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669年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在1345年前的今天,0669年12月31日 (農曆臘月初三),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李世勣(594年-669年12月31日,“勣”音“績”),塬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爲李勣。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並稱。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叄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爲長城。徐世勣出身富戶,17歲時正值隋末農民起事,跟隨翟讓參加瓦崗軍。在李密成爲瓦崗軍的首領後,徐世勣因軍功被封爲東海郡公,駐守黎陽。在李密謀害翟讓時,被亂軍砍傷。大業十四年(618年)擊煺了北上的宇文化及。瓦崗軍失敗後歸降唐朝,跟隨秦王李世民先後討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和徐圓朗等割據勢力,武德六年(623年),又跟隨趙郡王李孝恭和李靖討伐輔公祏。

入唐後,唐高祖李淵說徐世勣是“純臣”,賜他姓李。先封曹國公,後封英國公。貞觀年間,曾參與平定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的戰役。武德八年(625年)突厥進犯,李世勣討伐。貞觀叄年(629年)大破突厥,俘五萬人而歸,鎮守幷州十六年。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貞觀十五年(641年),在諾真水(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大敗薛延陀。貞觀十八年(644年)隨太宗親征高句麗。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唐太宗晚年,曾對太子李治說:“李勣這人太忠義,你無恩於他,恐怕日後他無法盡心輔佐你。”。爲了使李勣忠於李治,唐太宗將他貶爲疊州(今甘肅迭部)都督。唐高宗即位後根據唐太宗的遺命恢復了他的職位,歷任尚書左僕射、司空。高宗問他:“朕欲立武昭儀爲後,你以爲如何?”李世勣說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問外人。”。總章元年(668年),李勣率兵至鴨綠江,與薛仁貴會於平壤,攻克平壤,大勝而歸。參見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叄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因後來其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發動起事,被族誅,李勣也被剖棺戮屍。到後來唐中宗復辟政權之後才平反昭雪,以禮改葬。

  1650年12月31日 清朝多爾袞逝世

在364年前的今天,1650年12月31日 (農曆臘月初九),清朝多爾袞逝世。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1.17—1650.12.31),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完成大清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清朝入關初期的實際統治者。1626年封貝勒;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1643年輔政,稱攝政王;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問鼎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去世後,先追尊爲成宗義皇帝,後被順治帝追論謀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爲其平反,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明萬曆四十年十月廿五(1612年11月17日)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老城)。9歲時,與弟多鐸被合立爲一個和碩額真,同掌一旗。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晉貝勒。 天聰二年(1628),從後金汗皇太極徵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獲敖木倫(今大淩河上游)大捷,俘衆萬餘,以功賜號墨爾根戴青(意爲聰明的統帥),封固山貝勒。三年,從皇太極自龍井關(今河北遵化東北)入明邊,與貝勒莽古爾泰等圍攻北京,敗山海關援兵於薊州(今天津薊縣)。次年,還師先行,再敗明軍。五年,初設六部,受命掌吏部。參加大淩河城(今遼寧凌海)之戰,率先衝擊,勇勝明總兵祖大壽部。遂與貝勒阿巴泰等奔襲錦州,擊敗出城明軍。六年,與貝勒濟爾哈朗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黃河岸俘蒙古部衆千餘。七年,皇太極問進軍方向,力主以徵明爲先,奏言乘機入明邊、圍北京,被採納。次年,縱掠山西等地。九年,與貝勒嶽託、薩哈璘、豪格等統兵萬餘招撫察哈爾蒙古林丹汗子額哲,獲元朝傳國玉璽“制誥之寶”。回軍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斬6000餘人,俘獲甚衆。清崇德元年(1636),晉封和碩睿親王。爲配合武英郡王阿濟格進關攻明,受命與多鐸率兵攻山海關,以牽制明軍。繼從皇太極進兵朝鮮(今朝鮮、韓國),二年,同肅親王豪格進克江華島(今屬韓國),迫國王李倧請降。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第2張

