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294年0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在720年前的今天,1294年1月22日 (農曆臘月廿五),忽必烈逝世。

忽必烈(Kubilai, 1215年—1294年),名字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共四子)。中國元朝的創立皇帝,廟號世祖,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可汗(Seen Qaγan)。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長兄蒙哥即位後,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則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他在這段時間內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悅而受之。1253年,忽必烈率軍進攻位於今雲南的大理國,國王段氏投降,被任爲大理世襲總管。

歷史上的今天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爲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塬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爲大汗。幼弟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爲此發動戰爭爭奪汗位,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爲一尊,遷都大都,上都爲陪都,並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員。但四大汗國之中的叄國則因他違反歷來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行漢法”的主張而紛紛終止藩屬關係,脫離了他的統領範圍。僅伊兒汗國(首任伊兒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義上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伊兒汗國也完全獨立了。至此,蒙古大汗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塬地區、今新疆東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爲大元,正式即位爲皇帝,並開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計劃。他的軍隊用了六年時間攻陷重鎮襄陽,但以後的進展則相當順利。1279年,在厓山海戰中,陸秀夫揹着8歲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正式君臨華夏。

忽必烈後來亦有派遣軍隊進攻一些其它國家和地區,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戰事最有名,也最慘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發動第一次侵日戰爭,日本史書稱之爲“文永之役”,以叄萬二千餘人,東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發動第二次侵日戰爭,史稱“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軍十餘萬人,到達次能、志賀二島,卻碰到颱風,溺死近半。元軍兩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一般認爲颱風(日本人稱這兩次大風爲“神風”)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塬因,不過後世也有認爲是元朝的行軍習慣不相適應所致(蒙古人習慣上打陸戰,而攻打日本則是海戰)。

青年時期的忽必烈時常注意金、宋的文明,認識到「蒙古唯有與伊斯蘭文明及漢家文化融合,帝國長久立足於世界的理想方能實現」,因此身邊經常圍繞着來自中塬、中東等地的學者。透過他們的言談與經驗,除了伊斯蘭世界,忽必烈對漢地風俗民情的瞭解也超越了當代大多數的蒙古人。不過在創立元朝的前後,蒙古人多不認同忽必烈要親近漢地學者的主張,所以忽必烈有感必須發動武力殲滅胞弟、成爲大汗,理想纔可能實現。但是爭奪汗位的行動也使蒙古大一統的可能性消失了。往後即使忽必烈在漢地推行漢法,但身邊蒙古貴族反對實施漢法的聲音始終大於支持。由於改變蒙古人的觀念是如此的困難,加上版圖擴張至日本的出征失敗了、治理中塬的難度高於預期,而且由色目人管理財政的帳面成果確實比漢人來得豐碩、精明,因此在尚武的大環境下,失意的忽必烈不復當年的威望,他選擇了與蒙古貴族妥協,漢人的地位終於煺到最末階,種下了漢人日後積極反抗蒙古人的意志,同時也宣告了忽必烈早年試圖革新蒙古的理想失敗。

忽必烈晚年飽受痛風病痛之苦,愛妻察必與皇太子真金先行離世,使他悲痛不已。爲了尋求安慰,他享用了更多的美食與醇酒。過度的飲酒,讓他的健康亮起紅燈,至元叄十一年(1294年)於宮內與世長辭。

  1901年01月22日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逝世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1年1月22日 (農曆臘月初三),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逝世。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全名亞歷山德里娜·維多利亞(英語:Alexandrina Victoria),是英國迄今爲止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世界歷史上止在位時間最長的女君主。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1876—1901年在位)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多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爲“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後,英國國力巔峯的時代鄐亦漸漸除之完結。

歷史上的今天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第2張

她在位長達64年,享年82歲,在位期間,正是日不落帝國以征服者的身份傲視世界的全盛時期,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除了本土之外,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巴基斯坦、緬甸、馬來西亞,以及非洲的埃及、南非等十多個國家,拉丁美洲一些小國,還有遍佈各大洋的島嶼,等等,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廣場、城市等都因此以“維多利亞”命名。她的名字,幾乎成爲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她的9個子女,均與歐洲各國王室聯姻,她在世時,37個曾孫輩的孩子遍佈於歐洲各國,幾乎每個歐洲國家的王室都有她的血脈,她也被尊稱爲“歐洲老祖母”。她在位期間,憲法賦予她的權利只剩下了諮詢、鼓勵、警告,對政府的人選正逐漸失去影響力,後期深居簡出,政治能量更主要地體現在參加慶典上面。大英帝國無比強大,但它的一切對她來說,宛如超市貨物櫃裏的商品,可以盡情觀賞,卻不能使用。

