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歷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649年0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在1365年前的今天,0649年7月10日 (農曆五月廿六),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中國唐朝皇帝(626—649年在位),世民即位爲帝后,積極聽取羣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爲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自古皆貴中華,輕夷狄,朕獨愛之如——唐太宗

(作者:阿澈)隋朝末年,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及連年對外戰爭導致國內民變、兵變紛至沓來,各地諸侯紛紛割據自立,隋末農民大起義從611年開始,到了617年隋朝滅亡已成定局,剩下的懸念是誰能在羣雄逐鹿中笑到最後,成爲新秩序的建立者了。617年,太原留守李淵在一個最恰當的時機和最合適地點揭旗而起,開始了創業的過程,他的兒子李世民是起兵的主要策劃者之一,這年,他才18歲。

李世民出身於關隴的世家大族。其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北周時期的八大柱國之一,父親李淵襲爵唐國公,隋煬帝時被封爲太原留守。李世民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像其它關隴貴族一樣,從小就嫺熟弓馬,通曉軍事。在李世民剛剛步入成年之時,似乎特意爲他準備的隋末亂世就給了他淋漓盡致發揮的舞臺。

歷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在進軍長安的過程中,面對複雜的形勢,李淵等人曾產生過退縮的念頭,但在李世民堅決向前的鼓動下,終於於617年11月順利佔領長安。第二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爲秦王。在此後的羣雄逐鹿中,唐朝面臨的最主要對手,包括薛仁皋、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都是由李世民親自率軍消滅的。李世民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他最行之有效的戰法是,首先避免與敵方主力對撼,等到敵方出現疲憊和戒備心下降時,以己方優勢兵力迅速出擊,出其不意地擊潰敵方主力。在一系列戰役中,最有決定意義的是與王世充、竇建德的鄭夏聯盟的決戰,在戰鬥中李世民幾度陷入敵方優勢兵力的包圍中,但他出色的戰鬥能力加上些許運氣,使他每次都能化險爲夷。唐王室在621年就消滅了全國各主要割據勢力,到624年分散的反抗力量也剷除殆盡。在此過程中,李世民雖不是全局的統籌者,但他對統一的貢獻顯然要超過任何一個人。

但對於李世民來說,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逼父退位,這血腥的一幕成爲他輝煌的“貞觀之治”的開始。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吸收了隋末的教訓,在多年戰亂民生凋敝的情況下,實行了輕徭薄賦、疏緩刑法的政策。完善並發展了隋朝和唐高祖時建立的制度,包括府兵制、均田制、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等,並頒行了《大唐律》。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他的帝王美德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善於納諫,以魏徵爲首的大臣常常犯顏直諫,他都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貞觀美政,留下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等經典的政壇佳話。

唐太宗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周圍羣星璀璨。凌煙閣24功臣文武兼備,是唐太宗對天下人才之感召力、凝聚力的寫照。貞觀之治成爲史學界毫無爭議的太平治世,達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程度,全國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數達到最低記錄,一個繁榮開明的遼闊帝國由此蒸蒸日上,開始了一個多世紀的強盛期。在當時的世界上,堪與唐帝國相比的,只有中東的阿拉伯帝國。

唐太宗在位期間,先後出兵打敗了北方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谷渾、高昌國,既解除了外來威脅,又拓展了疆域。但他晚年發動的徵高句麗之戰,則被證明是勞民傷財的無效之舉。但唐太宗同“夷狄”的交往絕不僅僅只是依賴武力。他以廣闊的胸懷接納了衆多少數民族,曾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輕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他曾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松贊干布,將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可汗,並放心地任用少數民族人才,被西北各少數民族領袖共同尊爲“天可汗”。唐朝前期,對外交往四通八達,出現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絲綢之路再次承載了文明交流的重任,景教、伊斯蘭教、摩尼教大概在此時傳入中國,而中國的造紙術可能也在這一時期西傳。而受唐文化影響最大的是朝鮮和日本,日本的“大化改新”正是在“遣唐使”的影響下發生的。

唐太宗是一個身兼軍事家、政治家、詩人和書法家的全才,臨終前還寫下總結一生經驗的《帝範》十二篇。

評價李世民對歷史的影響,大致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首先,在隋末亂世中崛起的各路英豪多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勢力的背景,而且其時中國統一未久,

