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梁山與義和團的'勇氣謎團':爲何沒勇氣反朝廷

梁山與義和團的'勇氣謎團':爲何沒勇氣反朝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國君臣,怕“夷”是一種傳統。無論是晚宋還是晚清中國,政府官員在“恐夷症”方面,是世界聞名的。

然而,民間對“夷”卻往往恨大於怕,尤其是民間武裝,他們並不恐夷,甚至最喜歡與夷敵叫陣。從晚宋到晚清,從宋江徵遼,到義和團大戰八國聯軍,民間武裝不時跳出來向“夷”挑戰,前赴後繼,不怕犧牲。

梁山與義和團的'勇氣謎團':爲何沒勇氣反朝廷

在翻看這些“內憂外患”時期的中國農民起義史料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個令人唏噓的現象:

這些義軍一旦有政府撐腰,什麼都敢幹,什麼敵人都敢打。

宋江徵遼正史鮮有記載,民間傳說、《水滸傳》裏講述得比較多,是真是假有待考證;但是晚清“義和團大戰八國聯軍”,雖然幾乎不在同一個時空隧道裏,但卻有確鑿史料記述着他們的勇敢——

“拳匪信槍彈不傷之妄,遇有戰事,竟衝頭陣,聯軍御以洋槍,死者如風驅草。乃後隊存區區之數,尚不畏死,倏忽間亦中彈而倒”。

義和團之英勇,與他們的亂殺無辜一樣,令西方軍隊驚駭。然而,如此英勇的義和團,卻也有一怕,他們怕什麼呢?怕政府官員。

那些不怕死的義和團首領,到了清政府官員面前,立刻就矮了半截。

史料記載,義和團山西首領在山西巡撫毓賢面前畢恭畢敬,贊其是“大清官”。義和團河北首領李來中向清朝大員剛毅表忠心——義和團只反洋人,不反朝廷。

梁山與義和團的'勇氣謎團':爲何沒勇氣反朝廷 第2張

當慈禧太后肯定了義和團的“愛國行爲”,獎勵了攻打使館的義和團幾車瓜果梨桃後,這些義和團員們,奮勇前進,不惜以生命代價報答慈禧太后的“水果”。

義軍的勇敢,爲什麼在本國君主面前就蕩然無存了呢?

梁山與義和團這類義軍的“膽量”,有些“匪夷所思”,但我認爲,這恰恰就是中國“內憂外患”時期民間武裝愛犯的通病——有膽打狼,無膽殺犬。

就像那宋江起義,你連“虎狼之師”契丹都敢打,怎麼就不敢滅了“鳥皇帝”呢?至於義和團,拿着熱兵器的洋軍嚇不倒你,爲什麼在一半還操着刀劍的政府軍面前就五體投地了呢?

要解開這個“勇氣”謎團,就必須細究什麼纔是他們的“膽”?並且,還要分析“膽”後面的“識”起到的作用。

宋江造反,犯於一個“義”字,“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暗藏一個“忠”字,之後“聚義廳”改成“正義堂”明擺出來——忠義是他們的膽,而忠是頭等大事,這是他們最大的膽——要“替皇帝做事”。

義和團在這一點上與宋江大同小異。他們以“裝神弄鬼”起家,但是最大的膽子卻不是虛擬的“蓮花聖母”給予的,而是現實中的“老佛爺”給予的。他們的第一願望和動力,均是獲得太后的認可、清政府的承認。

梁山與義和團的'勇氣謎團':爲何沒勇氣反朝廷 第3張

在警告國聞報的揭帖中,義和團明確宣告“我皇即日復大柄,義和神團是忠臣”。

可見,義和團的最初自我定位是做大清國君主的好奴才。義和團的死敵不是政府,而是外國軍隊。“扶清滅洋”的與“替天行道”的中心思想差不多。

翻看義和團歷史的後一頁,即便那“掃清”與政府翻臉,主要矛盾也不是對着政府來,二次起義之後的“新義和團”幹了些什麼呢?不進攻官府,而依然走與“老義和團”一脈相承的老路——逢洋便燒。他們“最輝煌戰果”,還是瞄準教堂——焚燒威縣張家莊教堂,殺死法國天主教神父。

如果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那麼他還能怕什麼呢?所以,義和團和梁山的問題,恐怕不是“膽”的問題,而是“識”的問題了。

梁山與義和團的'勇氣謎團':爲何沒勇氣反朝廷 第4張

水泊梁山的好漢們,義和團的大俠們,他們不懂得“反什麼”纔是救國的根本。他們不明白,外敵之所以在自己的國家爲所欲爲,是因爲本國有個腐敗政府。此番道理,血的教訓也未換來思想的覺悟,可謂“死都沒死個明白”。

中國傳統社會,之所以兩千年一成不變。就是因爲有人“有識無膽”,有人“有膽無識”。有識無膽的人不敢行動成不了事,有膽無識的人敢打敢拼,但腦子不先進,所以,除了被利用,還是被利用——利用過後,整個社會還是“原地踏步走”,甚至“向後轉”。

可惜了他們的“勇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