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倦夜》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呢?

《倦夜》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倦夜

蘇軾 〔宋代〕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

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

譯文

《倦夜》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呢?

失眠的人總是厭煩這漫漫長夜,窗戶彷彿永遠也見不到光亮似的。

荒寂的孤村中傳來狗吠聲,那是幾個行人在殘月下趕路。

鬢髮早已稀疏斑白,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靜。

眼前荒園中阡陌縱橫,紡織娘聲聲叫個不停,不斷空鳴叫哪能有功成?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時蘇軾已六十四歲。據記載,蘇軾於公元1097年(紹聖四年丁丑)被貶謫到昌化軍(屬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謫所。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後朝廷聽到這個消息,便派人把他趕出來。於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籌建一處住宅,名日桄榔庵。

賞析

這是一首感寓詩。首聯是對長夜漫漫的怨恨,盼望天亮而小窗未明。頷聯由犬吠想到月下行人。更添孤寂之感。頸聯由行人轉想到自己的飄零生活,雖無政務之累,卻也鬢髮皆白,感慨不已。尾聯借絡緯虛織比喻自己政治上的絕望。全詩結構緊湊,聯想自然,描寫生動,含意深刻。

《倦夜》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呢? 第2張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寫失眠的人討厭夜長,窗戶彷彿永遠也見不到亮似的。失眠的人希望天快亮,所以“厭長夜”一下句說,但黑夜又偏偏不肯退去,窗戶老是不見光亮。“厭”“終”,表明作者失眠時間之久,情緒之煩躁,對天明的切盼。作者失眠之因,不外乎被貶的不幸,對前途的擔優,生活的艱難,或者是對自己年老而無所作爲的悔恨。看來這些因素可能都有。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作者失眠可能很久了,時間可能是五更以後,天快明瞭。通常,’深夜是沒有行人的,爲生計奔波爲人多半是黎明以前早起早行,所以引來犬吠。孤村,點明作者自己所處。殘月,點明時間。兩句簡潔形象地寫出荒寂的孤村黎明的景象,同時也襯托出作者寂寞的心情。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蘇軾此時已經“衰鬢久已白”。北宋官員升沉不定,調動頻繁,“莫笑官居如傳舍”,謂經常調遷,不能安居,蘇軾飽嘗其苦,“旅懷”即指此種情況

“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這裏作者以荒園絡緯自比,感嘆自己只是空喊,並未做出什麼於人民有益的事,正如蟋蟀終日“織呀織”,“織呀織”的,只不過是空喊,是虛織。

蘇軾《倦夜》中的前四行詩,在藝術上可與李白《靜夜思》媲美。同樣是寫窗前月下,李白寫牀獨不言窗,而必回故鄉。此地無聲勝有聲。東坡寫窗而不言牀,隻字不提故鄉。只比李白多聞“一犬吠”,似乎擋着了回鄉之路。把他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欲歸不能的痛楚寫得淋漓盡致。此乃有聲勝無聲。

這首詩看上去極有柳宗元詩歌的味道,如“厭長夜”、“小窗”、“孤村”、“殘月”、“衰鬢”、“荒園”、“旅懷”再加上靜夜犬吠的聲音效果,陰陰冷冷、孤獨悽苦。柳詩《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便有此感,《郊居歲暮》亦有同趣“屏居負山郭,歲暮驚離索。野迥樵唱來,庭空燒盡落。”可見,蘇軾是愛用柳詩的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

但又像前面所說的一樣。蘇軾不是在堆砌柳宗元的淒冷意象,而是將其轉爲己用。就如《倦夜》這首詩,如若粗心讀之,或會以爲是柳詩,但稍加用心則會發現,這樣的詩,只有宋人,只有蘇軾才能寫出。在柳宗元的詩中這些意象是並列關係,是對仗關係,“······迴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柳宗元《南澗中題》)“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柳宗元《梅雨》)如是也。而《倦夜》則實不然,它不是一句一景式的,而是一句緊接一句,類似於敘事詩的,之間也有着因果關係。聞得“孤村一犬吠”,纔會有“殘月”下是否有人行的猜想,從而設想這位行者若不是隻身一人,則是很好了。從行者又聯想到自己一輩子孤身之旅,感慨萬千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