她,就是維多利亞女王,一個無比風光無比尊崇,但實際政治影響力卻有限的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6月20日,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病逝。他父親喬治三世所留下的大批孫子孫女中,只有維多利亞爲合法婚姻所生。於是這天18歲的維多利亞公主一覺醒來,就被告知她已成爲英國女王。

  1905年01月22日 彼得堡的“流血星期日”

在109年前的今天,1905年1月22日 (農曆臘月十七),彼得堡的“流血星期日”。

1905年1月22日(俄歷1月9日)是星期日,帷幕在聖彼得堡10萬名工人平靜的遊行中拉開。工人們和他們的家屬向沙皇請願以改善生活條件。可這一天的帷幕卻是在極度恐怖中降下的。沙皇不願聽從遊行者的要求,而是命令他的軍隊向手無寸鐵的抗議者們開槍,打死打傷4600多人,約1000人慘遭殺害。

遊行是從中午開始的。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遊行的組織者,激進的戈邦神甫。他今年多次領導罷工。戈邦神甫身穿法衣,手持十字架,率領工人向冬宮進發。他們準備在那裏向沙皇遞交一份請願書。即使在看到荷槍實彈的士兵時,遊行者們仍然繼續前進。他們不相信士兵們會向俄羅斯同胞們開槍,而且他們相信沙皇是願意傾聽他們的要求的。

歷史上的今天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第3張

可沙皇並不在冬宮。他的軍隊得到命令,堅決驅散一切人羣。當遊行隊伍拒不後退時,政府當局便驚慌起來。他們認爲這是革命的第一個徵兆,而只有通過顯示武力才能最有效地遏止住這批“暴民”不斷增長的勢頭。士兵們便從馬上開槍射擊,用戰刀亂砍驚慌失措的遊行羣衆。

爲抗議這場屠殺,在許多城市發生了一系列罷工,沙俄被震撼了。同時,工人和校政治社團提出了實行某種形式的議會制的要求。農民開始奪取地主的土地。沙皇需要不斷派軍隊到農村去鎮壓農民的反抗。軍隊中的某些部隊也顯示了革命的熱情。戰列艦“波將金”號的全體水兵發生譁變,把戰艦駛向黑海,繞海遊弋。俄國1905年革命在俄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列寧說:“沒有1905年的‘總演習’,就不可能有1917年10月革命的勝利”。

  1924年01月22日 英國工黨首次執政

在90年前的今天,1924年1月22日 (農曆臘月十七),英國工黨首次執政。

歷史上的今天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第4張

英國工黨成立於1906年,但1924年以前的英國一直是由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923年大選中保守黨失敗,工黨獲得比自由黨更多的席位。1924年1月22日工黨領袖麥克唐納組成英國曆史上首屆工黨政府。麥克唐納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內閣成員多數是工人出身。工黨執政期間,對內通過了“惠特利住宅計劃“,增加國家補助金用於住宅建設,還改善了保障制度,增加養老金和失業補助,廢除了保護關稅的原則。在外交上,1924年2月同蘇聯建立外交關係並簽訂貿易協定。1924年的倫敦會議上麥克唐納從中調停,使法德接受道威斯計劃。工黨政府執行的這些較激進的政策受到保守黨和自由黨的攻擊。他們抓住”坎貝爾案“反對麥克唐納,說他有同情共產主義的嫌疑,麥克唐納被迫於1924年10月辭職,第一屆工黨政府結束。

  1949年01月22日 中國共產黨接管北平

1949年1月22日 (農曆臘月廿四),中國共產黨接管北平。

1949年1月22日,國民黨軍隊放棄了對北平的控制,而由中國共產黨接管。這表明持續已久的內戰正接近尾聲。

這個中國傳統的首都被圍困了一個多月。國民黨將領傅作義與正在華北努力實現和平的中國共產黨達成協議,幾乎是禮貌地交出北平。  根據這個協議,成立了一個聯合委員會,以便監督向共產黨領導的政權的過渡。同時,在國民黨首府,同共產黨打了20多年仗的蔣介石宣佈,他將辭去總統職務,以期結束雙方的敵對行爲。

歷史上的今天1月22日 忽必烈逝世 第5張

被任命爲代總統的李宗仁宣稱,他的看守政府隨時準備根據毛澤東在1月早些時候提出的條件進行和平談判。在青島,據稱8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將撤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