有可能再次陷入類似於南北朝的長期分裂混戰局面,但主要是由於李世民超羣的軍事才能,使唐室僅僅用四年的時間就奠定了統一的局面,減輕了內亂給中國文明帶來的破壞。

其次,他在隋朝的基礎上,完善並發展了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制度。他以出色的能力和廣闊的胸懷,打造了大唐盛世的根基,而唐代的文明又通過日本、朝鮮的留學生,深刻影響了整個東亞。

還有一點也不可忽略。唐太宗被認爲是中國帝王中的楷模,他的言行通過《貞觀政要》等書籍詳細地流傳下來,成爲後世執政者的教科課,對中國的政治文化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正是由於後兩點,唐太宗李世民的影響要超過通常的開國之君,這也是他在本書中排名高於隋文帝、明太祖、漢高祖等人的原因。他在本排行榜中列第29位。

  1584年07月10日 荷蘭國父威廉一世逝世

在430年前的今天,1584年7月10日 (農曆六月初三),荷蘭國父威廉一世逝世。

威廉一世 WilliamⅠ(1533年4月24日—1584年7月10日),荷蘭執政(1559—1584年在位),也稱沉默的威廉(荷蘭語:Willem de Zwijger)、奧蘭治的威廉(荷蘭語:Willem van Oranje)。奧蘭治的威廉是尼德蘭革命中反抗西班牙統治的主要領導者、八十年戰爭領導人之一。曾任荷蘭共和國第一任執政。在荷蘭,人們通常稱其爲“國父”。荷蘭國歌《威廉頌》所詠唱的就是威廉。

如果人民不再信任我,我願遠遠離去,甚至到世界的另一端——威廉一世

對於拿騷伯爵威廉來說,命運之神是非常眷顧他的。他繼承了父親的拿騷伯爵領地,11歲時,他的堂兄勒內·沙龍戰死疆場,他又繼承了奧蘭治親王的爵位和領地,18歲時同伯倫伯爵的女繼承人安妮結婚,又得到幾處領地,成爲尼德蘭①首屈一指的大貴族。他少年被送進布魯塞爾的宮中接受正統教育,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和他的妹妹—尼德蘭女總督瑪麗婭的厚愛、器重,22歲被任命爲馬斯軍團司令,並進入尼德蘭總督府政務院,26歲成爲荷蘭、澤蘭、烏特勒支三省執政。

他本來可以像那個時代的大貴族一樣,在聲色犬馬、燈紅酒綠中體面地過完富足的一生。但他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命運之神又把他推向了時代的風口浪尖之上。他面臨着兩難的選擇。

1566年,在尼德蘭的一個小城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羣衆運動,激動的人羣迅速砸爛了修道院的物事,這種狂熱迅速擴展到整個尼德蘭,史稱“搗毀聖像運動”,揭開了尼德蘭革命的序幕。

歷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第2張

這場運動的產生有諸多因素。尼德蘭是當時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毛紡和麻紡手工業及商貿尤爲發達,城鎮林立。但它自1519年起落入西班牙的統治之中。西班牙政府視其爲經濟奶牛,其交納的賦稅佔西班牙國庫總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使雙方的矛盾發展到如水火之勢的,則是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和“血腥敕令”,這個敕令規定凡異端必須處死並沒收財產,而藏匿包庇異端者與異端同罪。這個敕令使數不清的尼德蘭加爾文教徒被合法地殺害,在加爾文教徒佔多數的尼德蘭顯然是一道戰爭的催化劑。當尼德蘭又陷入一場經濟危機時,政治和社會的動亂就爆發了。

在這場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仍有着許多向良性發展的機會,奧蘭治親王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荷恩上將的努力也正在促成這一點。他們曾聯名向瑪格麗特總督遞交請願書,要求廢除“血腥敕令”、撤走西班牙駐軍,罷免不得人心的主教等。在運動發生後,他們又積極斡旋,女總督也主張採取安撫措施。但頑固的天主教國王菲利浦二世頑固地斷送了機會,他向尼德蘭派遣了“鐵血總督”阿爾法,採取殘酷鎮壓的手段,終於使形勢不可收拾。新成立的“除暴委員會”使尼德蘭變成了屠宰場。

這種情勢下,奧蘭治親王威廉斬斷了與西班牙王室的絲絲情結,放棄了顯貴的身份、優裕的生活,毅然加入到血濃於水的尼德蘭民衆一方。他選擇了逃亡德意志,散盡千金招募了一支軍隊,開始了戰鬥的生涯。

