在起兵造反時,能夠得到李廣的支持。私自接受郡國的授印,結交示好藩王,這是皇帝最爲忌諱的事情,果然,李廣此舉觸怒了漢景帝,沒有受到絲毫獎賞。此事影響非常壞,沒準就在皇室中成員中留下了李廣不能重用的結論,這件事,說明了李廣政治上的幼稚,以及頭腦的簡單,也成爲了日後政敵詆譭李廣的殺手鐗。

原因三,曾被匈奴人俘獲。此事成爲李廣一生中難以抹殺的污點。作爲一名期待功成名就,賜爵封侯,志存高遠,又自負滿滿的天下名將,對於自己被匈奴人所俘之事,終生耿耿於懷,也再次激發了他一定要報仇雪恨,殲滅匈奴人的決心,從後來他與大將軍衛青發生爭執,執意充當先鋒,畢其功於一役來看,他太看重建立不世軍功了。一心一意要達到封侯的目的,就是要讓世人看看,李廣還沒有老,李廣還能建功立業。結果卻迷失了道路,即使沒有軍事地圖,也該有當地嚮導,可是李廣卻忽略了這一點,可見,做爲一軍統帥,李廣的戰前謀略也是不及格的。

原因四,心胸狹窄,不能大度容人。漢朝還是很看重官員氣節的,兵敗被俘,儘管你逃脫了,但仍然是不可饒恕的,漢武帝下令讓執法官員依律論罪,結果因損兵較多,又被敵人活捉,李廣論罪當斬,最後,還是漢武帝喜歡他的英勇,允許他以錢贖罪,貶爲平頭老百姓。當此之時,李廣理應低調爲人,韜光養晦,然後圖謀東山再起,可是他卻在隱居期間,南山打獵,夜間宴飲。一次因爲和朋友喝酒,誤了時間,回到灞陵亭時,亭尉喝醉了,呵斥李廣不讓通行,李廣手下說,這是前任李將軍。亭尉根本不買這個帳,而是沒好氣的說,現任將軍尚不能通行,何況是前任?此事極大的刺激了李廣,虎落平陽被犬欺,更加堅定了他復出的決心,也因此牢牢的記住了這位侮辱過他的亭尉的名字。後來,皇帝因戰事需要,重新起用李廣,李廣請求派灞陵亭尉和他一起出徵,到了軍中就把人殺了,然後上書皇帝請罪,正在用人之際,漢武帝不得已,沒有怪罪,反而安慰他。此一事可以看出,李廣氣量狹小,睚眥必報,這豈是一名胸懷大志的將軍所爲,而皇帝心中,未必不會產生疑問,擅權好殺,還不請示彙報,不管哪位上司都不會喜歡這樣的下屬,李廣自掘大坑往下跳還不自知。如前所述,公孫昆邪之所以上書皇帝請調李廣,也是因爲李廣容不得人,經常與人爭強好勝,擔心自己被李廣所害而爲。與同僚關係鬧僵,勢如水火,李廣情商堪憂。這也是他在朝廷中沒有人爲其請功說話的原因,即使你勇猛異常,封侯依然難以企盼。

原因五,口拙木訥,不善言語。史書記載,李廣經常一個人獨處,很少說話,與別人在一起時,極少交流,而是獨自一人在地上畫畫,演練排兵佈陣,李廣唯一的愛好是射箭,沒事時,與手下士兵比賽射箭,輸了的飲酒代罰。以李廣的這種性格,無法很好與人交流,即使有些想法,也註定憋悶在心裏,尤其是與上司相處時,更是不善言辭或者詞不達意。從後來他對衛青的無禮上,就可以看出李廣率性而爲,既不尊重上司,也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關鍵時候,做爲全軍統帥的衛青並未袒護他,也不向着他,間接促成了李廣最後的悲劇命運。

李廣的戰績拿不出手嗎?爲什麼他難以封侯? 第3張

元狩四年,漢武帝決定對匈奴發起總攻,派遣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大舉進擊,李廣多次要求參加,皇帝認爲李廣已不復當年之勇,也有心保全李廣,可是李廣卻執意參戰,不得已,漢武帝封李廣爲前將軍,隨同衛青出發。漢武帝左思右想,還是不放心,暗中囑咐衛青,李廣多次爲匈奴所敗,切記不可令其單獨與匈奴對陣。此次對匈奴作戰,對於李廣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此次漢軍傾巢而出,軍事上未雨綢繆,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大丈夫建功立業,正在此時,積鬱在李廣胸中多年的鬱悶,終於有了機會渲瀉,李廣將這一仗當成了人生的最後一次機會,揚名立萬,封侯拜爵,一生中的理想有了實現的可能。就在李廣躊躇滿志,請纓爲前鋒準備大顯身手時,卻被衛青告知,隨同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合軍進擊,而將前鋒的重任交給了先前失去侯爵的公孫敖,也就是說,李廣是配合作戰的,而公孫敖極有可能因軍功重獲侯爵。李廣據理力爭也無濟於事,乾脆也不向衛青辭行,怒氣衝衝的回到了所在軍隊,結果,因負氣任性以及準備不足,導致東路軍在進軍途中迷路,衛青的大部隊與匈奴接戰後,因等不到援軍,匈奴單于逃脫,既定的軍事計劃以流產告終,衛青派長史帶着美酒佳餚安撫李廣,順便問起迷路的情況,李廣不肯讓手下將士擔責,又不願遭受刀筆吏的盤問和侮辱,於是拔劍自刎,一代名將就這樣壯志未酬,含恨離世。

李廣死後,因其忠貞愛國,愛兵如子,正直廉潔,聽到死訊的士兵百姓,無不流淚惋惜,李廣生前終未得到封侯的武將最高榮譽,是他一生的遺憾。然而,歷史卻給予了李廣生前所沒有得到的最高榮譽,唐德宗年間,李廣與其他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被供奉在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爲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千百年來,李廣的事蹟被人們口口相傳,引來多少史家爲其惋惜,民間爲其惆悵。李廣至死難以封侯,除了王維說過的“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之外,其本身的宿命也是難違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