三年,監築遼陽、都爾鼻城(今遼寧彰武),治盛京(今瀋陽)至遼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將軍,統左翼四旗兵與揚武大將軍嶽託所率右翼軍大舉入關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屬河北),分兵八道,乘虛略山西及保定(今屬河北)地區,擊敗明總督盧象昇部。繼破濟南,略天津等地,凡20餘戰皆捷,克城40餘座,俘掠人口25萬餘。五年起,率兵參加鬆錦之戰,與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輪流充任前方統帥,以築城屯田、圍城打援之策,進圍錦州,敗明軍於寧遠(今遼寧興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錦州南)間。六年,以私遣甲兵歸家罪,降爲郡王,被罰銀萬兩。後兩次圍錦州。七年二月,參加松山決戰,大敗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所統八總兵13萬人,俘洪承疇。三月,迫前鋒總兵祖大壽獻錦州城降,獲鬆錦大捷。進克塔山(今葫蘆島東北),殲明軍7000餘人,再破杏山。師還復親王爵。八年,在皇太極卒後,欲爭帝位未成,立年幼福臨爲君(是爲順治帝),與濟爾哈朗聯合輔政。旋稱攝政王,實掌軍政大權。順治元年(1644)四月,以奉命大將軍率阿濟格、多鐸等統滿、蒙、漢軍十餘萬攻明。在山海關東威元堡誘降前往乞師的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之戰中,

大敗李自成大順軍約10萬(一說6萬)。五月佔領北京,確定遷都於此,以武力統一全國。制定了先攻農民軍,後滅南明政權,聯合漢族官僚地主勢力,以漢治漢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將撫定山東、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衛京畿地區。遣輔國公吞齊喀等赴盛京奉迎順治帝至京。致書南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史可法,勸其削藩稱臣。十月,受封叔父攝政王。旋命阿濟格爲靖遠大將軍、多鐸爲定國大將軍,合擊大順軍於陝西。二年初,命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爲總統,率準塔、譚泰等代豪格徵山東。三月,命多鐸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揚州,五月佔南京,於蕪湖(今屬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繼滅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權。封皇叔父攝政王。六月以剃髮令激起江南各地民衆的反抗,相繼派兵鎮壓。閏六月,命兵部尚書洪承疇等經略江南及粵、贛、閩、湖廣、雲貴等地,以攻撫之策相繼平定江南。三年,命豪格爲靖遠大將軍,率師攻四川大西農民軍。命博洛爲徵南大將軍徵閩、浙。命多鐸爲揚威大將軍,率師徵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等。

命孔有德爲平南大將軍,同耿仲明等率師徵湖廣。十一月,部將豪格部於四川西充鳳凰山射殺大西農民軍首領張獻忠。四年,修成《大清律》,命頒行全國。七月,罷濟爾哈朗輔政,獨專朝政。五年,命譚泰爲徵南大將軍,同何洛會征討降而復叛的原明將領、江西總兵金聲桓。調戶部侍郎額色率兵協助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鎮壓甘肅回民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命吳三桂鎮守漢中。爲排斥異己,迫豪格致死。初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間養馬及收藏軍器。命濟爾哈朗爲定遠大將軍,徵湖廣大順軍將領李過、高一功部。十一月,晉封皇父攝政王。六年,兩次率師親征降而復叛的大同總兵姜瓖,克渾源(今屬山西)等地。

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於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39歲。追尊爲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生前謀逆罪,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復睿親王封號。多爾袞謀勇兼備,能重用漢族謀臣和將吏。統兵馭將,賞罰分明。善於把握戰爭全局,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尤其能掌握時機,一舉揮軍入關,確立了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

