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通緝令畫像水平如此之差 爲什麼往往總是能被抓獲歸案

古代通緝令畫像水平如此之差 爲什麼往往總是能被抓獲歸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通緝令爲什麼能找到犯人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照相機發明之前,古人要想留下屬於自己的相貌,那就全得仰仗各位畫家了。皇帝或者知名大臣自然不必說,他們的畫像是由大師畫家所提供的,和真人應該不會相差太大,但是如果古代想要通緝犯人的話,那麼官兵們臨時聘請的畫家可就不是那麼靠譜。也許一個筆誤,通緝令上的人物畫像就走了樣,那麼在如此之差的畫像水平之下,爲什麼通緝犯往往還是能被抓獲歸案呢?

古代通緝令畫像水平如此之差 爲什麼往往總是能被抓獲歸案

這就要從通緝令上所寫的東西說起了。通常來說,中國古代要想抓一個人,通常會將他面部的具體特徵和平時的一些生活細節進行詳細描述,而畫像充其量只是一個參考作用,就跟現在畫着的紅燒牛肉麪裏面沒有牛肉一樣,一切還是以白紙黑字爲主。儘管在中國古代,老百姓的識字率只有5%作用,但是圍觀羣衆之中總有那麼一兩個秀才識字,根據圖文結合,通緝犯是很難混跡在人羣之中不被百姓發現的。

古代通緝令畫像水平如此之差 爲什麼往往總是能被抓獲歸案 第2張

其次,通緝令上有着一句很厲害的話,那就是誰敢包庇罪犯,通常也要承擔連帶責任。因此,百姓就算是在街上發現通緝犯,也是絕對不敢私藏罪犯的,因爲弄不好就會把自己一家幾口賠進去,如果罪行嚴重的甚至還要和罪犯一起被株連九族。秦漢以來,“連坐”和“族誅”的推行,使得通緝犯喪失了生存的土壤,只能在老百姓的冷眼旁觀之中束手就擒。

古代通緝令畫像水平如此之差 爲什麼往往總是能被抓獲歸案 第3張

最後,凡是能夠上通緝令的人物,官方也會給出十分高額的懸賞,動不動就是“賞銀輸數萬兩”,要知道,在中國古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差不多相當於人民幣600塊,就算按照最低的一萬兩來計算,那也是數百萬的鉅額獎金。在利益的驅使之下,很多貧苦的老百姓自然是見錢眼開,因爲這樣一大筆錢足以改變一個家庭的生活軌跡

古代通緝令畫像水平如此之差 爲什麼往往總是能被抓獲歸案 第4張

在重金的趨勢之下,大部分老百姓的心腸都會向鐵一樣建議,不但會主動幫助官府扭送那些看起來像是嫌疑犯的的人,並且還會發動自己的家人一起去尋找通緝犯,在這樣一張天羅地網之下,通緝犯要想逃出生天,除非能夠比官府更狠,出更高的價錢買自己的一條性命,否則最終的下場就是在人民羣衆的汪洋大海之中被徹底擊敗,最終成爲官府的階下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