威廉的軍隊一開始屢屢碰壁,但“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的崛起使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這兩支隊伍主要由破產的尼德蘭平民組成,他們分別在沿海地區和佛蘭德斯森林進行遊擊,並奪取了一批城鎮,在阿爾法統治的鐵板上打開了缺口。威廉積極配合,再次攻入國內,併成爲全國抵抗力量公認的領袖。

尼德蘭獨立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很好地詮釋了“堅持就是勝利”這個真理,尼德蘭一方在軍隊的數量、編制和統一領導方面均遜色於對手,但他們進行的是關乎自身自由和幸福的奮戰,有足夠的熱情將戰爭進行到底,終於將西班牙拖至全國總破產,同時利用菲利浦二世樹敵過多的特點,團結國際力量來夾攻西班牙。

尼德蘭地區人口密集,城鎮衆多,決定了尼德蘭戰爭主要由一場場要塞與城堡的攻守戰組成,爲世界戰爭史上的要塞爭奪戰提供了許多光輝範例。其中著名的戰役有哈勒姆保衛戰、阿爾克馬爾保衛戰、萊頓保衛戰等,其中在萊頓保衛戰中,荷蘭人在彈盡糧絕之際掘開海堤水淹敵軍,才取得了勝利。威廉親自參與了其中一些戰役,以頭腦冷靜著稱,被稱爲“沉默者威廉”,不過軍事終非他所長,他在實際指揮作戰中取得的成果有限。他的兩個弟弟爲配合萊頓保衛戰而雙雙戰死。

1580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將威廉列爲全國頭號通緝犯,以重金懸賞要他的性命。對此,威廉發表了著名的《護教宣言》,抨擊了腓力二世政策的種種禍害,描述了自己最終走上反抗道路的心路歷程和戰鬥到底的決心。1582年,尼德蘭各省正式宣佈在7月12日擁戴威廉·奧蘭治爲尼德蘭國王。然而,在這偉大日子到來前的兩天,一顆罪惡的子彈奪走了奧蘭耶的生命,行刺者的目的只是爲了得到菲利浦二世的鉅額賞金。

奧蘭治親王威廉的威望,因爲他的遇刺身亡而被永遠定格在高位。他被尊爲國父,他的子孫世代爲荷蘭執政,並在1815起成爲荷蘭王國的世襲國王,一直延續到現在。他的家族標誌——橙色也成爲荷蘭的標誌。

對於荷蘭國父對世界歷史的影響,首先是荷蘭獨立所引起世界格局的變化,使稱雄一時的西班牙帝國受到最沉重的打擊而衰落下去,同時又在西歐衆大國的夾縫中興起了一個生機勃勃的荷蘭。獨立使得荷蘭擺脫了衆多的束縛,並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迎來了17世紀這個“黃金世紀”,建立了海上霸權。如果繼續在西班牙“鐵板一塊”天主教政策的統治壓榨下,“海上馬車伕”的繁榮是難以出現的,南北尼德蘭的對照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必須注意到的是,荷蘭人的國家民族觀念向來比較淡薄。作爲在獨立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本土領導人,奧蘭治親王對荷蘭獨立戰爭的凝聚力起到很大作用,而他的後代世襲爲王,對荷蘭國家的凝聚力和認同感也有很大意義。

同多數國家的開國元首相比,奧蘭治親王威廉的軍事才能相對平庸,在獨立戰爭中起更大作用的是“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威廉主要是起精神領袖的作用。但他的兒子毛裏茨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也彌補了這一點。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威廉是個宗教寬容者,而他的時代是個宗教狂熱的時代,天主教和新教的仇視先後在法國和德國引起了內戰,尼德蘭的戰爭與此也有很大關係。威廉的宗教寬容在他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尼德蘭革命的發生也許是歷史的必然,是那個時代羣體意志的表達,但如果沒有威廉的種種活動,荷蘭後來的歷史軌跡也許還會有很多的不同。荷蘭國父在本排行榜中居第37位。

  1509年07月10日 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動家加爾文誕辰

在505年前的今天,1509年7月10日 (農曆六月廿四),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動家加爾文誕辰。

