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商人那麼有錢地位卻低 他們是如何參政的

古代商人那麼有錢地位卻低 他們是如何參政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商人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中國古代商人,有的富可敵國卻地位低下,他們是如何參與政治的?

在我國封建歷史時期,以重視仕農工爲上,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但是擁有財富的他們,是怎麼樣以富可敵國的財力,參與國家政治的?

01前言:

商人經營離不開國家政策,放開扶持的經商條件,無異於提供了像農民有了耕耘的土壤,才能使商人的思想得到合適的經營環境,離開肥沃的土壤,商人就沒有良好的經商環境,沒有國家的支持,就不可能創造良好經營環境,沒有政策的扶持商業更不可能得到長足發展。

02被譽爲“商祖”的白圭

被譽爲商人祖師的白圭,(今洛陽人)戰國時期人。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介紹他;“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他一生行事豁達仁義,對後世生意人的經商之道影響長遠。他的商道結構,分三部分組成,一、經濟,二、農業,三、軍事;他把孫子兵法融進生意之道,以:“人慾我予,人棄我取”運用。做人樂觀識變,很會經營,他把會做生意定爲經商的根。到宋代真宗期,被封爲“商聖”,民間又稱他爲財神,商祖,治生。

1、白圭經商的“仁術”

白圭經商成績得到這麼高的認可,和他所處的時代有緊密關聯。秦國爲了打敗周邊國家,改革變法鼓勵老百姓富庶,用了很多政策扶持,針對農業、手工業、製造業、商業等等,一系列富民政策配合。

白圭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裏,從事商業經營。他做生意,看長遠大處着眼,縱觀大局,注重產品質量,不貪小利。

他總結自己經商之道,比喻爲打仗,要像丞相謀政,像商鞅變法一樣,要用兵法籌劃;他在稻穀熟透的季節賣出布帛,存儲糧食,在蠶絲收穫時賣掉糧食,存蠶絲。在豐收之年,又根據自然週期推算災年,未雨綢繆存儲糧食。

古代商人那麼有錢地位卻低 他們是如何參政的

▲商人代表互相洽談

03第二個“商祖”

春秋楚國人的棄官范蠡,字少伯,今河南南陽人有“南陽五聖”美譽。因不滿楚國非貴族不得從政,投奔越王勾踐,後因經商止於陶被民間戲稱爲陶朱公。

關於他的身世,有一段小故事,說他投奔越王后,隨其征戰被吳國打敗,被俘後伴隨勾踐羈押吳國,在此期間受盡吳國人的屈辱,歷經種種難忍苦難,他們假裝心甘情願,諂媚順從矇蔽吳王,得以放還回

越國。臥薪嚐膽的勾踐重整旗鼓,訓練強化壯大大軍,發兵打敗吳國。越王仰賴器重,厚獎重用的范蠡,他卻棄官帶着西施,遠遁他鄉做生意去了。不瞭解是不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反正從此,在越王地界不見他的影蹤。

2、棄官從商成“商王”

范蠡來到齊國,改名換姓叫做:“鷗夷子皮。”他的超羣智慧,使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曾經三散財銀。他認爲,農作物和大自然的關係密切相關,以12年爲一輪,其中,六年好,六年旱,12年會有一大饑荒年。這些自然現象循環往復,災年糧食欠收價格高,豐收年,谷價就會低,市場很容易受欠、豐年(俗稱,大小年)影響,以治理國家之道考慮,應該是欠收年,由政府糧食機構,賣出糧食平溢市場物價;豐收年,國家用高於市場價格收購農民的五穀,使農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國家的稅收纔可能更多增收。

他從商的經營理論中,要求自己的生意,做到“務完物”。就是新鮮不好保存的商品,要快速出手減少損失,並且才能保障貨品質量。又在年景上總結出:“旱資舟,水資車。”市場上,商品價格貴時要及時出手,商品價格賤時要收購好質量的貨物。不要積壓貨幣,要讓貨幣換來的商品,薄利多銷,使商品像水一樣流動。到了後期他的生意止於陶,他認爲陶是天下生意中最路路通的硬貨。(古代器皿離不開陶器,也是時代的原因。)

古代商人那麼有錢地位卻低 他們是如何參政的 第2張

▲古代生活中離不開的器皿“陶器”

04從仁商汲取的思考

被譽爲“商祖”的大商人,都講究商道中的德行,也爲後來從商尊道者樹立良好德行標準。商德之中,還有重要的講究,對市場的提前預判需求,提供的商品質量,保證不粗製濫造,即便有獨霸市場的優勢,價格依然保持薄利多銷,這是前人“商祖”留下的經商美德。即便他們有德行的經營,在古代依然無法改變。從商者在社會上的地位,因爲古代時,人們很嫌棄商人的唯利是圖,在中間連接雙方從中漁利,見利忘義的不堅定立場,等等都是被人唾棄的經營缺點。

3、呂不韋經商之道

商人呂不韋,投資進入官場爲相,成爲商人中的翹楚,他出生在(今河南滑縣)地方,是戰國末期衛國人,是姜子牙23代孫,也是政治家,思想家。秦襄王時拜爲相國,食邑洛陽10萬戶。他的投資成功,要從王子異人說起,被流放戰國做人質的異人,被在趙國經商的呂不韋發現,他以商人的敏銳,覺得這個小王子就是一件“奇貨”。回到家裏的呂不韋,爲了說服父親投資,就問他,做生意的人怎麼樣能發大財?父親對他說,種田的得10培利潤,抵不上賣珠寶掙得的百倍利潤。他問父親,投資一個國君哪?他父親說,當然是無數培的利潤。

