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光武帝劉秀有十一個兒子,據說其中最聰明的是第四子劉陽,爲什麼說他最聰明呢?史書上給出了兩個例子。

天下大定之後,爲了弄清東漢到底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多少GDP,劉秀下令進行全國經濟大普查。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接到命令之後,各地的官員就開始行動了。但是,各地掌握的尺度不一樣,有的優待豪強,有的侵略小民。

不久之後,劉秀讓各地彙報大普查工作進展情況。那時候,蔡倫還沒有造紙術呢!奏摺都是寫在竹片上。

於是,各郡縣就交來一大堆竹片。劉秀在翻閱奏摺的時候,偶然間發現陳留郡寫來的奏摺的背面隱隱約約有字。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2張

上面寫得什麼呢?經過仔細辨認,上面寫的是“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劉秀就問陳留郡,這是怎麼回事。

陳留郡的官吏謊稱,這個竹片是在長壽街上撿來的,因爲寫奏摺的時候,發現帶來的竹片不夠用,就廢物利用了一下。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3張

劉秀聽完,不由得大怒,心說,你們是不是覺得我特傻,竟然這樣糊弄我,難道還想讓我表揚你們的艱苦奮鬥?

這時,12歲的劉陽(後改叫劉莊,繼位爲漢明帝)正在大殿後邊玩耍。他就對劉秀說,我知道是怎麼回事。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4張

在得到允許後,劉陽說,那是小吏接受了郡守的指令,想要打聽其它郡丈量土地的情況,以便和自己做個比較。

劉秀一聽,覺得言之有理,就想進一步考考他,於是就問劉陽說:“既然如此,爲什麼河南、南陽不能問呢?”

劉陽解釋說:河南郡是京城所在地,大官多;南陽縣是皇上的老家,皇親多;這倆地方都很特殊,所以不能作爲參照對象。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5張

於是,劉秀命手下人審問那個官吏,那個官吏的供詞跟劉陽猜測的一樣。劉秀因此愈加疼愛劉陽,覺得他是個神童。

還有一次,單臣、傅鎮等人在原武城聚衆造反,劉秀命臧宮率兵平叛。城是圍住了,但是久攻不下,士卒傷亡嚴重。

劉秀召集王公大臣商討對策。大家都認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應該懸重賞緝拿主犯。唯獨16歲的劉陽不同意這種說法。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6張

他說,這些人是受單臣、傅鎮等人脅迫才造反的,看到朝廷大軍前來平叛,必定有人已經後悔了,想逃亡,想投降。

但是,我們圍得太嚴,那些人找不到機會。我們應該網開一面,放他們出來。到那時候,很容易就把他們打敗了。

劉秀很認同劉陽的做法,於是下令讓臧宮後撤,解除包圍。賊衆果然四散奔逃,大軍很快就拿下了原武城。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7張

如果說,16歲劉陽知道圍三闋一,並不算什麼稀奇的話。那12歲的劉陽就知道人情世故,就有點早慧了。

那麼,劉陽是不是真的就像史書中說的那樣聰明呢?大鵬認爲,也不能排除劉洋爲了爭帝位,在身邊僱了智囊團。

當初因爲要藉助郭家的勢力,劉秀不得不將郭聖通冊立爲皇后,郭後所生的嫡長子劉彊(qiang)也自然被立爲太子。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8張

衆所周知,劉秀和郭聖通的感情並不太好,劉秀更鐘意劉陽的母親陰麗華,曾一度想立她爲後,但被陰麗華拒絕了。

雖然,劉陽不是嫡長子,但是,不是還有立賢的說法麼?於是,劉陽身邊的謀士就想方設法把劉陽打扮成天才兒童。

經過劉陽的不懈努力,加上郭皇后確實不給力,公元41年,劉秀決定廢掉郭聖通的皇后,立陰麗華爲皇后。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9張

郭聖通被廢后,她的長子、皇太子劉彊心裏一直不踏實。當初自己子憑母貴當上了太子,現在母親被廢,自己怎麼辦?

他老師郅惲勸告他:“太子之位已經不穩,與其上違孝道,下臨險境。不如主動離開皇太子的位子,專心奉養母親。

於是,劉彊屢次通過劉秀的身邊人以及兄弟們向父皇表達他的意思,說自己不願意當太子了,想退居藩國。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10張

劉秀有點爲難,畢竟劉彊也沒有什麼過錯,難道因爲母親被廢,就睜着眼睛說瞎話,說人家不是嫡長子嗎?

所以,劉秀拖了兩年才作出決定:立儲君要看出身是否高貴。劉陽的母親是皇后陰麗華,應該繼承大統,改名劉莊。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怎麼選擇? 第11張

原皇太子劉彊非常懂事,自願退居藩國,我這個做父親的,不應該讓他久不遂願。特封劉彊爲東海王。

從經濟大普查劉陽抖機靈開始,到太子劉彊迫於壓力主動讓賢結束,光武朝最大的政治鬥爭歷時四年,終於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