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

吳文英 〔宋代〕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東。轆轤聽帶秋聲轉,早涼生、傍井梧桐。歡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風。

臨池飛閣乍青紅。移酒小垂虹。貞元供奉梨園曲,稱十香、深蘸瓊鍾。醉夢孤雲曉色,笙歌一派秋空。

譯文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夏天過去,秋涼已生,雨打荷池,洗淨一池豔紅。聽着單調乏味的轆轤聲,看着井臺四周鋪滿了枯黃的梧桐葉,不禁哀嘆秋已深。麓翁之宴既是歡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潔的月光下,清風習習,園中修竹搖曳,堂內佳人起舞,呈現出一幅富貴夜宴圖。

高閣臨近水邊,客人可以邊飲酒邊觀望在月色朦朧中隱約顯現在荷池中的紅花綠葉。然而園堂宴飲還不能盡興,所以大家又攜酒至園中的“小垂虹”橋上,再次自在暢飲。宴席中自有樂工們爲大家彈奏昇平盛世中流行的樂曲,並且還拿出來醇酒斟滿在玉杯中招待客人。我受到主人如此盛情款待,當然是高興得樂而忘返了。所以不覺沉醉入夢,好夢至曉,並且夢中似乎還覺得自己飄飄然地身處在一派笙歌聲中。

創作背景

史宅之淳祐四年(1244年)知紹興府時,吳文英入其幕中。淳祐六年史氏赴闕轉朝官,吳文英隨幕杭京。這首詞寫於淳祐七年(1247年)行括田,怨嗟滿道,不孚時議時。

賞析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這首詞寫史宅之家園景色與宴飲情況。詞的上片以詞人的哀愁悲秋襯托麓翁的歡宴,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從雨打荷花着筆,使全詞籠罩在秋聲秋韻之中,在“梨園”“笙歌”之外,另拓一藝術空間;下片讚頌主人好客,盛情招飲的情景。拈出“臨池飛閣”扣緊題中之“園堂”,足見構思之精到綿密。全詞浪漫主義色彩濃厚,構思巧妙,生動再現了一番雨打池荷的精彩情景,令人不忍釋卷。

詞的上闕“一番疏雨洗芙蓉”二韻,描寫史家園中景物:池塘上的荷花,在稀疏的秋雨洗滌下,顯得晶瑩光豔,那秋雨灑在荷花荷葉上,猶如玉佩丁冬作響。一開章就將秋雨秋荷寫得有聲有色,富有一種清新剔透的美感。“疏雨”“冷” 字,暗寫了秋雨。“玉”寫白荷皎潔晶瑩。“轆轤聽帶秋聲轉”三韻,即桐葉知秋意。雖是點“秋”字,但以有形有聲之語出之。“轆轤帶秋聲”言聲響,“轆轤轉”有形象,“早涼生、傍井梧桐”從感覺入手,一個抽象的“秋”字,寫得有聽覺、視覺、感覺,以通感的手法表達,頗有新意。“歡宴”兩句,點題。十二字共分六層意思,全以一“歡”字領起。“歡宴良宵好月”一句,扣題“宴客”,宴客是秋夜,明月朗照之際。“佳人修竹清風”化用杜甫詩句以讚美主人具有高潔的品格。時史宅之首倡括田之議,一應天下沙田、圍田圩、沒官田等並行撥隸本所,名“田事所”,一路騷動,怨嗟沸騰。(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詞中贊其高潔,有阿諛之嫌。

詞的下闕,從“歡宴”展開筆墨。過片“臨池飛閣乍青紅”二韻,寫宴飲之處,在湖邊彩繪的飛閣中,後又泛舟飲酒過彩虹橋。寫宴會地點園堂周圍的景色,此是讚揚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貞元供奉梨園曲”一韻,寫宴飲之樂:由技藝高超的琴師、歌女們彈奏音樂。“瓊鍾”形容音樂的旋律美妙動聽。最後“醉夢孤雲曉色,笙歌一派秋空”二句,以寫景敘事作結。言歌聲樂聲響徹雲霄,人人酣醉盡興,宴飲達旦。“曉色”與“好月”呼應,寫出時間推移。“笙歌”與“梨園曲”呼應,“醉夢”與“歡宴”呼應,“秋空”與“秋聲”呼應,可謂首尾圓合,針密線連。

此詞在章法上,上片寫園中之景,歇拍“歡宴”扣題“宴客”,下片皆從此二字展開,作到“脈絡井井。”(清馮煦《蒿庵論詞》)此詞不足之處,有的地方用僻典,造詞近晦欠暢達,如“貞元供奉梨園曲,稱十香、深蘸瓊鍾”,其本意是說有技藝高超的女藝人演奏了美妙的音樂。但化用衆多僻典,在用僻典時又有幾番轉義,自然被人指爲“其失在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