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

李白 〔唐代〕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譯文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謝朓、範雲當年離別的地方猶如還在,每次目睹這裏的景物都不免生出愁緒。

主客分別,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有那山間溪水緩緩流。

池花映着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輕響。

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風貌,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長久的鬱積化爲浩然長歌。

賞析

謝公亭位居安徽宣城城北,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曾在這裏送別詩人範雲。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謝朓、範雲當年離別的地方猶如還在,詩人每次目睹這裏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內涵很廣,詩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見到古人,度過每一天卻覺得孤獨,乃至由謝朓的才華、交遊、遭遇,想到詩人自己的受讒遭妒,這些意思都可能蘊含其中。

《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兩句緊承上聯“離別”、“生愁”,寫謝公亭的風景。由於“離別”,當年詩人歡聚的場面不見了,此地顯得天曠山空,謝公亭上唯見一輪孤月,空山寂靜,碧水長流。這兩句寫的是眼前令詩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種懷古人而不見的悵惘情緒塗抹在景物上,就使得這種寂寞而美好的環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離去的前代詩人,從而能夠引起人們對於當年客散之前景況的遐想。這不僅是懷古,同時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詩,也經常爲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會難再而深致惋惜,這表現了李白對於人間友情的珍視,並且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客散”兩句似乎已經括盡古今了,但意猶未盡,接着兩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類的景物來寫“生愁”,而是描繪謝公亭春秋兩季佳節良宵的景物。這是用了反襯的手法。池花映着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清響,景物雖美,卻沒有知己爲伴欣賞,越見寂寞孤獨。這兩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寫詩人眼前的風光,而由於上聯已經交代了“客散”、“山空”,因此,這種秀麗的景色,也表現了詩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對謝公亭風光追思遐想,欲與古人神遊的情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詩人在緬懷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風貌,溝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這裏所謂“一相接”,是由於心往神馳而與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寫在精神上對於謝公舊遊的追蹤。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但其中卻表現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懷念,表現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懷。

李白的五律,具有近似於古體的特點。這,一方面體現在往往不受聲律的約束,在體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則是他的五律絕無初唐的浮豔氣息,深情超邁而又自然秀麗。像這首《謝公亭》,從對仗聲律上看,與唐代一般律詩並無多大區別,但從精神和情致上看,說它在唐代律詩中帶點古意卻是不錯的。李白有意要矯正初唐律詩講究詞藻着意刻畫的弊病,這首《謝公亭》就是信筆寫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渾括地寫出了謝公死後亭邊的景象,並沒有細緻的描繪,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構成的開闊而又帶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卻顯得高遠。至於詩的後四句,王夫之說得更爲精闢:“五六不似懷古,乃以懷古。‘今古一相接’五字,盡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絕也。”(《唐詩評選》)因爲“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二句,寫得悠遠飄逸,看似描繪風光,而懷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筆排除了古今在時間上的障礙,雄健無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謝公死後,別無他人,也就是“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的意思。這樣就使得李白的懷念謝公,與一般人偶爾發一點思古的幽情區別開了,格外顯得超遠。像這種風神氣概,就逼近古詩,而和一般的初唐律詩面貌迥異。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