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瑞鶴仙·秋感》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瑞鶴仙·秋感》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瑞鶴仙·秋感

吳文英 〔宋代〕

淚荷拋碎璧。正漏雲篩雨,斜捎窗隙。林聲怨秋色。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涼欺岸幘。暮砧催、銀屏翦尺。最無聊、燕去堂空,舊幕暗塵羅額。

行客。西園有分,斷柳悽花,似曾相識。西風破屐。林下路,水邊石。念寒蛩殘夢,歸鴻心事,那聽江村夜笛。看雪飛、蘋底蘆梢,未如鬢白。

譯文

《瑞鶴仙·秋感》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風緊雨密,池中荷葉上的水珠像擊得粉碎的玉璧碎塊似的向四周拋灑。密集的雨點,隨着風勢斜襲着緊閉的窗隙。風雨侵秋林,使林中發出似怨似泣的聲音。我凝視着對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轉黃,不覺興起人生苦短之感,於是緊鎖眉頭,愁上心頭。涼風襲人,頭上雖然裹着頭巾,但仍舊感到陣陣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雖在,那曾經爲我漏夜趕製這衣衫的人兒如今卻在哪兒呢?最沒有意思的是人去樓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無人打掃,常會身沾灰塵,額觸蛛網。

我這位離井背鄉,在外羈旅行役,以度生計的人,此刻即使去園中所見的也無非是殘柳敗花,而這淒涼的秋景,又與當日與蘇姬分手時的西園景色極爲相似,更加引起傷感情緒。西風漸起,穿着一雙破屐,在舊地林下路、水邊石重遊。在蟋蟀的悲鳴聲中,好夢難果。因思念故土,歸心似箭,根本沒有心思去欣賞暮寒中江村裏發出的哀笛聲。空中的飛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蘆的花絮都是純白色的,但與我的雙鬢相比,還是不如我的頭髮白。

賞析

這首詞借風雨秋景抒發作者的感慨以及思念去姬之情,又從思念帶出對秋天景色的感觸。全詞語言清麗脫俗,情景交融,渾然一片,上下闋銜接自然。

此詞發端三韻,以秋風秋雨之景渲染愁情韻是倒裝句,寫陰雲密佈,秋雨綿綿,雨水打在荷葉上,如淚珠漣漣;斜風斜雨吹進窗隙,寒氣通人。一個“拋”字,勾出雨落碧荷之狀,“壁”形容荷葉的色澤。“林聲怨秋色”一韻,承接“雨”,寫雨聲淅瀝,滴在荷葉上如怨如訴。“對小山不迭”一韻,由景轉人人事,詞人面對屏風中連綿不斷的山巒,想起愛姬,不禁愁眉雙鎖。“碧”承“秋色”,“愁”承“怨”字,揭示了詞的感情基調。“涼欺岸幘”寫秋雨寒氣襲上額頭,更感涼意。這“涼”不僅身涼,而且道出心涼。“暮砧催、銀屏剪尺”寫在秋風秋雨的傍晚,聽到遠處砧聲陣陣,禁不住思念那心愛的美姬。此句引出愛姬,由景轉到人物。“最無聊”一韻,寫人去樓空,塵暗羅幕,一片淒涼景象映入眼簾,襲上心頭。“最無聊”三字,直抒胸臆。歇拍處的燕去堂空”引出下片。

《瑞鶴仙·秋感》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過片不變,繼“燕去”展開。“西園有分”寫蘇州西園乃是詞人與愛姬共居之地,“有分”二字頗具意蘊,不僅寫出昔日二人情意綿綿,而且化用曹植《贈白馬王彪》“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詩意,表達了今日人雖去,但情更親的企盼。然而眼前景物卻是“斷柳悽花”一片蕭疏淒涼,“似曾相識”一句用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句,表達了兩層意思,“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反用,言姬去而不歸;“無可奈何花落去”是正用,抒發了惆悵無奈的情懷。“西風破屐”二韻,繼寫今情,西風颯颯,詞人踏上昔日的“林下路、水邊石”去探訪遺蹤,追懷當日美境;但此時,只有蟋蟀悽泣,孤雁哀鳴,更哪堪江村夜笛鳴咽。這幾句景由一個“念”字貫下,“殘夢”“心事”與“念”字呼應,表明此景乃情中景。結句“看雪飛”一韻,言愁緒滿懷,頭白勝雪。此處以飛雪、蘆花、白蘋花作比。結句情景交融,神完氣足。

此詞特色主要是:一、善於以景託情,西風、秋雨、淚荷、暮砧、暗幕、斷柳、寒蛩、孤鴻、夜雨,這一切景物都滿蘊着悲情。二、精於造語,去陳脫俗。如“漏雲篩雨”在雲雨之前加上“漏篩”二字,形象地勾出了秋雨連綿之態。“銀屏剪尺”以借代法,代指愛姬,“燕去”“行客”代指姬之離去。“有分”“似曾相識”化用曹植、晏殊的詩詞語句,增加了詞的內涵,深化了詞境。

創作背景

這首詞爲憶蘇姫之詞。吳文英與蘇姬情愛最篤,但吳文英卸幕離職,遷居杭州以後,蘇姬便離開了他。他寫下了許多憶念蘇姬之作。這是他再至蘇州因風雨愁人而憶姬時所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