  1915年12月31日 雲南宣告獨立護國戰爭爆發

在99年前的今天,1915年12月31日 (農曆冬月廿五),雲南宣告獨立護國戰爭爆發。

1915年12月23日夜11時,由唐繼堯、任可澄署名的反帝制電報正式發出,電報指出:“竊惟大總統兩次即位宣誓,皆言恪遵約法,擁護共和。皇天后土,實聞斯言,億兆銘心,萬邦傾耳。記曰:‘與國人交止於言。’又曰:‘民無信不立。’食言背誓,何以御民。紀綱不張,本實先拔,以此圖治,非所敢聞。計自停止國會,改正約法以來,大權集於一人,凡百設施,無不如意。憑藉此勢,以改良政治,鞏固國基,草偃風從,何懼不給,有何不得己而必冒犯叛逆之罪,以圖變更國體。”要求立將楊度、嚴復、劉師培、段芝貴、周自齊、樑士詒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謝天下;渙發明誓,擁護共和”,並以雲南軍民“痛憤久積,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實據,萬難鎮勸”爲詞,限25日10時以前答覆。同日,唐繼堯、任可澄、蔡愕、戴戡等人並聯名照錄此電通告全國,請“一致進行”。

24日,唐繼堯再次任命一批下級軍官,並放餉發械,做好出徵準備。同日,又推呂志伊撰就對外照會五款。及25日期滿,未見袁世凱的答覆,唐繼堯、任可澄、劉顯世、蔡鍔、戴戡遂聯名發出二次通電,稱袁世凱既爲“背叛民國之罪人,當然喪失總統之資格”,並宣佈“深受國恩,義不從賊,今已嚴拒僞命,奠定滇黔諸地,即日宣佈獨立”。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第3張

12月27日,唐繼堯、蔡鍔、任可澄、劉顯世、戴戡及軍政全體發佈討袁檄文,歷數袁世凱辛亥革命以後不仁、不義、不智、不信、不讓等醜行。31日,唐、蔡、任、劉、戴與張子貞、劉祖武聯名發表梁啓超手撰通電,宣佈護國軍的最終目的是:(1)與全國民戮力擁護共和國體,使帝制永不發生;(2)劃定中央、地方權限,圖各省民力之自由發展;(3)建設名實相副之立憲政治,以適應世界大勢;(4)以誠意鞏固邦交,增進國際團體上之資格。

同日,唐、任並照會英、德、法、俄、日等國駐華公使、領事,發表5點聲明:(1)帝制問題發生以前,民國政府及前清政府以前與各國所定結之條約均繼續有效,賠款及借款均仍舊擔任;(2)本將軍、巡按使佔領地域內居留之各國人民,其生命財產力任保護;(3)自帝制問題發生以後,袁世凱及其政府與各國所訂結之條約、契約及借款等項,民國概不承認;(4)各國如有助袁政府以戰時禁製品者,查出概行沒收;(5)如各國官商人民有贊助袁政府爲妨害本將軍、巡按使之行爲時,即反對之。護國戰爭爆發了。

12月26日,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部在昆明八省會館正式成立。總司令部下轄3個梯團,每梯團2個支隊。第一軍是護國軍的主力,總兵力3個旅,計9000人,武器裝備僅一、二支隊較爲精良,配有德造管退炮4門、機槍4挺,其他支隊多爲舊式九子槍,甚至還有沒有槍的士兵。總司令部成立後,所轄各部隊分路向四川進發。左翼劉雲峯率鄧泰中、楊蓁兩支隊於27日首先出發。

  1947年12月31日 羅馬尼亞王朝倒臺

在67年前的今天,1947年12月31日 (農曆冬月二十),羅馬尼亞王朝倒臺。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第4張

1947年12月31日,羅馬尼亞國王邁克爾在蘇聯支持的共產黨人的壓力下被迫退位,紅色帷幕至此覆蓋了整個東歐。這個正在度假的東歐的最後一個君主邁克爾被迅速叫回國,並由總統戈查向他遞交了讓位證書。

  1991年12月31日 蘇聯銷燬最後一枚中程導彈

1991年12月31日 (農曆冬月廿六),蘇聯銷燬最後一枚中程導彈。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英國公李世勣逝世 第5張

根據蘇美“中導條約”,到1991年,蘇聯應全部銷燬條約規定範圍內的導彈。1991年的一天,蘇聯在卡普斯金亞爾導彈發射場銷燬了最後一枚中程導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