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祕色越器》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祕色越器》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祕色越器

陸龜蒙 〔唐代〕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

譯文

九月深秋的晨風中,露水沾衣,越窯中燒製的瓷器出窯;顏色似青如黛,與周圍的山峯融爲一體,奪得千峯萬山的翠色。

那些堆放到正確的朝向的瓷器,到夜半時就會盛載一些露水,淺淺地盛有露水的碗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時還殘存濁酒的杯子。

創作背景

《祕色越器》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祕色瓷是在唐代瓷器製作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青瓷精品,產於浙江餘姚上林湖一帶的越州。越窯是中國青瓷最重要的發源地和主產區,其歷史可上溯至近兩千年前。東漢年間這裏最早完成了陶器的製作,後來又完成了從原始青瓷發展到青瓷的歷史過渡。這一帶戰國時屬越國,唐時改爲越州,“越窯”因此而得名。越窯青瓷經過不斷髮展晚唐時達到鼎盛成爲了中國的瓷業中心

陸龜蒙所處的時代,正是唐朝晚期,當時統治階級橫徵暴斂、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天災人禍不斷,整個唐王朝日薄西山。《新唐書》記載,陸龜蒙“舉進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遊,摶歷湖、蘇二州,闢以自佐”。陸龜蒙任此卑職後不久便隱居在松江甫裏(今江蘇蘇州東南甪直鎮),“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也”。可見此時的他懷才不遇、飽受壓抑、滿懷憂鬱,既對統治者的腐朽生活深惡痛絕但又無可奈何。他只好遠離都城長期生活在南方避世。當陸龜蒙初次見到“千峯翠色”般精美絕倫的越窯祕色瓷器時,想象其中宵“盛取沆瀣”之液,他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遂借物詠懷以抒胸中塊壘。

賞析

此詩前二句先寫越窯開窯的時間在秋天,再以誇張的手法極言祕色瓷的顏色青翠,像是奪走了千山的蒼翠似的;後二句寫若在祕色瓷中盛上半夜的露水,就可以陪着嵇康將杯中的殘酒喝完。全詩用準確而形象的語言,抓住了祕色瓷顏色青綠以及光澤盈潤的特徵來描繪,並突出其風神。

《祕色越器》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前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是陸龜蒙遠看越窯開窯時的壯觀景象而發的感概。其中的一“奪”字可謂神來之筆。在陸龜蒙的心裏這祕色瓷的釉色已無法用一般言語去描述,只能用巧妙奪取大自然的“千峯翠色”來雕飾。但在實際的燒窯過程中窯內的燒製溫度和火焰氣氛很難控制。燒成黃釉、青釉乃至生燒、過燒的都有。所以“奪得千峯翠色來”不但體現了詩人文辭意境的險絕,而且還包含着“千峯翠色”的來之不易。

後兩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是越窯開窯後陸龜蒙近看堆積如山的越窯器(可能碗類較多)時的記實描述和感懷:堆積的碗類越窯,如果放好方向,即口朝上,到夜半時就能盛載露水;如果碗類越窯器口朝下堆放就不是“好向”,因爲沒法盛載露水。從後二句中讀者不僅能夠讀到陸龜蒙對嵇康的崇敬,並將嵇康當作知音,還能推斷出祕色瓷釉面盈潤這一隱藏信息。

詩中提及嵇中散,是因爲嵇中散是一位嗜酒愛琴,才氣橫溢並鐵骨錚錚的令後人敬仰的一代罕見名士。陸龜蒙明吟越窯之物,暗示敬慕嵇中散之志向。這也說明陸龜蒙的這首詩並非着眼於祕色越窯,而是借物抒情,暗表心機。明白了詩人的本意後,再回味“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就能體會出這裏不僅是吟詠“祕色越器”,而且和于謙《石灰吟》以“祕色”語言明志有異曲同工之效。詩人的感懷是:越窯經歷火的洗禮,在九秋風露中,終於“奪得千峯翠色”,此時此景,不禁使人想到嵇中散那樣的人傑與鬼雄。此時此刻的陸龜蒙,已被嵇中散孤傲不羣、蔑視權貴的性格,直言不諱的氣度,超凡絕世的理想所深深吸引,已完全和嵇中散在精神的世界裏找到了共鳴,加之嵇中散有很高的才氣和節氣,於是陸龜蒙才把他作爲心靈上的寄託和尊崇甚至效法的楷模。這纔有了用祕色瓷在“中宵”的陰陽相交之時“盛取沆瀣”之液共邀和自己有着同樣處境、心境的另一時空的知己——嵇中散共飲沆瀣,以銷萬古之愁,於是便有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的傳世佳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