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帝立太子爲何不選擇唯纔是舉制 這個制度真的不行嗎

古代皇帝立太子爲何不選擇唯纔是舉制 這個制度真的不行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皇帝立太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說起來,在古代皇位繼承製度中,“唯纔是舉”肯定是最好的。畢竟選擇最有能力的人來接班,能夠把國家治理得更好。把國家治理得更好,就可以確保江山永固,這也是皇帝們都希望的。可是,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中,有“嫡長子制”,有“幼子守竈制”,有“祕密建儲制”等等,爲何偏偏就沒有“唯纔是舉制”呢?守着最好的制度不用,這是怎麼回事呢?

古代皇帝立太子爲何不選擇唯纔是舉制 這個制度真的不行嗎

(咸豐劇照)

一、“唯纔是舉”缺乏明確的判斷標準。

有才就有才,爲什麼說無法判斷呢?

其一,皇子們無法展示才幹。要展示才幹,需要實踐。但事實上,皇帝是不可能讓皇子們都參與治國實踐的。且別說在朝堂上實踐,就是在地方政府中實踐,都不太可能。因爲只要把皇子們放到地方上去實踐,皇子們就可能拉幫結派。畢竟哪個官員都想巴結潛力股,好讓自己將來有個好前途。有一些迫不及待的官員,還會攛掇皇子們造反。這樣肯定就會造成國家動盪。所以,比如明朝、漢朝等朝代,雖然分封了藩王,卻都對藩王做了嚴格的規定,不准他們隨便動作。這樣一來,皇子也無法得到鍛鍊了。

其二,皇帝無從得知皇子的才幹。爲什麼說皇帝無從得知呢?因爲皇帝不可能和孩子朝夕相處,皇子見皇帝的時候,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他的言行,都是他身邊的人給他出謀劃策的。最有名的就是,咸豐明明沒什麼水平,但因爲包裝得好,卻被道光皇帝認爲是“仁孝”的人,有“堯舜之德”。司馬衷明明是個白癡,晉武帝出題考他,卻又採用開卷考試,結果都是賈南風作弊給他填上去的。晉武帝還以爲這孩子不是白癡呢。

古代皇帝立太子爲何不選擇唯纔是舉制 這個制度真的不行嗎 第2張

(晉武帝劇照)

二、“唯纔是舉”受人爲因素影響太多。

儲位太重要了,只要某個皇子被立爲皇位繼承人,圍繞在他身邊的那些人,都會雞犬升天。儲君的母親將會成爲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儲君身邊的小太監會成爲後宮的總管。儲君潛邸舊臣都是將來朝堂上的高官重臣。所以,怎麼着,也要想辦法把這個皇子捧到儲位上去。

因此,妃子們會吹枕頭風,說自己的兒子是最有才幹的。太監們在給皇帝穿衣梳頭的時候,會恰如其分地給皇帝說一句話。大臣們會窮盡辦法包裝皇子,把最好的(當然也可能是最假的)一面,拿給皇帝看。

人都是有感情的,皇帝和妃子溫存時,可能隨口就同意了。太監讓皇帝觸景生情,也說不定就答應了。大臣都是有智慧的,他的包裝,更能夠欺騙皇帝。同時,皇帝本身也可能不明。如果皇帝又不明,又帶有自己的喜好,這樣一來,“唯纔是舉”就變成了“唯情是舉”,就變成了“唯好是舉”。

古代皇帝立太子爲何不選擇唯纔是舉制 這個制度真的不行嗎 第3張

(胤礽劇照)

三、“唯纔是舉”會引起皇子爭鬥殘殺。

歷史上幾乎沒有過“唯纔是舉”的先例,僅有的情況,也就是皇帝確立的繼承人太弱,皇帝對他不滿意,因此引得皇子們躍躍欲試,想要皇帝廢了現有太子,改立自己爲太子。

最有名的就是康熙皇帝選太子。康熙其實很早就確立了胤礽爲太子。但是,因爲太子的做法不讓康熙滿意,同時,康熙又常常把一些事情交給皇子們做,對他們加以培養。這樣一來,皇子們就心動了,以爲康熙皇帝是想採用“唯纔是舉”的辦法落實太子。因此,都在極力表現自己,同時互相之間爭鬥不休,勾結殘殺,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如此一來,皇子之間淳樸的親情,就完全變味了。

除了康熙選太子外,李世民選太子和曹操選世子,也都曾發生過這樣的悲劇。

因此,“唯纔是舉”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選太子的方式,但是由於沒有明確的標準,選擇的裁判又僅限於皇帝一人,因此,這種制度其實根本就無法實施。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