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通緝令畫像和人相差很大 官府最後爲何還能抓到逃犯

古代通緝令畫像和人相差很大 官府最後爲何還能抓到逃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通緝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通緝令畫像粗糙,爲何還能找到逃犯?

《七絕》曾言:“追逃海外網恢恢,污吏貪官戴鎖歸。”從古至今,犯法之人皆將遭受國家追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罪犯逃向何處,均將遭受應有懲罰。

中國古代社會發展進程中,雖法律制度並不像現在社會一樣完善,但對於那些觸犯法律之人,國家同樣也有着相應的處罰措施。通過觀察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便會發現,凡在古代社會犯罪並逃逸之人,普遍會遭到朝廷官府的通緝追查。

與現代社會中的通緝令不同,古代人民並無照相技術作爲幫助,他們所張貼出來的通緝令,自然無法對犯人的樣貌進行準確描繪。在許多人觀看有關古代社會的影視作品時,均發現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極爲粗糙,可朝廷卻能憑藉着畫像,順利找到逃犯。

當有關專家對此事進行解讀後方纔表示,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並非通緝令的重點,那麼,在古代社會中,政府如何通過通緝令找到犯人?古代社會的通緝令,又有何種特殊之處呢?

古代通緝令畫像和人相差很大 官府最後爲何還能抓到逃犯

在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情況進行知道便會發現,與現代社會不同,古代中國以小農經濟爲主,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農民都會守在自己的土地旁邊,很難外出工作。如此一來,古代社會的人口流動性,自然而然相對較低。

此外,通過知道古代社會的戶籍制度便會發現,在封建社會發展進程中,政府反對大規模人口流動。對於當時的政府而言,他們並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流動人口問題,將人口限制在其戶籍內部,便是維持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內容。

古代通緝令畫像和人相差很大 官府最後爲何還能抓到逃犯 第2張

受此情況影響,

古代人民的生活圈較爲固定,若在其生活環境中出現陌生面孔,便會引起周圍民衆的廣泛關注。基於這一原因,犯人逃竄在外時,普遍會遭到當地民衆的排斥。

在古代社會張貼通緝令的過程中,即使通緝令上的犯人畫像並不清晰,可卻能夠對犯人的身份信息進行相應描繪。當生活在本地的民衆發現身邊有着新面孔,且能夠與通緝令上的身份信息有所對應後,便會及時向官府舉報。

與現代社會相同,在古代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同樣擁有着如同身份證一般的證件。在“身份證”上,不僅有着姓名、性別等,還有着其所在的戶籍。

爲防止人口大規模流動,在古人外出時,普遍需持有“路引”作爲憑證,在這種情況下,凡無法拿出“路引”之人,皆會成爲官府所排查的重點對象。

通過知道古代社會的通緝令便會發現,

通緝令上不僅有着單一的犯人畫像,還有着其姓名、籍貫、罪行等極爲詳盡的信息。綜合以上信息可以判定,對於這部分通緝犯來說,即使他們能夠躲開平民百姓的目光,亦無法逃避政府各級部門所設下的攔路關卡。

古代通緝令畫像和人相差很大 官府最後爲何還能抓到逃犯 第3張

除以上身份信息外,在政府部門繪製通緝令的過程中,普遍會

將通緝犯的突出面部特徵進行着重描繪,如臉上的斑痕或五官特徵等。當民衆看到通緝令後,便會將其與身邊出現的新面孔進行比對,以此找到逃犯。

除以上信息外,

在民衆將罪犯信息上報官府後,官府便會賦予民衆極爲豐厚的報酬獎勵。如此一來,在古代社會發展進程中,許多民衆都會留意身邊那些新面孔,若其外貌特徵及籍貫信息與通緝令上所記載的內容完全吻合,他們便會爭相來到官府進行舉報,以此獲得官府的獎勵。

通過各方面的幫助,官府工作人員追查通緝犯人的工作量自然而然有所減少,在民衆的共同支持與幫助下,他們得以迅速鎖定通緝犯人所在之處,並對其展開相應的追查抓捕,以此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古代通緝令畫像和人相差很大 官府最後爲何還能抓到逃犯 第4張

結語

通過對古代社會的通緝令進行知道可以發現,相比現代社會的通緝令而言,古代社會的通緝令有着許多特殊的時代特徵,之所以古代社會的通緝令能夠順利找到犯人,與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無論是在哪個年代當中,追查犯人都是令政府極爲頭痛的事情,從通緝令的變化上便能夠感受到,現如今,通過相關技術的幫助,通緝令已然變得更加真實、準確、高效,並能爲有關部門提供更多的幫助。

隨着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與健全,許多人均能做到遵紀守法,避免做出打破法律底線之事。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將有更多人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意義,避免做出違法亂紀之事。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的通緝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