古代商人那麼有錢地位卻低 他們是如何參政的 第3張

▲三分笑前臺坐來客不跑

05投資趨利的專營

呂不韋和父親達成共識後,立即就去見異人,要幫助他光耀門庭,異人譏諷讓他先光耀自家門庭。呂不韋就開始講異人皇族的現狀,講到最後,異人對他已經五體投地的佩服!呂不韋給異人大筆的經費,讓他認華陽夫人爲母,沒有子嗣的她是安國君最寵溺的夫人。經過安國君對秦王遊說成功,派出使節到趙國把異人迎回秦國,趙國不許,呂不韋和異人用錢買通守城逃回秦。安國君繼位爲秦昭王,三年後去世,異人繼皇位死後傳給兒子嬴政。嬴政登繼,敕封呂不韋爲“仲父”。

4、權重邪行丟性命

一時間呂不韋權傾天下。然而,呂不韋沒有珍惜得之不易的尊貴,爲了擺脫糾纏不休的嬴政之母“趙姬”,設計嫪毐給嬴政母親淫樂,被大臣舉報秦始皇。暴跳如雷的始皇,立即派兵捉拿嫪毐“車裂而死”,又把聚衆淫樂的一千多賓客遣散。呂不韋受這件事牽連,被秦始皇罷相,全家流放蜀郡。在流放的路上,他飲毒酒自盡。結束自己投機鑽營的一生。

在他得勢的時候,爲了蓋過四君子,招募僚幕客們,由呂不韋親自主持,編撰諸子百家,道教學說,“以道德爲標準,以無爲做綱紀”,集體撰成《呂氏春秋》,因爲所涉非常廣,也被後世稱爲:雜著。不過秦始皇因爲討厭呂不韋,根本就沒看他辛辛苦苦聚能人寫成的著作。

古代商人那麼有錢地位卻低 他們是如何參政的 第4張

▲古代成功商人很注重思想和商道結合

06富可敵國的晚清富商

到了晚清時期,紅頂商人胡雪巖成爲近代商界代表之一,他出生於安徽、徽州的績溪。作爲徽派商人,他有商人的精明和爲利思想,他的政治和遠見也是有獨到之處的。他曾被靠山大臣左宗棠,半諷半贊,說他是:“生逢其時的人。”在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建成福州“船政司”,他從這個工程中掙了很多錢,被左宗棠推薦,調任陝甘總督,兼任上海採運局長,是實打實的掌權派。他任職期間,自家生意在國內遍地開花。有錢又有勢的胡雪巖,連續娶了12房姨太太。當時被老百姓戲謔爲“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5、滿不思虧的悲劇

他受恩於商人“王有齡”的幫助,開了第一家錢莊,走入官場後,經商的習氣越來越嚴重,利用職務之便,幫助左宗棠向洋人貸款打新疆反賊阿古柏。雖然獲得了不少利潤,但是,對於左宗棠的大軍費用開支,幫助確實很大,用自己的絲廠抵押給洋人,向德法英等洋行貸款二千多萬銀元。這麼龐大的貸款利息就要一千多萬,胡雪巖藉機多報利息收入私囊。建船廠,爲大軍購置火槍彈藥等,都是他經手幫助左宗棠,或貸款或者擠壓商人出錢。李鴻章和左宗棠形成對立派系,矛盾日益激化,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後,李鴻章抓住胡雪巖把柄,上告慈禧搞垮他的生絲廠和錢莊,加上胡雪巖又要爭架電話線的生意,沒有靠山的她被慈禧下令查抄沒收家產。

07官商聯合的悲劇

胡雪巖的性格果敢,善於官商結合,會籠絡人心,謀略商戰,最後因爲貪心,成爲李鴻章的靶子,明槍暗箭朝官大臣夾擊,生意場上被人謀算,最後遭到皇帝金花蓋頂的打擊,一下推入敗破趨勢。他從白手起家的藥店掌櫃,一路走進皇權中心,得到朝中二品大員官職,不思後路,不截貪心,最後被摘掉頂戴花翎,就三天時間,家裏幾十年的生意全部破產倒閉。胡雪巖對自己曾經的富可敵國,到聞商色變,臨死之際,警告家人子孫,從此不得經商,交接官員爲友,更不得和李姓聯姻。不知他最後有沒有反思“盈滿既虧,月圓即殘”的道理,到光緒九年,被摘掉頂戴花翎,商業帝國土崩瓦解的胡雪巖,高峯值時,操控江浙資金2千多萬兩。在左宗棠湘軍蔭庇下,他在各地設立20多個銀莊。

當差衙拿着聖旨到他家時,人已經病逝。一代富可敵國的財閥到抑鬱而亡的悲劇結局就此謝幕。他的後人,把胡“慶餘堂”藥店招牌,變賣成現銀,送孩子們到國外學習,不再經商。

古代商人那麼有錢地位卻低 他們是如何參政的 第5張

▲乾隆直播帶貨鼓勵經商

08總結:

商海廣大,沉浮滄桑,從中國攫取的幾滴“浪花”,亦是商海一粟。我們從中能看到的是,商人對商道的重視,皇權爲了民生鼓勵商業的政策支持,都是商業發展的要素,沒有好的政策支持,不可能成就商人的帝國,沒有質量的支持,更是會形成曇花一現的短命經營利益。商道不僅是謀取利益的手段,也應該是遵守德行的演練場,不能在利益的大染缸裏丟失人類的根本品質。改變商人趨利無德的“唯利益論”,更是商人的必修課,向古人對照,從商趨德是現在商人首要學習的“第一課”。

參考資料:

《史記.呂不韋傳》

《史記.貨殖列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