約翰·加爾文,法國人,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動家,加爾文教的創始人。1509年7月10日生於法國北部皮卡迪的努瓦榮城一個律師的家庭,母親不幸早逝。加爾文曾在努瓦榮一個貴族家庭裏受啓蒙教育。1523年8月,努瓦榮流行鼠疫,加爾文隨貴族子弟去巴黎,就讀於巴黎大學馬爾奇學院。後來,他又進入巴黎大學蒙太古學深造。1528年,加爾文畢業,獲得文學碩士的學位。這時,路德宗教改革之風已吹進古老的校園,有人對宗教改革表示支持,學院領導則加以反對,鬥爭激烈。1529年,一位支持路德的學生領袖竟被燒死。這場鬥爭不能不使加爾文受到影響。

1531年,加爾文的父親去世,他決定去巴黎專攻神學。他在巴黎研究了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聖經》,要求按照古代基督教的面貌改造羅馬教會,逐漸傾向於宗教改革。3年後,加爾文成了一名新教徒。

1536年,加爾文在巴塞爾出版他的名著《基督教原理》,系統闡述新教教義,否認羅馬教皇的權威。這部書是他畢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內瓦從事宗教政治活動的總結,是宗教改革時期一部影響最大的新教百科全書。

歷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第3張

1541年後長期定居日內瓦,創立加爾文教,因此,加爾文後來被人們稱爲“新教的教皇”。他曾對許多著名的學者、醫生和再洗禮派進行過迫害。所以恩格斯曾憤怒地說:“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學家的自由研究上超過了天主教徒。塞爾維特正要發現血液循環過程的時候,加爾文便燒死了他,而且還活活地烤了他兩個鐘頭”。

  1830年07月10日 法國印象派畫家卡米耶·畢沙羅誕生

在184年前的今天,1830年7月10日 (農曆五月廿一),法國印象派畫家卡米耶·畢沙羅誕生。

畢沙羅(Pissarro,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1830年生於安的列斯羣島的聖托馬斯島,1903年卒於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畢沙羅自幼便對藝術表現出濃厚興趣,但直至二十五歲纔有機會到巴黎接觸藝術界。他在巴黎結識了畫家柯羅,後來又在私人畫室認識了莫奈、塞尚、巴齊耶、雷諾阿和西斯萊。他早期所繪畫的巴黎風景,在 1864 至 1870 年間均入選官方畫展。 1870 年,他去了倫敦逃避戰火;回國後,他的作品便開始不再被官方沙龍接納,自此,他的命運就和印象派畫家緊緊扣在一起。與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他的作品同樣受日本藝術所影響。他以明亮的色彩和顫動的筆觸來表現當代的風景。

懷着強烈的好奇心,畢沙羅還不斷探索新的技法。 1885 至 1890 年間,他跟隨了畫家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以點描法(Pointillism)繪畫,但後來又重拾原來的技巧。 1892 年,畫商杜朗 — 盧埃爾爲他舉辦了大型回顧展。此後,畢沙羅潛心描繪城市景緻,尤其喜歡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點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這類作品終爲他贏得國際聲譽。

歷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第4張

畢沙羅來京的其餘6幅作品分別爲《塞納河和盧浮宮》、《雪中的林間大道》、《蒙福科的收穫季節》、《艾拉尼的瘋人院》、《埃爾米塔日花園的一角》和《蓬圖瓦茲附近的艾尼麗街》。

《蓬圖瓦茲:埃爾米塔日的坡地》是畢沙羅一家回到法國兩年後畫的,其全家人前後在蓬圖瓦茲住了10年。畢沙羅和他的家人分別住在蓬圖瓦茲高地的埃爾米塔日街區的幾處房子裏,這些房子都爲較新的建築,但不遠處還有一個古鎮,其中有一些17—18世紀的建築物。

  1940年07月10日 貝當建立法國傀儡政權

在74年前的今天,1940年7月10日 (農曆六月初六),貝當建立法國傀儡政權。

7月10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不復存在了。以貝當元帥爲首的法西斯獨裁政府在維希粉墨登場。法國議會以壓倒多數投票贊成解散議會,並授權貝當制定新憲法。新法國將會出現新議會,新議會完全是顧問性質的。 但這天消亡的不僅是共和國,法國傳統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也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家庭、祖國”。新政權號召人們恢復“傳統的價值觀念”。在停戰後逃離法國的士兵們,接到讓他們返回法國的邀請,貝當政府保證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他們。一些士兵將會得到1000法郎以補貼他們回國過平民的生活。

歷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